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带着仓库打造最强游击队 > 第42章 新的营救任务2

第42章 新的营救任务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着仓库打造最强游击队!

刘钧准备分出两个班护送林策他们回游击队的营地,这批红军伤员其实都是轻伤员,重伤员和行动不便的红军战士已经被白匪军枪杀了。

这些天来,林策见惯了让他痛心的事,总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大海时漂泊的小船,随时会沉没;时不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没人关心疼爱。

林策他们得知刘钧他们还要继续执行营救任务时,个个流下眼泪。

“刘同志,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说?”林策从与刘钧和其他战士的聊天中,证实了这伙“白匪军”实际就是红军游击队装扮的,而且准备去营救那500多红军战士,他从内心十分感激刘钧他们,怀有感恩之心,但总想为刘钧他们做些什么!

“林连长,有话不妨说一说。”

“刘同志,你们这支队伍装备强悍,战士精气神十足,但只要仔细观察,你们不太像白匪军,如果加上我们这60多个战士一起走的话,……”

“太好了,林连长,你们在前面走只是一个幌子,可以为我们起到掩护的作用。”

刘钧突然想到关键点,如果单单就他们这支队伍的话,就太引人注目了,如果加上“押送”这支60个穿着破烂军服的红军伤员的话,这在当时就太正常不过了。

刘钧不由地多看了林策两眼,这小子头脑灵活,可堪大用!

没多久,这支队伍又出发了,只不过原来是80人,现在是140多号人了。

一路上,林策在与刘钧带来的战士聊天时,听到战士们讲述刘钧的事迹,讲到营地的建设,不由对刘钧涌现一股敬佩之情。

刘钧对这次的营救任务考虑了许久,因为这次作战行动没有太多的情报准备和事先训练,可以说是一次冒险的远程营救。

实际上刘钧还是有信心的,他赌的是这个时期白匪军的战斗力不咋的,而且狂妄自大,骄兵必败!

话又说回来,十一师五团一营长王宁福,40岁,安徽人。这次押送红军俘虏的差事落在他的头上,他很不高兴,因为吃力不讨好,这帮“红脑壳”身上的油水早就被榨干了,步行100多公里,这是人干的活吗?“剿共”多爽呀,有吃有捞,两手都是油!唉,命不好呀!

没办法,好说歹说,团座才同意以运送物资弹药的理由调5辆大卡车随行,起码营长大人不用步行了。

580个红军俘虏加上400多个白匪军,千人的队伍也是浩浩荡荡,出发了。

这次押送红军俘虏到赣州一事是南昌行营一手安排布置的,因为国民党军和地方势力在原中央苏区滥杀群众的种种罪行,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国际也有一些国家提出抗议。。

这次押送红军俘虏到赣州一事就是配合这个指导思想的,说明国民政府不是滥杀无辜的。同时,妥善处理红军俘虏,也成了国民党改变形象,争取民心的重要一环,他们已组织媒体、记者在赣州等待,准备做一番文章;

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这500多红军俘虏都是16至18岁的,在他们看来,这批小红军思想单纯,通过在赣州、九江感化院的工作,说不定能够转化过来,一箭双雕。

可惜王营长并不知道里面的用意,心里不乐意,但命令还是要执行。

出发前,团长给他调来一个装备有3挺重机枪5挺轻机枪的加强连,说是以防万一,归他使用。加上王营长的部队装备的2挺重机枪和10挺轻机枪,火力强大。

不过,团长特别强调,这次押送不能虐待红军俘虏,保证将他们安全地送到赣州。

这个时期的公路说白的就是简单的路,路面要么是碎石,要么是烂泥。这些红军俘虏全部用绳子绑着,步行速度自然不会快;押送的士兵也是负重,走在烂泥路上,也是怨声载道。

王营长及营副、连长们倒好,坐在大卡车上,起码不用费脚力,但也被车颠得要吐,一天也只能走二十公里。

这样走了三天,押送队伍到了一个叫桐子坳的小镇,王营长看到大家疲惫得不得了,决定在这过夜。

这个小镇有一个很大的祠堂,可以安置几百号人,只有一个大门进出,所以王营长决定将红军俘虏全部关押在里面,押送的士兵围着祠堂扎帐篷,晚上四周点上篝火,士兵们轮流值班。

