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廖县令的苦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家小女出马记!
刘师爷、季主簿二人都是府衙里的老人了。
二人看着各村各处的春耕情况也都嘬着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往年也是这个速度啊,没有牛靠人力,还能怎么办?
“要么找富户乡绅借牛?”
刘师爷开口道。
“往年又不是没借过,那些乡绅哪里肯借?
就算是借了那条件也是太苛刻了,都要精细草料喂养,哪个农户借得起?”
季主簿反驳道。
“那怎么办?县衙里就这么几个人,难道要都去耕地不成?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啊。”
三个人讨论了半晌也没个好主意。
廖一正白了二人一眼,又看向苏纯忠!
“你们三人乃是本官的左膀右臂,今日回去赶紧想办法,耽误了春耕我这个县令被撤职,你们也别想好过。”
三个人唯唯诺诺的应了,退出了厅堂赶紧想法子。
苏纯忠立马去翻看各村的各种情况,这一翻看不要紧,竟然发现赵家沟今年耕地的速度竟比其他村快上不少。
当天下午,苏纯忠回了镇子上和李逢春说了一声就回了村。
等到了赵家沟,正好是晚饭的时候。
“呵,回来的倒是时候,说好的每个月补给家里的五百文钱可带回了?”
苏老太太面色不善,苏老大无事不登三宝殿,家里春耕这些日子忙成什么样了。
大梅和二丫三丫都到田间去帮忙。
四丫和小梅才几岁的小娃娃,都要帮着家里洗衣裳喂鸡。
如今村里是多了两头牛,可 家里田多,那牛又不够赵家用。
苏老三和苏老爷子换着拉梨,肩膀上的血印就没下去过。
苏老二就更不用说了,忙完自家的还要去忙别人家,往往天都黑了人还没回。
“大哥回来了!”
苏老二和苏老三与苏老大打了招呼。
“啊是,大哥听说春耕忙,回来看看!最近衙门里的事实在是多,我给爹和二弟三弟带了酒和酱肉。”
一听说有肉,苏老三闻着味就坐了下来,大哥长大哥短的叫。
“娘,儿子惦记您和爹,特意回来看看!这是五百文钱,您数数。”
苏老太太眼皮都没抬,直接分给了二房和三房各二百文。
“别以为这钱老娘自己用了,你兄弟管你读书这些年,也该给他们一份。”
今日难得苏老大回来,三房也凑了过来,算是一起吃一顿了。
春耕辛苦,苏老爷子又让家里人割了肉炖的菜。
酒肉过半,苏老大揽着苏老二的肩膀夸个不停。
“咱家老二如今是厉害了,竟比俺这个做哥哥的还成!
如今谁人不知道咱们赵家沟春耕是这个!!”
苏老大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苏二丫和大梅小梅三丫四丫坐一块,她夹一口菜放到嘴里,怎么看苏老大都不像个好人。
“小梅,吃肉。”
眼看着大梅小梅也不夹肉,苏薏赶紧给二人夹了一块。
苏三丫暗暗咬牙,吃吃吃就知道吃!明明二伢子哥才是无辜的。
爷奶为何不肯收留二伢子哥?那样家里也能多个劳动力不是,这两个丫头有什么用?
日日低着头,好似谁给她们受气了一般。
“老二啊,我听咱爹说咱村里买了两头牛?
这银钱是村里出的?那这牛算谁家的,怎么个分配法啊。”
一提到那牛,苏老二乐了,如今这两头牛可是村里的宝贝。
孩子们去山上挖野菜顺便也挖一些青草给这牛。
轮到谁家的时候,也会抓把粮食犒劳犒劳这两个功臣。
“大哥,这事是这样...”
苏老二把这牛具体怎么个分配法一一说给了苏老大,苏老大连连点头,夸苏老二是个聪明的。
苏老爷子看着自家三个儿子如此和谐,想到了在镇子上读书的苏老四。
要是这兄弟四个能互相帮衬着,他也能闭上眼睛了。
“唉,县太爷难啊,咱们甘台县多少村子这田都耕不完,要是其他村也有牛就好了。”
“老二啊,咱们这除了牛,可还有其他法子,要是有的话,大哥帮你报给县太爷,那也是你的功劳不是。”
苏老二摇摇头,他可不要啥功劳,田里的地都能耕完他这心里也踏实。
不管是赵家沟,还是其它村,大家伙都是可怜
“让其它村也买牛不就成了。”
苏四郎开口道,他们也读书一年了,平常也下地,对于地里的活还是知道一二的。
“说什么傻话,其他村里哪有银子?他们要是有银子买牛,还用县令愁么?”
苏老爷子看着自己的四孙子缓缓的开口。
也不是哪个村都能遇上土匪还能抓住的。
“咦?可不可以让他们每家每户出一点钱,凑一两头牛啊。
咱们村统共不也才两头牛么?”
苏薏灵机一动说道。
“哎呀,闺女说的对啊,让他们凑,总能凑出一头来。”
要是一家出几百文,好像也能凑一头两头的。
“可,可要是一个村也凑不够呢?”
苏三郎皱着眉头问道。
“那就两个村,临近的两个村总能凑一头吧?”
现在春耕是大事,有了牛肯定能快一些。
“哼,妇人之见!要是有矛盾不肯出银子呢?要是两个村子为了牛的事吵起来呢。”
苏三丫阴阳怪气的道,别人都想不到,骗骗她苏二丫能耐。
“那就是他们村正的事了,咱们啥都想到了,还要他们做什么?”
苏薏撇撇嘴,能出个主意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不成?
苏老爷子和苏老二都点点头,这丫头说的对。
“爹,上次何东方,齐章他们您还记得不?”
苏薏突然想到了那几个书生。
苏老二点点头,怎么不记得,那何东方的爹是县城里的官差!
那几个书生之前还去田里半晌,吵着要耕地,其实都不怎么会。
“要不然和县太爷提议,让书院那些学生帮忙种田耕地吧?
他们以后要是科举做官的,不会种田咋能造福百姓?”
苏薏记得上一世,后来皇帝就因为那些书生只死读书,对于农事不甚熟练而大发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