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晋王一首诗引发的后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
清风轻轻拂过树梢,树叶随之沙沙轻吟。秦将军目光流转,落在对这首诗毫无触动的李丰怀身上,心底不禁涌起一丝惋惜:身为世代军功世家的子弟,竟在诗中意境领悟上,不及这位寒门出身的壮士。
李丰怀感受到秦将军投来的审视目光,内心困惑不已。他对诗中意蕴仅能捕捉到模糊轮廓,显然无法与秦将军那般深邃共鸣。“不继续前行了吗?”陈华含笑询问。他近日常指导长史在军中开展思想教育,如今自己也仿佛半个长史,逢人便热衷于阐述人生哲理。
秦将军语重心长:“我愿成为那守护龙城的英勇飞将,但对于李将军,恕我难以释怀。”此言令李丰怀无奈地翻了个白眼。紧接着,秦将军提出:“除非殿下赐予我一套板甲,让我与李丰怀公平对决,以释前嫌。”
陈华闻言,心中暗自苦笑,琢磨着二人比武,自己竟还要搭上一套板甲。然而作为一方藩王,礼贤下士乃立身之本,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毕竟在注重声名的古代,众多才俊往往为了一份礼遇与尊重而投奔明主。
事实上,秦将军确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加之其与秦大将军的关联,若就此令其悻悻而归,无疑会让秦大将军心生寒意。毕竟,秦将军此行确是满怀忠诚与热血。
“罢了,这套板甲,本王赠你。”陈华决然道,“但此后任何人再挑起争端,定严惩不贷!”“遵命,殿下!”李丰怀与秦将军异口同声回应。
秦将军的到来,陈华早已预感必有风波,如今果不其然,幸而得以平息。既然问题已解决,此事便就此揭过,众人继续前行,共赴未知的征程。
原州城此刻急需一名将领坐镇,然而门阀余孽之患尚未彻底清除。据申洪涛禀报,众多门阀余孽遁入深山,沦为匪徒,频频滋扰地方安宁。申洪涛虽精于筹谋,但实施剿匪之策仍需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担纲,秦将军无疑是理想人选。
与此同时,李丰怀即将前往原州城,肩负起加固城防、增建炮楼之重任,以全面提升原州城的防御体系。
妥善调解了秦、李二将的矛盾后,陈华返回王府。当晚,他收到了由刘一泽呈递的待刊报纸稿件。深知报纸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陈华习惯亲自审阅,剔除不适宜发布的内容。然而今日的稿件却令他颇感意外:“我京州大营中的诗竟也出现在了报纸之上?”
刘一泽恭敬立于陈华身旁,待其审阅完毕后便会携稿返回印刷。听闻此问,他解释道:“殿下,军营中亦有记者进出,秦将军将您的诗镌刻在京州军大营墙壁上,恰被记者发现并摘录回报纸发表。”
稍作停顿,刘一泽补充道:“下官认为,殿下的这首诗气吞山河,雄浑壮丽,在蛮族南侵阴霾笼罩之际公之于众,定能激励封地内的文人士民,提振人心。”
陈华深以为然,赞同道:“如此看来,此诗如义勇军进行曲一般,其意义远超诗词本身,能在特殊时期广泛传诵,产生强大的宣传效应。既如此,就允许刊载吧。”对于诗作被抄录一事,陈华已然释然,穿越者的身份使他更看重现实影响力,而非拘泥于原创与否的节操问题。
刘一泽欣喜地接过报纸稿件离去,明显察觉到陈华对此次稿件颇为满意。然而,他们二人均未料到,此诗一经报纸发布,竟在文人圈内引发强烈反响,迅速引起轰动。
\秦时明月照汉关,万里征途人未还。但愿龙城飞将守,不让胡骑越阴山。苍天啊!我寒窗苦读十数年,难道这些诗书都喂给了犬豕?为何我笔下难绘如此豪情壮志之句!\
魏家酒楼内,一位书生捶桌哀叹,面容悲苦至极。同桌诸位书生闻此言,皆摇头感喟:“昔日赵明富等号称京州四大才子,如今看来,不过是浪得虚名。我等心目中的京州第一才子,非殿下莫属。”
“什么京州第一才子,简直小觑了殿下!”另一书生愤然反驳,“依我看,殿下当为大陈国第一才子,无人能及!”
“唉,此诗我定要抄录珍藏,悬挂家中,日日观瞻,以警示自我。身为藩王的殿下尚能文采斐然,我等岂非羞愧难当?”
“何须这般自责,殿下现于京州学院授业,兄台若能入学,便能亲承殿下之文风熏陶。”有人宽慰道。
“言之有理,殿下才情出众,京州学院在其引领之下,定然非同凡响,学风鼎盛。”众人纷纷附议。
在书生邻桌,一桌商人正围坐其间,其中一人手中紧握着一叠厚厚的报纸,引得同桌人侧目。有人困惑地问道:“孙兄,你为何购置如此多的报纸?”
孙姓商人听罢,微微一笑,转向问者道:“马兄有所不知,既然你我交情深厚,今日便与你分享一条生财之计。”马姓商人听罢,饶有兴趣地回应:“愿闻其详。”
孙姓商人压低声音,娓娓道来:“今晨京州城内沸沸扬扬,皆因殿下的这首诗作。此刻,因这首诗而炙手可热的报纸已被抢购一空,足见其或许乃传世之作。帝州城内诸多学界泰斗的着作价值千金,倘若将刊载此诗的报纸运至帝州售卖,想必也能热销一时。”
马姓商人闻此言,心中暗惊,自愧商业嗅觉不及对方敏锐。然而转念想起京州报社每日发行量有限,售罄即止,顿时懊悔不已,悔意交织,神情复杂。
此时,马姓商人目光狡黠一闪,瞥见里屋方向,故作惊喜高喊:“豆腐西施来了!”此言一出,全场视线瞬间被引向内室。趁众人分神之际,马姓商人迅速抓起孙姓商人手中的报纸,转身疾步离去。
孙姓商人愕然片刻,随即反应过来,怒不可遏,跺脚痛骂:“无耻之徒!我好心教你赚钱门道,你竟恩将仇报,害我损失!今日与你誓不两立!”言毕,他愤然起身,疾步追赶而去。
与此同时,这首诗通过报纸之力,在其余六州引发了巨大震动,迅速在民间广为传颂。无数人心头涌起抗击蛮族的炽热决心,各州县都督府门前,踊跃报名从军的百姓络绎不绝。在门阀势力消亡后,他们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无人愿蛮族破坏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不仅在陈华的封地内,商人们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积极推动报纸流通至大陈国各地,甚至跨越千里,传至国都——帝州城。这首饱含激昂斗志与凌厉杀气的诗篇,犹如烈火般在帝州城的文人墨客间迅速蔓延开来。报纸价格随之飙升,其影响波及各方,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与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