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晋乱 > 第18章 黄华、杨弘告发王凌,司马懿兴兵寿春。

第18章 黄华、杨弘告发王凌,司马懿兴兵寿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晋乱!

司空高柔见到司马懿慌忙躬身:“宣公,大事不好。”

“有何等大事竟然让司空如此慌张?这不是高司空所为。”

“王凌、令狐愚谋反…”

司空高柔说话之时,不觉露出担惊之色,直直的看着司马懿。

“谋反?王凌、令狐愚谋反?如何得知?王凌如你我一般乃是四朝老臣,世受皇恩,怎会做出大逆不道谋反之事?”

司马懿如同司空高柔一样,猛然间也是不信。

司马懿一边安慰司空高柔平静下来,一边对司空高柔的回报表示怀疑:“此间必然有诈。”

“我初听之时,也如宣公般一样认为,然此人信誓旦旦,所言并无虚假…”

“何人?莫非诬陷王凌?”

“令狐愚心腹家臣杨康…”

司空高柔即刻把杨康告密情景描述一遍:“若果单听杨康所言,确有诬陷之嫌,但从计策来看,这种迎立楚王曹彪为帝,都许昌,集天下兵马以讨伐太傅的计策,绝非一个家臣所能谋得的。由此看来,王凌、令狐愚谋反乃为实事。不知太傅该当如何处之?”

司空高柔却是再一次肯定了王凌、令狐愚的谋反之事。

司马懿见司空高柔说的如此确切,却是稍作沉思:“老将军,即便王凌、令狐愚谋反之事为真,然仅凭一个家臣的话如果就此上报朝廷,只怕不能让朝廷信服反而落个诬陷之名。大都督王凌年逾八十,对大魏可谓是忠心耿耿,朝野上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仅仅凭一个家臣的话如何又能把王凌绳之於法?”

司马懿缓缓的言语之中,也是含有担心之意。

“太傅所言不错,但总不能任由王凌起兵谋反,危害大魏社稷吧?”

司空高柔却是比司马懿更担心,他担心的是大魏社稷的安危。

“王凌常年带兵,岂能不知深谋而后动的道理?在没有更多的真凭实据之前,王凌谋反之事不宜张扬,只需以静制动方可,毕竟王凌镇守魏吴边境,若有闪失,则必引起宿敌东吴窥探,不利于我大魏社稷安定。”

司马懿的理由确是肯切。

“太傅,难道太傅真的不怕王凌突然起兵谋反吗?大都督王凌毕竟手握重兵!”

司空高柔紧紧追问司马懿。

“自然怕!”

司马懿却也不掩饰这种惧怕,但面色神情看起来依然甚为平静:“怕虽是怕,但仔细想来,仅仅以王凌、令狐愚所掌之兵有何实力对抗我大魏兵马?更何况现在令狐愚已是暴毙,以王凌一只孤掌,如何又能掀的起波浪?无非以卵击石而已。”

司马懿却是轻描淡写:“早做防范,以静制动是为上策!”

八个字,便就把王凌谋反之事处置完毕:“高司空,此事就当不曾发生,只需静观其变便可。至于令狐愚心腹家臣杨康则暂时于司空府中软禁,对外只说留府重用便是。”

司空高柔听完,虽仍有担心之色,但又见司马懿如此平静,也就只好应了司马懿,依司马懿之策行事。

然司马懿如何不防范大都督王凌?

自然防范,不仅仅是防范,而是时时防范大都督王凌的一举一动。

现如今王凌却以东吴涂塘为借口索要调兵虎符,司马懿岂能给他?

自然不给!

然不给,司马懿又怕王凌起了疑心冒险而动,便就以涂塘乃是东吴防御工事,对大魏社稷安危无有威胁为由,拒绝了王凌讨要调兵虎符的要求。

兵者,国之大事,不能不察,拒绝调兵虎符,司马懿处置的合情合理!

王凌自然也认为朝廷拒绝调兵虎符并无不妥之处。

然,没有调兵虎符,调不动天下兵马,仅仅以自己的兵力又如何能对抗的动司马懿?又如何能迎立楚王曹彪?

王凌不觉又陷入僵局:“如果令狐愚不死,自然不会如此为难?”

忽的一个念头涌入王凌心中:“如果以天下大义说服现任兖州刺史黄华呢?”

王凌不由心中一震:“如果新任兖州刺史黄华起兵响应,两家兵马合二为一,虽一时难有胜算,但却可迎立楚王,一旦迎立楚王为帝,都许昌后,天下兵马自然响应。只是不知黄华是否有意?”

