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捡漏王陆飞扬 > 第81章 收获还不少

第81章 收获还不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捡漏王陆飞扬!

离开李二牛家,李老板带他们步行去了另外一家。

这家不姓李,而是姓王,但李有福说主人王志超是他们李家的女婿,辈分比他高一辈。

“姑父,您忙着收菜呢!”

推开围墙上的大门,杨潞飞看到了李有福口中的姑父,此刻正在院子里的菜地中收大白菜呢。

“是有福来了呀!”

王志超是一个六十多的大高个子,穿着一件对褂,肩膀上搭拉着毛巾,站起来发现李有福后边的杨潞飞他们,忙丢下镰刀,招呼他们。

“来客人了呀,快进来坐!”

“姑父您好,我们是有福的朋友,听有福说您家里不少老物件,我们过来看看!”

李有福卖给杨潞飞的那三件玉器,就是这个姑父家的。

“哦,喜欢老物件啊!”

王志超沉默了一分钟,然后朝屋里喊到:“老伴儿,有老板来了,把你收起来的那些宝贝拿出来吧!”

来到的路上,李老板说了这家的情况,平时家里就老两口,儿子女儿都在县城工作,只有节假日才会回来。

这王志超夫妻俩都是老师退休,每个月都有退休工资,退休后没有去城里,就在村子里养猪种菜,颐养天年。

有一次,王志超夫妻俩去河边走走,看到沙滩上那些鹅卵石奇形异状,就挑好看的搬了几块回来,当时也没当一回事,丢在了院子一角。

有一次,儿子带了朋友过来老家玩,其中一个是在京城潘家园里讨生活的,见过市场上有卖奇石的,而且价格不错。

看到院子里的几块奇石后,也觉得有意思,就跟王志超提了一嘴。

这王老师一听,这是好事啊,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他们家就在黄河边上不远,确实有不少沙滩,上面的石头那是数也数不清,其中好看的也不少。

在儿子朋友的张罗下,王老师夫妻俩当起了石农,开始玩起了奇石。

最初不过是找石头,但夫妻俩都是文化人,加之儿子朋友也送了不少奇石鉴赏类的书籍给他们,这玩石头的水平就慢慢提高了。

后来,王老师牵头成立了陆平县奇石协会,夫妻俩当上了第一任会长和副会长,更多的黄河边的农民加入了进来。

捡石头的多了,好石头就不常见了。王老师夫妻本来就没在乎卖奇石换来的那几个钱。

出了名气以后,就和县里的古玩协会有了联系,相互之间也熟络起来。有一次,他们捡石头的时候在河滩上捡到了一个破碗,拿给古玩协会的一个会员看,结果被对方以1.8万的价格收了下来。

王志超知道村里的打鱼人偶尔会从河里带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盘啊碗啊、铜壶之类的,现在知道这些东西是古玩,在外面很值钱,于是又加入了古玩协会,开始研究老物件。

夫妻俩有时间,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而且也有点闲钱,就一边捡石头收石头,一边收老物件。

没几年时间,四里八乡的老物件大多被他们收到了家里,塞满了几间屋子。

别看收得便宜,一件通常也就几十几百的,但碍不过数量多了,老两口的存款花没了,退休工资也不够用了,问儿女要了几回钱后,也觉得不妥,于是决定卖掉一些。

李老板的那三件玉器,就是他们的第一次交易,当时是交给李老板代卖,没想到很快就卖出去了,还卖了一个大价钱。

没错,当时李老板三十万打包给了杨潞飞,因为是亲戚,李老板只收了三万块钱佣金。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他儿子朋友不是在京城潘家园吗?为什么不交给他去卖?

这里面有个原因,他儿子朋友在潘家园不过是个摆摊的,从王志超这里收石头过去,价钱给的很低。

后来王老师代表陆平县去省里参加奇石展,看到了一块获得特别奖的石头很像自己当初卖给儿子朋友中的一块,一番打听之下,还真是那一块。

而且,价格也打听到了,现在的所有人是花了八万从儿子朋友手里买来。

当时王老师不淡定了,要知道当时自己是一百块一块的价格打包出去的,记得那一次就卖了差不多一万块钱。

卖差了不要紧,卖出高价那是别人的本身。关键是儿子朋友后来还说亏本了,每次过来都要压价,这完全就是糊弄王老师不懂市场啊!

