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制造终结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铭王记!
在基地医院又陪了母亲几天,正月初十,李铭不情不愿地被老娘撵上了回家的路。
中心派车子送李铭到机场,临进安检时,送机的中心人员把李铭那台老爷机还给了他,并且交代回去之后不要把这次的事情透露出去。
告别送机人员,拿到手机,李铭没有急着进安检,而是让二狗子直接拨打了张海涛的电话。
和外界断绝联系好几天,估计张叔和庆博他们几个应该也很担心吧?
电话很快接通,张海涛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李铭?你这两天上哪去了?我打你电话怎么一直无法接通呢?振华的手机也是一样,可把我担心死了!”
“噢,张叔,我没事,这两天我妈带着我和李悦到一个西北亲戚家玩来着,这地方是山里,可能手机收不到信号吧。我不是快开学了嘛,今天就准备先回金陵。”
李铭当然不可能把实际情况告诉张海涛,找了个理由敷衍了过去。
“没事就好!我还以为你们遇到什么意外情况了呢!”张海涛松了一口气。
李铭怕张海涛继续追问,连忙岔开话头,直奔自己这通电话的主题。“对了张叔,我给你打电话,是想问问,现在咱们的几家公司资金和人员状况怎么样?”
“你问公司的资金人员状况干嘛?是又有什么新的技术了吗?”李铭之前对公司经营向来是能躲就躲,现在忽然问起这个问题,张海涛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嗯,是有点想法,不过还是要看实际情况。”
张海涛想了想,“我现在注册了五家企业,分别是卫华科技、卫华网络、卫华工业、卫华能源和卫华新材,其中卫华科技有一千五百万账面资金;卫华网络在得到了鹅厂的五亿现金后,除了一部分投入星光系统的宣发中,还剩下三亿多在账上作为流动资金;其他三家基本上各只有三百万左右的账面资金,而且除了卫华网络以外,其他四家的人员也只有一个基本框架。”
“嗯,这样,张叔,我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些储能和仿生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打算在这方面投入一部分资金,招一批技术人员,成立一个研究机构,争取尽快拿出实物产品来。”
“储能和仿生材料?”张海涛闻言一愣,李铭这跨度够大的,从玻璃技术到手机系统,现在又要搞仿生材料?
不过每一次李铭拿出的技术都具有绝对的突破性,估摸着这次也是一样,张海涛考虑了一下,答道:“咱们可以用卫华科技的名义来研发生产,正好这家公司账面的流动资金还算充足,作为项目前期启动应该是够了。”
“如果后期需要加大投入的话,咱们可以从卫华网络那边转过来一部分,我估计到时候星光系统就应该能够进入盈利阶段,资金方面应该跟得上!”
“凭着星光系统的性能,卫华网络的收入应该会增长很快,到那个时候,整个卫华集团就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了。”
“好,那张叔您就尽快帮忙安排一下,我今天就能到家,争取尽快把相关技术拿出来。”
“行,那我今天就着手来办这件事!”张海涛听到李铭似乎有些急迫,语气也严肃了不少,“噢,对了,李铭,你怎么回来?飞机还是火车?我叫办公室的人去接你!”
“不用麻烦了吧,张叔,我都十八了,你还担心我找不着家啊?”李铭还是习惯一个人回去。
“两码事,你现在可是卫华集团的董事长,也是我的老板,我当然要安排好你李总喽!”得知李铭只是出去旅游了,放下心的张海涛语气里带上了一丝调侃,“正好,你如果坐飞机的话,最迟中午也能到了吧,正好来公司一趟,咱们商量一下下一步具体的安排!”
“张叔,您就别逗我了!那行,回头我把航班号发您手机上,到时候我直接去公司!”
“好!”
挂断电话,李铭深吸了一口气,迈步走进了机场大厅。
由于天气原因,李铭乘坐一架空客A330客机在到达金陵上空后,在天上盘旋了一个多小时,最终降落在金陵禄东国际机场的时候,距离飞机起飞已经过了近五个小时。
张海涛派来接机的是一辆别克商务,除了司机之外,张庆博居然也过来了。
早上在航天城的时候,李铭早饭只是吃了个半饱,刚才在飞机上就提供了一顿简易飞机餐,这会儿饿的都快前胸贴后背了。
正好因为飞机晚点,司机和张庆博午饭也没吃,三个人直接在机场找了家金陵汤包吃了顿午饭。
张庆博还好,司机见到李铭吓人的饭量,看的眼皮子直跳!吃饱喝足,三人离开机场去往卫华公司所在地。
由于时间紧张,再加上几家卫华公司目前还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实体工厂,张海涛只是在江边的一栋写字楼里租下了一个楼层,卫华集团旗下的几家公司都在这一层办公。
在总经理的办公室,张海涛早就等着李铭了。张庆博带着李铭一进来,张海涛就从桌子后边转过来,拉着李铭坐到了会客沙发上。
“李铭啊,你说说你,怎么出去玩也不打个招呼,这两天可把我急得够呛!”
“呃,张叔,这不是临时决定的嘛!您也知道我妈她老人家,性子比较急,想起一出是一出嘛!”李铭坐在沙发上,摸了摸后脑勺。
“哈哈,那倒是,振华的性子是急了点!”张海涛哈哈一笑,对李铭的话表示赞同,“不说这个,李铭,你在出发之前和我说,你从朋友那里得到了部分仿生材料的相关技术,电话里我也没来得及问,这些技术具体都包括些什么?你能不能详细跟我说说!”
“行!”李铭点点头,“这次出去玩,正好朋友送了几项技术给我,我跟张叔您介绍一下。我这次拿到的技术主要有三项!”