王凌不由心情暗淡,然又忽的眼睛放光:“只需试探与他。如果有意,事便可成。”

王凌不由横下心来,即刻把心腹家臣杨弘招进帐中,让杨弘前去平阿试探黄华。

杨弘听完王凌之言,噗通跪倒:“大都督,此乃谋反,诛杀三族之罪!”

“本都督自然知道。”

王凌不否认杨弘的话,但却是忧心忡忡的看着杨弘:“司马懿倾覆大魏,不讨伐司马老贼,岂能心甘?”

王凌边说边扶起杨弘:“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不以社稷为重!?”

杨弘虽是心惊胆战,但看着白发苍苍但却是义肝忠胆的老将军王凌,不由泪流满面:“大都督,杨弘身为大都督家臣,死不足惜,只怕黄华不答应,一旦泄露出去,便依然是个屠戮三族。大都督,值得吗?”

杨弘担心的岂能不对?

杨弘不仅仅是讲给大都督听,更多的,却是在劝大都督王凌:不要做屠戮三族之事。

“天若灭司马氏,黄华必然答应。”

王凌斩钉截铁的话忽的震到了杨弘:“弘愿往。”

杨弘虽如此说,然从杨弘的语气神态看来,却是依然充满恐惧。

“既然如此,事不迟疑,快去平阿试探黄华。”

大都督王凌却是顾忌不了那么多,即刻命杨弘前往平阿试探黄华。

杨弘得了大都督王凌之命,快马加鞭,直奔平阿而去。

杨弘一边快马直奔平阿,一边马上反复思索:此乃谋反之罪,一旦泄露或是失败,必然是夷三族。

杨弘越想越害怕,害怕的浑身颤抖以至于无法骑马,无奈之下只得下马歇息,平复心情。

“如果就此策马而去,又会如何?”

杨弘不由生远离王凌之心:“但王凌待我不薄,视为心腹,岂能忍心弃他而去?如果若果功成呢?自然是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杨弘犹豫不决,忽又想:“以大魏律法,知情不报者,视为同罪!若果王凌失败,也是屠戮三族之罪。”

杨弘不由开始权衡利弊:“如此来看,冒险去见黄华,才是上策。毕竟若果说服黄华,功成则进一步,越是功成,越是有利!”

杨弘想到此处,不由慢慢平复心情,复又翻身上马,直奔平阿黄华之处。

杨弘见到黄华,一顿寒暄之后,便就直言兖州刺史黄华:“大都督王凌欲迎立楚王曹彪为帝,都许昌,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若果黄刺史与我家大都督合兵一处,则可功成名就,不知黄刺史意下如何?”

杨弘的话,如同一支毒鞭抽向黄华一般,直吓得黄华大汗淋漓:“大胆,竟然欲做如此谋反屠戮三族之罪!”

兖州刺史黄华呵斥完杨弘,欲要呼唤士兵即刻擒拿杨弘。

黄华的阵势,忽的吓到了杨弘,杨弘噗通跪倒:“黄刺史,看在老将军王凌的面上,只当杨弘不曾言过,放我归去寿春则可。”

黄华听杨弘言起大都督王凌,黄华岂能不知:大都督乃是大魏忠臣,只是做这等糊涂事,将要连累多少人人头落地?

黄华平静下来,扶起杨弘:“杨大人,不擒拿于你倒也可以,但你也知道我大魏律法,知情不报者同罪。黄华尚且不想死,更不想连累我族人,想必杨大人也如同黄华一样?”

黄华却是抛给杨弘一个要命的问题。

“黄刺史所言,弘甚是明白。”

杨弘事到如此,自然活命第一。

“若果都想活命,只有一策。”

“黄刺史请讲。”

“你我联名上奏朝廷,如实言明王凌谋反之罪。唯有揭发上报,你我才能活命。”

杨弘浑身如同筛糠般点头:“就依黄刺史。”

黄华听了,即刻伏身案上修书朝廷王凌谋反奏章,来龙去脉叙述的及其详细,唯恐漏了一点落个夷三族之罪。

修完,黄华即刻签署了自己姓名,签署毕,示意杨弘:“该杨大人了。”

杨弘自然不敢怠慢,即刻签署了自己姓名于奏章之上。

两人签署完毕,哪敢耽误,即刻派快马直奔洛阳城,向朝廷上报王凌谋反!

