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繁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农女,反派他过分强大!
上巳节过去,谷雨到来。
漫长的农闲时光结束,春种要来了。
春雨初歇,郭大嘴家的大枣树开满了小白花,村里家家户户开始泡谷种。
县里赏花游春的,除了有钱有闲的各家姑娘公子,就是各学府的学子,甚至连隔壁州府都有人漏夜赶来青阳县游玩。
如果说县衙的人一直吊起来的心慢慢回落,那汇合钱庄的许东家一颗心可就如坐了过山车,起起落落,他半副身家可都是投在这青阳县了的。
终于,进入四月,各个工坊和店铺的工作人员结完三月的工钱,由汇合钱庄开发的住房迎来了开门红,写下了大晋贷款卖房历史性的一笔。
桃花开始衰败,地藏庙棚户区改造落下帷幕,人们这才发现,一直是流民乞儿聚居区的地藏庙,青梅和杜鹃交相辉映。
梁员外这回没有犹豫,头一个买下了地藏庙下的商铺,开起了小吃铺子。
商人的嗅觉是敏锐的,不到三日,地藏庙下的商铺就被抢售一空。
而宋圆圆直接圈了一块场地出来。
之前村长家、赵启明家和赵文成家,都把平山红薯粉丝作坊的契书还给了宋圆圆。
作为补偿,宋圆圆给村长家建了酸菜作坊,又教了翠花奶奶梅干菜的做法,如今作坊的酸菜和干菜远近闻名。
而且美食街所有豆制品,都是用的村长女婿家豆制品作坊的。
村长女儿赵彩凤,出嫁在安定乡,宋圆圆拢共也就见过她两次。
村里出嫁的女儿,哪怕是隔壁村,除了逢年过节都少回来。
张寡妇家的作坊,除了木姜子酱,还有香菇酱,又新推出了豆豉酱,味道很好,这个宋圆圆没有方子,就是提供思路,张寡妇自己琢磨的。
山也承包上了,重新移栽了好些木姜子树。
她娘家大嫂的咸鸭蛋作坊也开始动工了,首批鸭蛋都是从各家零收上来的,不太多,也就本县城卖卖。
再过几个月,等几个养鸭大户的鸭子长成,那蛋就不用愁了,就该愁销路了。
反倒是货郎媳妇他们家,宋圆圆一直也没有想好给个什么样的营生贴补。
这次宗盛爷爷问她要活干,算是歪打正着。如今他家里的地方已经满足不了他的篾匠事业了。
宗盛爷爷如今带着村里几个会些手工活的大爷,在村里也劈了块地,专门建了个篾匠作坊。
村长一边对老大哥孩子样的性子骂骂咧咧,一边为了作坊跑前跑后。
作坊现在编得东西很广,大到装红薯粉用的物流箱,小到美食街用的票签篮,再到简单又繁复的竹蛋托。
宋圆圆试着让宗盛爷爷做一些高档些的竹盒,给添糖斋用。他的篾匠手艺真是没话说,放到前世,妥妥的一个非遗传承。
地藏庙那块的空地,宋圆圆就是圈起来给货郎媳妇家的,春末夏初,还有什么比吃一顿烧烤更快乐的事情?
启发叔如今管着五香粉作坊,药材商是现成的,五香粉,加上孜然,烧烤已经成了一半。
他们家人不多,如果全靠他们烤,也累得慌,此处经营,采用的是半自助模式。
店家提供食材和炉子,顾客可以选择自行调味烤,也可以选择店家调味,或者选择腌好的串,或者直接出钱雇佣店家伙计。
宗盛爷爷就启发叔一个孩子,文成哥和赵小翠都要念书,这处铺子,现在主要就是货郎媳妇和娘家的哥嫂管着。
如此,宋圆圆终于把了却了手中的杂事,她也开始回到了赵家沟十岁孩子的生活。
白日里在学堂跟着苏先生读书习字,下课后带着赵小翠和改名叫赵芳竹的赵小三漫山遍野乱窜,晚上还要读宋老太给她的书。
男孩子的课业要重些,赵文威、赵文书他们不敢懈怠,很难得才能凑到一起。
春日里,花多,果也多。
不过,也不知道这平山是被醋泡了还是怎么地,山上的果子啊,一个赛一个酸。
年初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片酸橙,真的,大概就是柠檬的祖宗,差点没把她送走。
不过,恰好之前柚子留的数量不多,这酸橙比柚子耐放,收了第一批蜜后,全部用蜜泡了,过段时间当柠檬水卖。
山里的樱桃也红了,微红的酸涩,红透了的,倒是有些甜味,却早被鸟雀抢食。
不过,贵在味正,棒棒糖又可以添加新的口味了。
春日的山,就是小孩子的梦中情山,各种野果可以打牙祭。
只是,如今他们溜达起来就没有往年那么欢快了。
添糖斋居然连他们平日吃的摘秧泡也收,据说那个跟蜂蜜做成果酱,贵人们可喜欢了。
还说等桑葚长好了,也收。
家里大人没时间上山,就打发他们上山采摘。
这简单来钱的活,拄着拐的老太太都能干。
一时间,田间地头,山上山下一派繁忙景象。
再说回县里。
青阳县的城墙北城墙也早已修复完成,如今,县令郑远安有了新的烦恼,青阳县已经不甘心屈居为一个下等县了。
几天大街如今比过年还热闹,处处比肩接踵,人一多,事就多,小偷小摸就不说了,拐卖妇女儿童的事业多了起来。
县衙按照不同等级,从官员到杂役,人数都是有限定的。
可县城的乱象,又不能放任不管。
三月中,县衙出资,招募了一批民兵,社会治安得到明显提升。
人一多,青阳县城没来得及俢的路更烂了,是时候计划扩城了……
正值农忙,此时征徭役明显不是时候。
粮食是生存之本,劝课农桑才是重中之重。
还有满县城的人都在采摘秧泡,公家的山上也都是人,摘些野果子而已,也不能不让摘。
最近,县衙收到了好几起良田改种红薯的案件,良田都是有数的,可不能这么瞎搞。
县衙虽然颁布了严禁良田种经济作物的法令,但是收效甚微。
下面的农户主打一个没发现就当不知道。
县衙的几位大人,如今都是结队下乡明察暗访。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因为红薯大豆能卖上价了,县里愿意开荒的农户多了许多。
特别是分了地的流民,县衙的一系列政策,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安家于此,这里,以后就是他们的新家。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郑远安从来不知道,南方的春日的太阳能这么晒人,不过才半个月,他已经从一个中年文士,变成了黝黑的农人模样,直把阮氏心疼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