押送队伍出发后,刘钧派出的侦察兵装扮成樵夫就一直跟随队伍,刘钧给他们装备了一台15瓦的小型军用电台,随时报告敌情。

押送队伍为一长龙,打前头安排了2辆军车,上面架着一挺轻机枪,每辆车还有15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全部装备冲锋枪,车箱还放在一挺重机枪;中间是红军俘虏,另外3辆军车跟在队伍后面,上面坐着带队的军官,车箱里装载着重武器及弹药,粮草,帐篷等。

第二天傍晚,林策及其他几个战士均打扮成红军俘虏,携带手枪神不知鬼不觉分别混进红军俘虏的队伍里。因为这批红军俘虏大多是红五军团的士兵,林策甚至见到几个他的兵,战友相见,哭成一团。当林策把营救计划告诉他们,请他们配合时,大家兴奋不已。

宿营的地方是一个小镇,因为靠近赣州,平时比较繁华,押送队伍选这个地方宿营,一是现在的国军势头正猛,主力红军已转移到云贵川了,剩下的游击队不成气候,不会对他们产生威胁。不过,如果他们正视前段时间损失的一个精锐师,各地游击队纷纷起事的话就不会那么乐观了;二是桐子坳这个小镇,镇上的风月馆、烟馆已经恢复了,可以让弟兄们乐呵乐呵。

王营长安排好宿营警戒的事后,就被几个连长邀请去当地有名的风月楼“考察”,喝“花酒”, 赏“花市”,玩“花样”,虽然疲惫不堪,但都尽兴而归。

晚上九点,路边的小树林,刘钧在听小程他们侦察的报告。

“今天晚上,5挺重机枪没有卸下车,每辆卡车各放一挺,每辆车上有两名士兵押车;祠堂门口有两个班24人值守,三个小时轮换一次;两支12人的巡逻队沿着祠堂周边巡查,来回走动;营长、连长们都在旁边一地主家过夜,其余士兵都安排在操场的帐篷里。”

刘钧根据情报进行分析:这次敌人人数较多,要不发一枪解决战斗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缩短被发现的时间。敌军营长连长都住在地主家里,正好一锅端;

重机枪要第一时间掌握在我们手里;

敌军的巡逻队走来晃去,围着祠堂走一圈要20分钟,要先收拾;剩下在操场上的敌军好办,在10多挺轻重机枪和几十支冲锋枪步枪面前,敌军没有胜算的机会。

至于祠堂里的红军士兵,林策他们已经做好内应,不会乱。

深夜来临,一切安排就绪!

于德水带领其他6名战士,解决了两名哨兵后,用携带的金属小抓钩爬墙进入地主家,刚刚落地,地主家的看门狗立即狂叫着冲出来。

于德水立即用带有消声器的步枪朝冲过来的狗开了一枪,“噗”的一声,这只狗发出一声微弱而又低哀的声音,倒在地上。

不过,狗儿的叫声并没有惊动很多人,因为路边经常有车经过,这只狗一个晚上经常叫几回,可能大家习以为常了。

过了一会,耳房一个长工模样的男人点着灯出来观看。于德水在他身后捂住他的嘴,把他拖到一边,用明晃晃的匕首对准他低声说:“不要出声,不然杀死你!”这个人马上点了点头。

“营长他们住在哪间房?有几个人?”

“西边的厢房,5个人。”

于德水立即用手刀砍在他的脖子上,这是刘钧教给他们的方法,这样可让对手暂时昏过去不至于丧命。

整个院子仍然十分寂静。

王营长今晚喝了好多酒,本来想留在风月馆,但考虑到军务在身,怕出意外,就回到地主家,在地主的炕上抽了一顿大烟,笑纳了他们找来的两名妓女,发泄一通后,将两个妓女“赏”给了营副和连长们,折腾到夜晚十二点,个个都很快入睡,打起震天的呼噜。