这回,王老师夫妻俩生气了!

这王老师夫妻俩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自此以后,儿子的朋友在陆平再也收不到一块奇石。

而且,王老师夫妻俩还带着协会的几个年轻人跑市场,将陆平黄河石推介出去,搭起了捡石头到卖石头的平台。

再后来,夫妻俩将协会职务让给了年轻人,当起了顾问,开始把精力放在折腾老物件上。

李有福是王老师夫妻俩信任的人之一,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亲戚关系,而是两人觉得他实在。

“姑父,就请我朋友自己进去选吧,搬来搬去太麻烦!”

一般情况下,王志超都会让老伴有选择的拿几件出来给买家看,多少有点不信任的原因。现在李有福开口了,说明对方可以放心。

“好吧,这样更好!两位老板,里面请!”

王家也是一溜儿排开的大平房,王老师领他们走进的是东边第一间。

房间宽四米多,长九米左右,四十个平米的面积算起来已经很大了。

两边靠墙摆放的都是到顶的铁架子,一边放的是瓷器铁器之类的,另外一边是奇石,以及少量的玉器。

中间的地面上,还放着不少大个头的奇石,以及带有花纹或者文字的石器。

“陈华,你也一起看看吧!”

出关后,陈华他们也能看到宝物的灵气了,杨潞飞打算培养培养。

“好的,杨哥!”

陈华应了一声,就走到右边的铁架前,从第二层上拿起了一个有些破损的瓷瓶。

杨潞飞微微一笑,看来陈华还是有悟性的,很好的运用了自己教给他的方法。

“杨哥,这件怎么样?”

陈华发现这个瓷瓶的灵气是屋子里所有物件中最浓郁的,所以第一个就选了这件,至于有什么说法,他还真不知道。

这不有杨哥嘛!

“还行,先放到一边吧!”

杨潞飞依旧是笑着回复他。

这个瓷瓶准确的名字是元代卵白釉玉壶春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瓷器精品。

玉壶春瓶是我国瓷器中传统的瓶式之一,撇口、细颈,圆腹,圈足。

玉壶春瓶在各个年代各个窑口都普遍烧制过,据专家考证,它的造型应该定型于北宋中后期,在宋代的时候,它本是一种用来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为了观赏性的陈设瓷,也是我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据考证,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的创烧的,介于白釉和青白釉之间,呈失透状,色白微青,好似鸭蛋的色泽,故得名卵白釉。

在元代,制瓷工艺取得许多伟大的成就,卵白釉瓷器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种瓷器一般都是朝廷负责烧制御用器物的枢府负责的,在瓷器上一般都有枢府字样的款,也被称为枢府

釉瓷器。

也就是说,陈华选出的这只玉壶春瓶曾经是元朝的御用瓷器,价格自然不菲。

“姑父,这个瓶子是怎么来的?”

买东西一般都会问问出处,这也是常规操作,主要是为了规避因为来路不明而可能存在的风险。

“杨老板,你放心吧,我这屋子里的东西来路都没有问题!”

王老师还真知道这规矩,忙给杨潞飞解释:“我记得这只瓶子是在隔壁村石老头家收到的,那一次在他家就收了十几件瓷器。对了,他还诓我说他们家祖上曾经出过大官,其实吧,我都知道,他是从河里捡回来的。”

“姑父,听说您也在河里捡到过宝贝,是不是真的?”

杨潞飞顺着老人的语气,打听那三件玉器的来历。

“是啊,这些年来确实捡了不少,不过只有交给有福的那三件才卖了个高价!”