“第一就是一种仿生纤维管技术。
这项技术是通过3d打印的方式,使用特殊的原料打印出来的一种仿生材料。其结构是中空的管状,长度能够达到一米左右,最小可以做到头发丝粗细,强度也要超过同样直径的人体肌肉纤维组织好几倍!
只要给这种纤维管施加一定电压,它就会产生径向扩张,从而使管径扩大,长度缩短,类似于人体的肌肉收缩效果!”
“第二项技术,跟储能有关。
张叔,您还记得上次金大实验室的那种柔性玻璃吧,我的朋友在研究中发现,只要在制备过程中稍加改动,就能得到一种高效的固态电解质,只要装上传统的正负极,就能组成一块真正的固态电池!
经过测试,这种固态电池无论是容量,安全性还是稳定性,都比传统的液态电池要强上好几倍!
最关键的是,这种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并不复杂,能够相对简单的由实验室制备转化为工厂大规模生产,同样的能量密度之下,其成本甚至可以做到低于现阶段的液态锂离子电池!”
“第三项技术其实是一套脑机交互系统,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和外界进行信息编译和转换。
现阶段,人体要做出各种动作,首先是由大脑发出的信号,这种信号构成比较复杂,而且个体之间差异极大,几乎没有统一的模板,目前还不能被完全破解并翻译成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
但是,我的朋友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自学习软件的形式,由电脑收集每个人的大脑发出的电信号指令,通过建立指令集的方式不断学习,将这些模糊的神经电信号指令转换成可以被机器理解的命令,逐步达到人脑直接操控机器的目的!
这种技术可以采用植入或者非植入的方式来实现,只不过采用非植入方式的话,由于颅骨对信号的衰减作用,和对神经元发出的电磁波的分散和模糊效应,记录到信号的分辨率并不高。
一方面软件学习的时间会加长,另一方面系统对减弱的信号进行解析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相比之下植入式的效果更好!”
“嗯,现阶段,我朋友能拿出来的技术,就是这几项了!”
……
李铭一口气介绍完自己准备拿出来的几项技术,办公室里忽然陷入了沉默。
张海涛看似仍旧沉稳的坐在沙发上,但是疯狂抽搐的眼角,已经暴露了他现在正处于极度震惊的状态中。
而在一旁的张庆博,则是干脆大张着嘴,口水眼看着就要顺着嘴角滴落,一张胖脸上仿若写满了“你怕不是在逗我”几个字……
“呃……张叔?庆博?”李铭眨巴眨巴眼睛,看着眼前的二人,甚至还伸手在张庆博眼前晃了晃。
“哧溜……好家伙!”好半天,一旁的张庆博率先反应过来,把眼看就要流出来的哈喇子吸溜回去,一脸懵逼地朝着李铭说道:“我去,铭哥,你朋友是外星人吗?虽然我不太明白你说的这些个什么技术,但是光听名字就感觉简直要拽上天呐!话说,难不成你这是要造终结者嘛?”
的确,李铭说出来的这些东西,什么仿生纤维管,高能固态电池,还有脑机交互系统,哪怕只听一下名字,就能大概了解是些什么方向的技术!
说起来,这几项技术好像还真的和制造机器人相关!看着好像要直接攒一台t-800似的!
而且听了李铭的介绍,这些技术绝对是高大上的东西,如果刚才李铭所说的那些介绍没有水分的话,这几项技术绝对是颠覆性的!
就拿第一项仿生纤维管技术来说,头发丝粗细,长度能够达到一米,强度数倍与人体的肌肉纤维!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这种人造的纤维管可以完美模拟人体的肌肉组织!
要知道,以现阶段人类的制造技术,所谓的仿生机器人,基本上还是在金属结构的外面包裹一层仿真皮肤,来模拟人体。如果去掉这一层人造的仿真皮肤,露出来的就是一堆机械结构和金属材质的支撑件,其本质还是机械装置。
比如工厂常见的机械手,看起来和人手相比,根本就是两回事!
而且,这种常见的机械手,能够回转和弯曲的方向也十分有限,一般只有三轴或者四轴联动就算是不错了,能够做到五轴联动的那都属于高精尖设备了!
以当下的工业制造技术,还无法还原类似人手这种由多关节组成,能够进行复杂操作的结构。
一个最简单的抓取动作,人手做起来轻轻松松,而机械手要想做出同样的动作,需要大量的动力系统和传动机构配合,这些复杂的机构,是很难集成到巴掌大小的体积中去的。
现在国际上在这方面技术最先进的脚盆,前两年曾做出过一个类似人手的机械手,想让他动起来的话,机械手下边要连接一大堆连杆、马达、气缸等结构,还要将供能系统放在手臂之外,传动系统尽量缩小,才能把机械手做的和人手大小相仿。
而如果采用效率更高的微电机驱动,想让机械手像人手一样活动,非要把整个机械手臂做的像绿巨人的手硕大,才能勉强完成塞下这些复杂构件。
而李铭描述的这种仿生纤维管,直径只有头发丝粗,完全可以把几根纤维管集成在一起形成类似纤维束,模拟肌肉组织,连接在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仿生骨骼上,制作成仿生机械手臂!
按照李铭刚才的说法,只要接上电源,就能通过精细控制纤维束的收缩,来让仿生手臂的关节动起来,完美模拟人手的活动!
当然,因为这种纤维管需要提供电压才能进行收缩,如果想要做成集成化模块的话,还需要解决电源问题。
传统的电池无论是能量密度还是使用寿命,都有着很大的限制,而李铭所提出的第二项技术,则刚好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