于德水用匕首撬开房门,营长搂着其中的一个女人睡着,其他的人四仰八叉打着呼噜;于德水首先把挂在墙上的五支驳壳枪和两支冲锋枪收缴了。

于德水看着熟睡的王营长,用匕首抹了他的脖子,可怜睡梦中的他被割了喉咙,挣扎着发出“咯咯咯”的声音。

剩下的其他四个人也被他们用匕首割了喉咙。炕上的两保风尘女被于德水他们用绳子绑住并堵住嘴巴。

刘钧带了三个人,他要解决威胁最大的5挺重机枪。

5辆车整齐地停放在空地上,前面搭了5顶帐篷,每个帐篷住6个士兵,每辆车上有两名士兵,因为夜深又冷,他们都卷在车箱的角落和衣而睡。

刘钧轻手轻脚进入第一顶帐篷,里面的人全部和衣睡在地铺上,枪支靠在边上,子弹带及装备堆在一边,盖着被子都是各式各样的,绝对是抢来的。

里面的人有的头朝里,有的头朝过道,看来就没有经过训练。如果头朝墙脚朝向过道而睡,万一有事,可以迅速下床拿枪。

现在由刘钧来训练他们了,不过学费是以生命为代价了。

刘钧朝着最靠近门口而睡的士兵开了枪,只听到“噗”的一声,子弹从他闭着的右眼穿了进去,血顿时涌了出来;他上前半步,朝着第二个目标开枪,再跨半步,朝着第三个开枪,枪声很微弱,帐篷外的红军战士只见到帐篷内一次次瞬间闪光,连续地开枪并未惊动其他人,很快两个帐篷12个敌人被迅速干掉;鲜血溅在帐篷上。

5辆车上的30名敌人也被战士们用刀杀了,只是在上第三辆车的时候,一战士的枪碰到车沿,发出“咔”的一声,被惊醒的敌士兵刚刚睁开眼就被刺刀捅死。

5挺重机枪迅速被抬下车,挂上250发的弹带,枪口对准操场。

正当一切顺利时,意外还是发生了,祠堂外突然响起了枪声!

小程带领一队人马沿着祠堂边假装巡逻,对面走来一队巡逻兵。由于是晚上,大家穿着同样的军服,敌人也不在意,在相遇的瞬间,小程他们按照布置的方案,两个人负责对付一个敌巡逻兵,一起行动,用刀解决了问题。

小程他们还是没经验,本来敌人的巡逻队是12个人,动手时没发现少了一个;因为有一个哨兵因为尿急,离开了队伍,跟在队伍背后,拉下一段距离,把小程他们刀刃同伴的动作全看在眼里,他想都不想就朝天开了一枪。

“有敌人!”

他叫了一声就被小程打死了。

另外一队巡逻队匆匆跑过来,小程他们二话不说,三支冲锋枪向敌巡逻队扫去,12个白匪军来不及开枪就被打倒。

偷袭变成突袭,小程按照计划,带领大家冲向祠堂大门,将门口两个班24个敌人全部打死。

枪声惊醒了所有操场上的白匪军,在四面篝火的映照下,可见许多人衣不遮体的敌人从帐篷里冲出来,乱哄哄的;但迎接他们的是架在高处的轻重机枪和几十支冲锋枪射出的弹雨,子弹旋风般射向它的原主人,一顶顶帐篷被溅出的鲜血染红,帐篷里的一些马灯掉在地上,将被褥点燃,帐篷也像火炬一样燃烧起来。

“我们是主力红军,你们被包围了,放下武器,缴枪不杀!”

到处逃窜的国民党兵再次听到让他们久违的喊话……

“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留守原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东山游击队靠着偷袭的方式,敢以两个排80余人击溃敌军500多人,并且拯救了620名红军伤员,可见这支部队的指挥员拥有高超的指挥能力,战士们训练有素”

“这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歼灭战,游击队百里奔袭,战法得当,组织严密,突然袭击,以少胜多!”

“这次完美的偷袭战,一支精悍的小部队起到以一当百的作用,据说这次战斗红军伤亡很少,太完美了!”

国内外的一些报刊对这次营救运动发布了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

后来投降的一个白匪军的排长回忆到:“我们听到枪声后,立即从帐篷中出来,还没反应过来,一阵阵巨大的射击声响起,好像四面八方都有人在开枪,我听出是重机枪的声音,起码有3挺以上,左中右都有,在这种交叉火力的打击下,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

今天晚上,桐子坳小镇注定不平静,先是将近一千人的队伍进入小镇,部队征用了最大的祠堂,有些老百姓看到有数百红军俘虏被关进祠堂,祠堂被包围起来;老百姓被告知不能随便出来;夜深人静时,广场上突然响起剧烈的枪声,有点像过年时千家万户同时放鞭炮的声音。

听到枪声响起,祠堂内的林策马上大喊“同志们不要慌,是红军战友来救我们了!”本来队伍有些混乱,但听到林策的话后,大家立即安静下来,许多战士高兴得哭了起来。

没多久,祠堂大门被打开,一群穿着白匪军衣服、右手绑着白色毛巾的人走了进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