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孙家坳的困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亮剑世界当地主!
恶虎岭完成了改制后,范黎冰马不停蹄的又去了孙家坳。
就算再闭塞的社会,依旧拦不住小道消息的扩散传播,他知道这里面的厉害。
范黎冰跟赵恒、刘强、刘壮、孙铁锤、王大力、巴尔特、柳飞雪、谢兰兰等人一边吃着烤全羊,一边商量孙家坳五百六十七人的安置问题。
范黎冰也没有隐瞒,把恶虎岭的改制情况说了一下。
同时提到孙家坳这边,要同步进行今年条件还不允许,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这些人都是孙家坳这边的高层管理人员,自然明白这里现在是什么情况。
不客气的说除了粮食,别的啥都没有!
“我是这样想的,咱要先努力把今年这个冬天度过去再说。
只要有人在就会有希望,我今天过来就是问一问,这边具体都有哪些困难。
不要跟我提哪些不着边际的事,都捡最要紧的来说。
这里最大问题是什么,有哪些不抓紧解决会危及生存,我只能保证让你们先活下去,想活的更好今年还做不到!”
众人互相看了几眼,老大还真是直接,这是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都不给留啊。
“房子,食盐,棉衣,被褥这几样解决了,这个冬天基本就能度过去。”
柳飞雪不仅武力高,文化程度也是孙家坳这边最高的,去玉县打汽车运输队就有她。
现在她在孙家坳不仅是女兵排的排长,还是这里的教书先生,说话很能抓重点。
“我想也就这几样了,其余缺的肯定有,很多我自己都缺。
这个倒霉的年代能活着就不容易了,要想啥都不缺不太现实。
我们一样一样来解决,先说房子,你们现在住的窝棚现在能对付,冬天肯定扛不住。
我不相信你们自己就没考虑过这问题,说说你们原先的计划是啥?”
“孙家坳打窑洞是没有条件的,这里的黄土不结实,石头房子被破坏的严重,修复不到原来的程度不说,维修比新建还费功夫。
我们之前考虑的是挖地窝子,可是地窝子潮气又太大,并不适合居住。”
赵恒先开口。
“我观察考量过,要是在阳坡梯田上借着地堰子(梯田梯壁)搭棚子,用棒子秸秆当房顶跟墙,最后用泥巴抹上能抗风保暖。
缺点就是用不久,冬天防雪没问题,来年开春后下大雨就不能用了。”
王大力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但只适用于冬季,还是不能解决长期居住问题。
“老王你说的这个,容易搞么?”
范黎冰想的是时间问题,再好的方案入冬前完不成都没意义。
“简单的很,十天都用不了所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能弄出来,冬天天冷了还可在里面盘火炕,住着不潮湿也不憋屈。”
王大力很肯定的回答。
“那房子问题就这样定了,至于长期居住你们可以有一个冬天时间去研究,先把今年冬天活过去再考虑其它。”
范黎冰直接拍板做了决定。
“食盐源泉搞不到,可能要跑一趟张桓。
那边有几个盐商到时候可能得动枪,你们要早点做好准备,去那边最低要从你们这里抽五十到一百人。”
范黎冰扫视众人几眼,看到的居然都是跃跃欲试。
好吧,只要饿不死的流民就没有简单的,人品方面不能对他们期待太高!
“衣服也是一样,老百姓穷的叮当响,大户又都进城了。
我手里也只有百来套棉衣,到时候自然会拿出来,但这不能白给是有条件的。
我也不为难大家,谁领了棉衣就得跟我出去打架去。
衣服这玩意儿,无非看谁穿得好咱就去抢谁的,打死几百个贵子伪军就都有了。
我刚到源泉时跟你们一样,不过运气好捡到一个死人,在那个死人身上找出来一把枪,现在一切都是凭借这把枪打下来的。
无论你们还是其余人,我对你们要求都不高,想安稳过日子待在这里种地就行,但想要过好日子就要出去打架去。
我不会逼着谁出去打架,但也不会搞平均模式,多劳多得是唯一原则,这里不养大爷也不要蛀虫。
当然也不是说只有打架一个晋升途径,有技术,会管理,干活卖力气我都鼓励。
但毕竟现在是一个乱世,还是枪杆子出成绩更快一些。”
范黎冰说了很多,基本上就是胡萝卜加大棒那一套。
有鼓励有敲打还有大饼,当然也都是大实话。
“大当家的,除了修房子跟训练,你刚才说了外出最多动用百人,那么剩下这些人冬天有什么安排么?”
谢兰兰开口询问。
“要学习,文化方面不能落下,还有医术我要求不高,起码的头疼脑热的处理跟外伤包扎,这个必须人人都掌握。
还有外语,现在没有老师巴尔特先教大家说蒙语,没必要学全了能基础对话就行。
其余咱这里几百人各地的都有,各种方言也可以学一下,会不会说放一边,先做到能够听懂就行。
再就是几匹马我养在这里,不是让你们当祖宗供着的,要利用起来学下骑乘。
不过也不能所有人都骑,巴尔特跟刘壮负责具体安排。”
看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孙铁锤这才不急不慌的开口。
“大当家的,我们孙家坳现在这里手艺人有十三个:铁匠有三个,郎中两个,石匠一个木工四个,裁缝三个。
按照您吩咐的,每人又招了三个学徒,总共五十二个人。
这个孙家坳有铁矿但没有煤,现在只能炼点生铁打点农具跟铁锅这些。
因为今年要紧着种地,一个月也炼不了多少铁,这里的草药也只能治疗简单的病,棉花跟麻今年种的也不多,基本解决不了大问题。
不过经过这半年多发展,农具问题算是解决了,但要是继续朝前发展您还得弄些煤回来烧焦炭,不然连您要的铁鞍架都做不出来。”
范黎冰对技术是重视的,没有科学家他就搜罗民间手工艺人。
他又不搓蘑菇蛋不需要高科技,只要锅碗瓢盆跟铁锹斧子之类能自给自足就行了。
“老孙先不着急,多教几个徒弟出来,尤其是铁匠这块儿。
有机会我会搞一批好铁回来,煤炭其实也不难弄到手。
我说的大豆榨油这块儿,你们现在有眉目了没有?
我们得吃油啊,养猪固然是一个路子,但不能把希望都放在这上面。”
孙铁锤挠了挠头,有些为难。
“大当家的,方法我们算是搞出来了,但是现在卡在工具这一关了。
铁器我们没有合适的铁,做石磨附近山上又没有好石头。”
范黎冰也无语了。
山不就我我就山,那个年代人的思维方式就是搬回来,很少有自己搬过去的想法。
“先去找石头,找到石头能搬就搬回来,搬不回来就原地打造。
安全问题不用担心,没有什么是一挺机枪不能解决的。
还有就是提升石磨效率,包括耕种跟田间管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种地也是一样,要勇于创新尝试,老辈子传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