杨弘哪还敢再回寿春,只得呆于黄华之处。

平阿快马一路不停,直至洛阳。

黄华杨弘联名签署的告发大都督王凌谋反的奏章,即刻落于司马懿之手。

司马懿拿到黄华、杨弘联名告发奏章,一脸的平静:“王凌谋反,必诛你三族。”

随即携黄华、杨弘联名奏章,直奔皇宫嘉福殿。

嘉福殿中,天子曹芳见报大都督王凌谋反,不由大惊失色:“王凌乃边境对阵东吴的征东大将军,他若果谋反,岂不动我社稷?即刻发十万大军讨伐王凌。”

“不可,万万不可如此发兵讨伐王凌。”

司马懿赶紧阻止大惊失色的天子曹芳。

“太傅,依太傅之策该当如何?”

曹芳见司马懿阻止,赶紧问询司马懿。

“陛下,若果贸然发兵,必然惊动大都督王凌。王凌毕竟手握重兵镇守魏吴边关,只怕突然风吹草动,惊的王凌鱼死网破,引起东吴窥视我大魏社稷,必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到时又会有多少边关将士为此丢掉性命?这些边关将士,都是我大魏子民,若果因了王凌谋反处置不当白白丢失性命,想来岂不痛心。故,王凌谋反之事,宜稳中求胜。”

司马懿平静如水:“故,臣先于王凌发恕罪令,稳定王凌,同时,起兵寿春,待王凌反应过来时,只怕也只能束手就擒了。一则平叛了王凌谋反,二则不动声色,东吴也不敢窥探我大魏社稷。”

司马懿娓娓道来,天子曹芳不由赞叹:“太傅不愧为我大魏栋梁,只是,太傅如此高龄如何还能带兵前去寿春?太傅,不知何人带兵前去寿春合适?”

天子曹芳不由顾忌司马懿年迈,唯恐伤了司马懿,便就让司马懿提议带兵大将军。

哪知司马懿听曹芳如此说,赶紧又阻止:“陛下,不可,此等大事,只怕其他大将军处置不当,引起社稷动荡,还是臣亲去的好。”

天子曹芳见司马懿意决,便就依从了司马懿。

司马懿从嘉福殿回到司马府,即刻以朝廷名义,先给大都督王凌发赦罪令,然发完赦罪令,司马懿沉思一下,又伏案给王凌修书:“大都督,大都督心腹家臣杨弘受大都督委派前往平阿联络兖州刺史黄华一起谋反之事,现已被杨弘与黄华联名上报朝廷,朝廷已知大都督谋反之事。然,当今天子念大都督乃我大魏四朝老臣,一向忠心耿耿,一时糊涂方有如此邪念,只有其念无有其实,却也可恕。故朝廷予大都督赦罪令。大都督掌魏吴边境安危,一心守卫我大魏乃是大都督根本。”

司马懿修完缓发与王凌,然兵马却是即刻调集,一路循蔡、颍、浮淮乘大船直逼寿春。

此时的王凌,却是还在等待杨弘的回信。

奈何一等二等,王凌却没有等来杨弘的任何消息,更是不见其人,等来的却是朝廷的赦罪令。

大都督王凌在看到赦罪令时,才知道杨弘已然背离自己,不仅仅背离自己,却是又向朝廷告发:“杨弘,猪狗不如之徒,竟然如此欺主,坏我大事。”

王凌不由捶手顿足、咬牙切齿的大骂杨弘,然又如何?

王凌看着朝廷的赦罪令,不由瘫坐于地:“朝廷真的赦罪于我了?”

正在犹豫之时,忽又有朝廷信使传司马懿书信,王凌看了,不由怒叹:“司马懿竟然也知自己乃是大魏四朝老臣?”

然朝廷的赦罪令和司马懿的书信,却是一时间动摇了王凌的谋反之心。

“荧惑守南斗,所兆并不是如此!”

王凌冷静下来,看着朝廷赦罪令和司马懿的书信,他更相信的,还是天意。

“天灭司马懿,我必助之!”

王凌反叛谋反之心又起:“即便独木,也要讨伐司马懿,支撑起大魏社稷,”

王凌仔细盘算一番,正欲调兵遣将:先去白马迎楚王曹彪,后去许昌。然还未等王凌排兵布阵完毕,却听帐外军士来报:“报大都督,百尺忽然出现千军万马,千军万马之中一支大纛迎风招展,上书司马二字,乃是司马懿率大军到达百尺!”

“什么?”

王凌听完不由大惊:“司马懿率大军到达百尺?”

“报大都督,千真万确,司马懿率大军到达百尺。”

大都督王凌听了,不由得呆若木鸡、目瞪口呆:“这么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