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 第74章 安排新房的建设,回报岳家

第74章 安排新房的建设,回报岳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大山都被自家大舅的耿直噎了下。

接着,就听大舅道:“他过得越惨,我就越舒坦。”

看,老天还是有眼的。

……

石灰那边付了钱,会有人送回村子,倒是省了一笔运输费用。

郭盛安又去看了下牲畜,瞧见有毛驴卖,挑了个品相不错的,回去的路上让大山坐驴背上。

七月份的天,蘑菇冒出了头,每家每户除了砍柴,摘野菜,便是采蘑菇了。

郭家也不例外。

蘑菇头拍一拍,孢子散了,来年原地还能采集新蘑菇。

太阳快下山,郭家人才回来。

郭盛安见了月娘,接过她的背篓,道:“明日我带曼儿去采蘑菇,你和其他孩子们就待在家中。

采回来的蘑菇晒干,过几日我就挑着东西去岳父岳母家看看。”

“啊?不建了房子再去?”

“那得等多久去了?我先张罗好,你和雪儿做监督,能将家建好。到时候我再告诉你怎么个建法。”

“我?我、我不得行吧?”

“怎么就不行了?还有爹娘在呢,没啥大问题。”

小周氏围着自家毛驴转悠了一圈,越看越满意。

瞧瞧这头驴子,它长得真俏啊!

吃草喝水贼得劲儿。

年轻时能拉磨、运货,老了还可以做驴肉火烧!

完美,太完美了。

小周氏摸了摸嘴角,扭头就对郭盛安两口子道:“大哥多谢了,还得是你一直惦记着这事儿。我回屋先把钱给你。”

话是对郭盛安说的,钱是交到月娘手中的。

郭盛安:“我再打个驴车,现在二弟拉货的驴车给你们用。”

“欸,行,回头我给你钱。”

郭盛安摆了摆手,“给什么钱,拿点粮食换就成,你看着给。”

小周氏也没争这些,笑嘻嘻的,“那就先谢过大哥了。”

说话间,石灰也到了。

郭盛安和车夫一起将石灰往院子里搬运。

这会儿要开灶做饭食了,瞧见郭家这么大阵仗,都议论纷纷的。

“郭家这又是要干啥?”

这个“又”字用得实在。

谁家不是地里苦干,媳妇儿孩子抱床上?家家户户的事儿小,几乎一辈子没啥波澜,最多是在分家和养老上有大争执。

唯有郭家,跟窜天猴似的,从大人到小孩,日子越过越好,出的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儿也越来越多。

一开始都是农户,怎么才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就与郭昌珉家拉开了距离呢?

“之前不是说郭二郎郭老四都买了田地,为什么郭大郎没买吗?他的钱留着盖房子呢。”

“真哒?你怎么知道的?”

“嘿,我儿子要帮着盖房子呗。”

“啥!你咋不早说!”

“欸,你干嘛去?”

“我家儿子也多,我去跟郭老四说道说道。”

“这,你得去村长那里,人是村长帮郭大郎挑的,郭家已经分家了,郭老四可做不了主。”

郭盛安也是为了避免村里有人倚老卖老,才将建房的壮劳力名额交给村长过目,至于郭昌珉那边,以分家为由,拒绝通过郭昌珉推来的所有人。

这也是给郭昌珉下脸了。

郭昌珉在老家伙们那里没脸,好几日没出门,最后瞧见家里腌起咸蛋酸菜,这才抱着孙子出门溜达。后来,老家伙们的话题也瞬间转到腌咸蛋和酸菜上。

……

搬完石灰,郭盛安留几个车夫吃晚食,于是三家今夜是凑一起吃的,一家还拿出两三斤腊味来。

丰盛得车夫多吃了两碗饭。

二房两口子收拾碗筷,郭盛安一家人和爹娘商量着新房建设的问题。

院子具体如下。

一千多平的三进院子,首先是卧房问题。

西厢房做主卧,是郭盛安两口子睡的;东厢房是堂屋和厨房,堂屋和厨房隔座墙即可;内院挖个小湖,小湖中心做凉亭;正房做书房,用于教孩子们知识,自己也可以抄书,届时打个书架,将抄完的书籍摆放上去,一开始书房或许空旷,但日积月累,随着书架的增多,空间不嫌大。

外院可种植些蔬菜瓜果,西面耳房做茅房,东面耳房和后罩房由孩子们自己挑选,如何规划。

至于倒座房,空间大,夏季堆积柴火,当柴房和杂物间,冬季拿来种新鲜菜。 不过,这样一来还得垒个土炕。

南方睡的都是床榻,没人见过炕。

但前朝有北方逃荒来的,可以请教这些北方逃荒来的老人,垒炕的具体法子。

“放心吧,爹帮你打探打探。”

郭盛安没说热炕种新鲜菜,全家便以为垒炕是想一家人冬季能睡着暖和一些。

郭昌珉甚至误以为,倒座房是留给他老两口的,才这么积极。

郭盛安笑道:“那就劳烦爹了。”

孩子们那里也商量好怎么个睡房问题。

柔儿:“爹,我和几个妹妹睡后罩房吧?大表哥睡东面的耳房。”

郭盛安点头,“这样也好,到时后罩房用帘子隔开。”

人住的卧房都用石头砌,石灰补漏,其他房间,包括书房都用土坯。

地窖还是从厨房那边开口子。

郭盛安在素纸上画好地图,第二日,月娘和爹娘便携图纸找上村长商讨去了。

郭盛安这次去岳家没带大山,让他留在家中刨木头。

“先刨木头吧,有什么不懂的,我回来再说。”

“好的,大舅。”

督促完几个孩子功课,郭盛安才将两个大箩筐架在驴子背上两侧,自己又背着一个背篓前往岳家。

背篓里装了四斤干菇、十斤腊肉熏肉、五十斤皮粮、两只腊鸡和两条咸鱼。

路上没碰到新鲜野味,也没有动物粪便,他便加快了脚程。

走到岳家所在的村口,已经有人认出他来。

“哟,这不是老刘头家的女婿吗?怎么有空来?还牵着毛驴儿?带了啥啊这是?”

郭盛安和气地回应,“毛驴刚买的。”

“带了啥?”

“往年岳父岳母接济我与月娘啥,我们便知恩图报啥。”

先是牛头对马嘴,再是答非所问。

那人知晓郭盛安不想应,也就看着她年长,才答两句话,便瘪了瘪嘴,不再说话。

郭盛安疾步走远了,那老婶子才跟身侧的人吐槽:“神气什么?这些年要不是老刘头接济,他们一家人早饿死了。”

“人家这不是回报老刘头了嘛?是个知恩图报的,比很多人好。”

“谁知道拉回来的是什么?遮遮掩掩的,该不会是一堆不值钱的干草吧?”

见一个孩子经过那头驴子,昂头嗅了嗅。那老婶子待郭盛安走远了,才招来小孩:“黑蛋!刚刚你闻啥?是不是驴子两边背篓里装的是驴粪?”

“阿婆!里面装的是肉!好多肉!味道好大!好香!我鼻子可灵了!全闻到了!”

“……”够了!少说两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