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258章 八纲

第258章 八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中医诊断学何老师握着双手,那叫一个热泪盈眶呀。

早就听说这个班的学生难带,自己这一届带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过幸好后来班里的坐地户给面子,后来好像精力放到别处了,没有为难自己这个小小的中医诊断学老师。

如今四诊合参,只剩下辨证论治,自己这门中医诊断学就能安全落地了。

稳住,稳住。

“中医诊断学这门学科的核心重点就是辨证论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

“前面学习的望闻问切,也都是为了这一步打基础,所以前面的内容显得那么散碎,因为确实散碎。”

何老师开始在上面讲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李介宾在下面翻书。

从小到大,教育界的官方教材有个特点,就是普适性。

这一点可能从简化汉字开始就定下来的基调。

文字是用来使用的,知识也是用来使用的。

无论用再华丽的辞藻去修辞,依旧如此,工具就是工具,雕了花的金锄头是用来给王公贵族们摆拍彰显自己的与民为乐的,绝对不是真的用来给农民锄地的。

所以湾湾一直喜欢拿着这一点,总说大路丧失了中华传统文化,你看用的什么字。

这跟中医诊断学有什么关系吗?

有呀,教材尽量编简单点,让更多非中医世家,缺乏基础中医学熏陶教育的人能快速上手。

在这之前大家发现了,李介宾跟孟超凡这些超一流的中医,辨证多用六经辨证,对于八纲辨证还有脏腑辨证用的较少。

而在教材还有现实中遇到的中医,用的脏腑辨证比较多,比如说最常见的,动不动就说肾阴虚呀,肾阳虚呀,还有什么脾虚呀,肝虚呀......这个就搞笑了,肝为刚脏,一般多是肝火上炎,肝肾阴虚在一起的多一点。

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出现成熟的较晚,离我们现在更近。

先说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八纲,这是纲领性的东西,说是辨证,其实更多是用来观察、分析,归纳病情,判断病症的纲领。

八纲两两分为四组,临床应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用。

比如看一个病人,你想开个方子,你又没有头绪,那你可以先想想看,这个患者是虚还是实?

虚证的话,那用偏补益的方子没错,而实证的时候,用清泄破气之法大方向也不会错。

比如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是这样,当孟超凡打算用这个方子的时候,脑子里最后就会过一下,这个患者是实证还是虚呢?如果是实证,那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如果是虚证,那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就是说,八纲辨证,最是灵活,有时候并不需要八纲全辨完,随用随抽就行。

“八纲辨证来自于清代程钟龄,他在《医学心悟》中提到:“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

近人祝味菊在 《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这是 ‘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

“祝味菊?就是火神派的那个名医吗?”下面有个最近对火神派比较感兴趣的学生问道。

“祝味菊确实善用附子,有祝附子的美誉,但是不代表会用附子的就是火神派,这是两个概念。”李介宾顺口答道。

中医诊断学老师看李介宾发话了,然后就继续讲这个八纲辨证。

李介宾对于八纲辨证没什么看法,任何一种方法都是有好的一面跟不利的一面。

八纲里面的表、里,这种分法本身没什么问题。

但是一旦两分法成立,问题就来了,非表即里,非里即表的思想就甩不开了。

很多中医初学者都喜欢这么干,什么是表证,什么是里证,首先分不清,比如说咳嗽,到底算表证还是里证?

于是最后说,到了肺,那是里。

咽喉的话,还没到表。

考试的时候这还是个考点嘞。

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表证、肺热炽盛证的脉象表现是......

风热犯表是表证,所以脉象是浮数的,而其他的不是浮脉......考官出题这么出题!

李介宾看了几眼就看出来套路了,考官也很无奈呀,你说这玩意儿,他们怎么能既符合中医理论,还能出成个题考人?

所以不难理解,这么一路考试出来的学生,真的面对复杂的临床,那种抓瞎的感觉了。

在座的学生们还没学伤寒,等他们接触了伤寒,就要开始思想混乱了,那是后话。

中医诊断学老师没想那么多,就是在勤勤恳恳的讲知识,“表里证,我们看寒热,恶寒发热是表证,俗话说有一份恶寒就有一份表证。

但热不寒,但寒不热,这就是里证了......巴拉巴拉。”

“老师,你说的发烧吗?发烧不就是发热嘛?这又是寒又是热的,到底是寒是热?”

中医诊断学老师想举个例子来说一下,却发现,举什么例子好像都是徒劳的。

“恶寒是感觉冷,发热是身上发热。”这时候一个有点嘶哑的声音说话了。

大家回头去看,发现是薛静。

只见她戴着口罩,状态不是很好的样子,坐在课桌上,双手时不时的握紧松开再握紧,头上还隐隐约约有晶莹的汗珠。

“你怎么了?”老师在讲台上问道,心里有了猜测,应该是生病感冒了。

而一旁的李介宾则是先一步起身坐到了薛静身旁,然后一伸手就手掌覆盖到了她额头上,把她一旁的同学都吓了一大跳。

额头滚烫,隐隐一层细汗。

而薛静两眼看着李介宾,突然眼睛一闭,倒在了他怀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