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安宁如梦 44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局大佬重返人间!
姜雪灵知道这位大理寺少卿让自己旁听,定是有他的用意,而且自己想要给张遮脱罪也少不了要跟他打交道。
而且姜雪灵担心自己走了南荣会让人让张遮吃苦头,于是听完全身过程就主动开口对南荣说:“不知少卿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南荣以为姜雪灵这是想求自己了,自然高傲的点头之后对下人说:“你们出去等着。”
看着人都出去了姜雪灵不懂南荣眼中的高傲得意是为何,但她也没那闲工夫多管直接切入主题问:“南大人,想做谁手中的刀?”
南荣眼色平静问:“姜大小姐有话直说!”
姜雪灵直接靠近他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这看似死局,实则是有人拉清流入伙的开胃菜,公仪家把你塞进这京城绝不是要让你成为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刀,你觉得呢?”
南荣直接就顺着话问:“你有好主意?”
姜雪灵当然没有错过南荣眼中震惊的一闪而过的眼色之后就狡黠一笑退半步。
微微行了一说:“张大人是我的故交,我定要救他,所以愿意跟大理寺的仵作一起验尸,南大人只查真相,结果交给上面上定,不完美吗!”
南荣眼中有了光心想难怪王爷说此人不简单,既然她愿意伸手那再好不过了,于是也抱拳笑着说:“那就烦请姜大医师帮忙了。”
姜雪灵同样客气的说:“哪里哪里,小女子有幸得皇家认可的医署资格,帮忙查案也是分内之事。走吧,听说大理寺封锁了现场,我们越早勘察越好。”
南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姜雪灵对着身边的暗卫使了一个眼色,就跟着南荣离开了。
暗卫自是懂了主人是让自己在这里护着张大人的安全和照顾好他。等张遮的药效过了,醒来之后立刻问暗卫:“她留了什么话?”
暗卫走到张遮身边说:“让您放心,她会还你公道,还不会放过害了你的人,让我们守护你,别担心她,安心等她。”张遮知道现在自己不能给雪儿拖后腿只好点头。
姜雪灵和南荣一起到了现场之后记录下所有细节之后,才开始对尸体进行勘察,于是就在仵作一起见证之下把方蕙尸体细细检查了一遍。
姜雪灵找出了方蕙的死因不是脖子上的手指印,而是有人在她乳头孔中放了冰毒虫,此毒虫不仅毒性大而且能让人的血液冻结,死亡时间也会推迟。
同时也找到稳婆一起验证了方蕙并没有经过房事。这两点就可以证明方蕙不可能死于张遮强奸,而且张遮体内中了迷香,方蕙却没有。
姜雪灵和南荣讨论案情分析出既然尸体无人动过,但是尸体下方有血,位置是张遮腿部受伤的地方旁边,说明张遮是伤了之后血已流到了旁边,方蕙的尸体才被放到旁边的。
那么张遮已断了腿怎么可能去给人下毒,卡脖子,最后还把尸体放在自己旁边的,张遮本就不会武,长的又瘦弱。
还有孩子现在都没有找到,活不见死不见尸,姜雪灵分析要么孩子被人藏起来了,要么是死在了别处。
姜雪灵先是帮张遮洗清嫌疑南荣也不好再扣着张遮,就同意姜雪灵把人接走了,但是案件姜雪灵答应帮他一起破。
于是姜雪灵和张遮一起把之前查到的所有信息再加方蕙的身世一起交给南荣了一份,两人并案只为更好的查清事实。
原本来姜雪灵还想同情方蕙,想放她一马,让渣男死了算了,没想到方蕙不仅是一个棋子,最后还成为了害张遮的帮凶。
姜雪灵直接把方蕙是太后被换出的女儿事也交给南荣了,因姜雪灵知道了南荣是平南王的人。给平南王的人抖出来最合适。
当年太后知道了自己第一个儿子是活不久的。就想着最后一个孩子不能是女儿,所以在出生前就准备几个孕妇,沈玠根本不是太后的儿子,只是太后想要掌权的工具。
太后本想让把自己的小送到远亲家中,只是路上遇到土匪,孩子跟着派出去的人一起失踪了。
太后一直私下让人找,如今才找到,知道了方蕙是自己的女儿,太后恨极了,直接让人指导杨铁做了密室自杀的假象。
本来太后看中了张遮想让他收为己用,也让自己的女儿再嫁给清流日子也不会难过。太后本想做局让张遮跟方蕙生米成事。
只是没想到张遮迟迟没来,自己的女儿不知被谁给害死了,太后恨上了张遮也想毁了皇帝看中的清流,就直接让人做的局。
另一边姜雪灵把方蕙中的毒只有南疆有的事悄悄让人告之了太后,太后自是知道了自己的女儿被谁害了,也就不咬着张遮不放了。
当南荣带着所有证据上了大殿当着众臣面把真相公布之后就把决定权交给了皇帝,众大臣中不少人不满太后把持朝政的人都请求皇帝给真正公主公道,还张大人公道。
太后一堂当然出来极力反对说什么这是子虚乌有,是有人想害太后,太后是冤枉的,太后也被请上了堂。
太后直接对着众人不屑一顾的说:“哀家没有做过的事情,就凭你们捏造的事也想离间皇帝和哀家,做梦。沈玠是我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谁敢质疑就是跟皇家作对。”
本来皇帝还想假装犹豫要不要现在跟太后撕破脸,但公仪丞也加上一把火了,直接走出来说:“陛下臣有本请奏!”
皇帝以为公仪丞要为太后详情压了压火气说:“准!”
公仪丞直接说:“我家夫人之前去上香无意间救下一被下毒的太后身边嬷嬷,经过治好之后,那嬷嬷才说出当年您身体不好的真相。
太后当年为了陷害先荣佳太后,而自导自演中毒同时害了皇帝,具体细节都写在奏折中了。”说完就把奏折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