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同窗韩秀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
这个韩秀成谢小凡也是认得的。他跟随楚夫子读书的时候,韩秀成就已经跟随夫子读了好几年了。
不过那时候谢小凡就是一个整日调皮捣蛋的小孩,韩秀成要比他大五六岁,且每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而两人那时候几乎没有过交流。
几年后谢小凡休了学,这韩秀成依然跟着夫子在读书。按照楚夫子所说,这韩秀成曾跟随着他读了十二年长学。
可惜也许是方法不对,也许是运气不佳,自从考上童生试以后,韩秀成尝试了多次府试,结果都名落孙山,一直没能考上秀才。
最近一年,家里实在供不起他读书了,不得已休了学,回家边务农边读书,准备一次的府试。
虽说只是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童生,可这个时代的秀才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起码也相当于后世的本科生,若按录取率来说,甚至相当于研究生!
童生,也起码有高中至大学的水准了。现在仅仅是教一些孩子和文盲识字,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夫子之所以推荐韩秀成,一来是觉得他读书确实非常刻苦,二来是因为其家里条件拮据,需要这份工作。
既然夫子推荐了,且学堂已经全部建设完毕,谢小凡现在确实急缺一位教书先生,于是便决定去见见自己的这位学长。
水东村在三山镇的东边,村西边有一条小河流过,因而取名水东。
很快,谢小凡一行人便到达了水东村,通过打听找到了韩秀成的家。
来到韩家院外一看,只见三间普通的草棚,与谢小凡原来的那个家有的一比。院门开着,一个年约二十四五的妇人正在院中打扫着。
见到谢小凡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而来,慌忙放下手中的笤帚,紧张地迎了出来。
“小女子韩孙氏,见过各位老爷。不知各位老爷所来何事?”韩孙氏就是一个普通农家女子,第一次见家里来这么多骑马的老爷,难免有些紧张。
“这位大嫂,请问此处可是韩秀成韩师兄的住所?”谢小凡拱了拱手问道。
“韩秀成正是我家夫君。这位老爷,您认识我家夫君?”她怎么从来没听自家相公说过他还有这样有钱的朋友?
“在下谢小凡,与韩师兄乃是同窗,当年曾同在楚夫子门下读书。韩师兄可在?”谢小凡赶忙自报家门道。
“原来是夫君的同窗,夫君去镇上…买粮了,小女子刚才多有怠慢。还请进院里坐。”
“哦?居然如此不巧。不知韩师兄何时能够回来?”
“夫君上午便去了,想必很快就回来了。”
“既然如此,那我便再次稍等一会。”说罢,谢小凡拱了拱手,走进院内。一旁的亲卫赶忙将手中的礼盒送进了院子里。
“家里没有什么可招待的,还请谢公子勿要介意。”孙氏说罢,给谢小凡倒了一杯清水放在了院中的桌子上,随即慌忙退开身去。
这个时候谢小凡才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孙氏和这个院子。
整个院子不大,陈设简单,除了三间草房外,便什么也没有了。不过院子里倒是非常的干净,泥巴地面也夯的非常平整,一棵杂草也没有。
这孙氏五官还不错,但面容不算白净,应该是经常干农活给晒的。身材偏小巧,一身普通的粗布衣服,衣服上布满了补丁,但衣服很干净,浆洗的都有些褪色了。
简而言之就是,这韩师兄的家,既简单又简洁。说白了就是啥也没有…看来夫子说的没错,韩师兄如今过的比较拮据。
孙氏不知谢小凡的来意,韩秀成不在家,她一个女子也不好过多与谢小凡攀谈,把谢小凡一个人晾在院子里,又显得有些失了礼数,因而一直局促的站在一旁。
就在孙氏有些不知所措时,韩秀成终于从镇上回来了。
一到家门口,韩秀成便见一队卫兵整齐地站在自家院子外面,一些村民正站在远处张望,不敢靠近过来。
他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赶忙跑进院里。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娘子,娘子,出了何事?”
“夫君,你回来啦!这位谢公子,说是你的昔日同窗,特来寻你的。”孙氏赶忙迎上去说道。
“同窗?谢公子?”韩秀成闻言顿时疑惑地向谢小凡望去。
“韩师兄,别来无恙!是否还记得在下?”谢小凡微笑着拱了拱手道。
“你是…谢小凡?”
“哈哈,韩师兄好记性!正是在下。”
韩秀成在楚夫子门下读书的时候,虽然很少关心读书以外的事情,可毕竟二人同窗了三四年,只能说不熟,但互相之间是肯定认识的。
“他们说的那个三山镇游徼谢小凡真的是你?”
最近谢小凡在三山镇的名气还是很大的,救助流民、抗击山贼,这些事情自然都会被人不断谈论。
韩秀成自然也早有耳闻,只不过他从未将这个谢小凡与此前那位同窗放在一起想过,只当是同名之人。
“师兄说的没错,正是在下。”
“没想到竟然真的是你!”闻言,韩秀成顿时一脸的感慨的说道。
由不得他不感慨,这才几年时间?可自己还是那个一无所成的童生,而当初班里最顽劣的孩子却已经是“镇长”了!
“不知谢大人必来找在下,所为何事?”
“师兄见外了!你我同窗多年,我如今也不过是个不入流的游徼,这大人的称呼还是免了吧!叫我小凡即可。”
“呃,那好吧。小凡来找我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在下的双河村如今新建了一所学堂,专门招收双河及上河两村的孩子前来免费读书…”谢小凡赶忙开口,正准备说明自己的来意。
“双河村自建的学堂?”韩秀成满脸惊讶加羡慕的问道。
这个时代,与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
比如书籍,穷苦人家很难买的起书籍,一般都是借别人的书来自己抄录。学堂和夫子就更别提了,一般一个镇上能有一个学堂,一位夫子,那就算不错了!
有几个村能像双河村这般,拥有自己的学堂?简直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