老人对这件事也是上心,记得别人的好。见杨潞飞对那些河里捡到的东西感兴趣,就断断续续的将自己和附近村民们在河里捡到东西的事情向杨潞飞说了。

杨潞飞瞄了一眼,陈华那边又挑了几件瓷器出来,还有几块破碎的瓷片。

不过有点可惜,那些瓷片不是同一件瓷器上的,没办法修复。

在一堆奇石里,杨潞飞拿起了一块有些破损的石头,开始琢磨起来。

“清金农藏红丝砚!”

当杨潞飞看到这块泛着薄薄灵气的“石头”时,识海就给出了结论。他在心里叹息道:太可惜了。

华夏有太多的艺术珍品因为各种原因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没有留存下来,实在可惜。

金农是清代着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他好砚而且富于收藏,到了晚年的时候,已经收藏了名砚二百余方咨,自己给自己起了个“百二砚田富翁”的外号。

这方红丝砚破损还严重,而且是王志超当做奇石捡回来的,经过水流和沙石的冲刷,其砚堂只是有关轮廓,而砚额的图案已经完全磨损了,砚侧依稀可见“老丁”二字。

金农的别号很多,例如金牛、老丁、古泉、曲江外史、莲身居士等等,老丁只是其中之一。

当然,鉴别吗,不能仅仅凭借这两个字就确定是金农的砚台。

杨潞飞把砚台翻转过来,在砚背,也就是砚底,这里刻着“百二砚田富翁”六字,字形端正,清晰可见,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而红丝砚更是稀世珍宝。因为在端砚、歙砚在唐代悄然兴起的时候,在青州沂山北麓老崖固和西部的黑山山顶石洞中发现了一种优质砚材,用它制成的砚台就是红丝砚。

西晋《博物志》里记载:“天下名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砚为第一……质莹甚,而朱纹隐起,如红羽,下如丹叶,故又名朱雀琼花。”

而红丝砚之所以珍贵,主要是因为红丝石的材质。

红丝石中有红色如丝线一般的纹路,红丝多的有数十层,颜色有紫色橘黄等,华丽莹润,千姿百态。

唉,可惜残了,杨潞飞琢磨着回京城后看能不能找到高手进行修复。

王老师家的物件真的不少,值钱的却不多。不过,很多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杨潞飞根本就不用考虑,只要能成为系列或者专题的,也都挑了出来。

从几个房间里挑好后,杨潞飞按价值的高、中、低将挑选出来的老物件分成了三类。

当然,价格还得王老师夫妻俩商量后才能计算出来,因为这回杨潞飞买的有点多,一共是116件。

“杨老板,一共是七十九万八千六百,你看怎么样?”

王老师老伴拿出计算器,扒拉了几遍,才算出最后的价格。

“行,就算八十万吧!”

杨潞飞对价格没有异议,就那件卵白釉玉壶春瓶就不止这个价。不过,收货就是收货,得按照行情来。

“姑父,我打算在京城开一家博物馆,这些都是为博物馆准备的,以后您要是收到了好的老物件,可以给李老板打电话,保证不会让您白忙活!”

将所有老物件装在了几个大木箱里,抬到了李有福的皮卡车上,最后想了想,杨潞飞还是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告别王志超夫妻俩离开了。

李有福说的其他农户家,杨潞飞是不打算去了,因为经过和王志超夫妻俩的交谈,知道附近村子里的老物件大多被他们收走,漏网的可能有,但也不会多。

毕竟王志超夫妻俩帮着那么多村民卖石头赚了钱,这人情肯定是有的,假如那家有老物件要卖,对于不懂的村民们来说,自然是找信得过的人。

而且,杨潞飞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推测,村民们捡到的那些和大明王朝有关的宝贝都与村边的这条大河有关。

黄河在李家村这一段拐了一个大弯,而宝贝就出现在这个地方。

再往上走,就是峡谷了。

或许在河边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个明代的大墓,因为洪水冲刷,才将墓里的陪葬物带出来?

当然,推测也只是推测,杨潞飞现在没有时间去验证。

让李有福将他们直接送到老杨的民宿,钟明华陈琪姜妍已经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等着他们两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