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归乡风云 第二回 故友相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入梦仙游!
旭日东升,青山之上,朱顺牵着毛驴,俯视着远方的一处郡城。
微风吹拂,他的衣角随风飘动,静静看着远方。
朱顺满脸笑意的看着毛驴,说道:“红豆啊,咱们马上就能回家了。”
说完,他便牵着毛驴向郡城方向走去。
他慢慢走近郡城,只见“琅琊郡”三个大字浮现在他眼前,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街道还是那个街道,人们还是那些人们,但四年的时光,已经让一切都有了微妙的变化。
朱顺牵着毛驴,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慨。
朱顺看到熟悉的郡城轮廓,那是他的家乡,他已经离家四年了,再次来到初生之土,心中感慨万千。
朱顺牵着毛驴,踏着熟悉的石板路,走向集市。
他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心跳在胸中砰砰作响。
四年的时光,他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家乡的变化却如此之大。
朱顺踏入集市,一阵喧哗声涌入耳中,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原本那个熙熙攘攘的集市,如今已经变得人声鼎沸,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各式各样的衣饰、糕点、茶叶等物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不远处,一排排建筑挺地而起,青砖绿瓦,气势恢宏。
朱顺心中一阵感慨,没想到四年的时间,这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顺牵着毛驴缓行于闹市,周围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仿佛一瞬间都安静了下来。
不知何处有个声音传来:“朱顺?”朱顺转过头,只见一个身高八尺的汉子就这样静静看着他。
那汉子满脸胡须,他的目光在朱顺脸上徘徊,似乎在确认着什么。朱顺微微愣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他立刻认出了这个汉子——他就是朱顺的儿时玩伴张行正。
张行正走上前来,拍了拍朱顺的肩膀,笑道:“真是你啊!朱顺!”
朱顺也笑道:“行正啊,不是我还能是谁啊?连你小叔长啥样都不记得了吗?”
张行正尴尬挠了挠头,说道:“不怨我啊,朱顺,你都好些年没来了,变化太大了啊。”
朱顺抬起右手,握紧拳头,轻轻锤了张行正两下胸口,笑骂道:“没想到四年没见,你块头这么大了,都比我高一头了。”
张行正调侃道:“吃肥料吃的。”
两人相视而笑,似乎都有些不敢相信能在这里遇到多年不见的好友。
张行正显得很激动,说道:“这一路辛苦了,还没吃饭吧,咱们吃饭去。”说完就拉着朱顺在一个小摊位上坐下。
朱顺笑着点头,他早就饿了。看到张行正热情的模样,朱顺心中一阵暖流涌过。
这些年,虽然他离家远行,但故乡的人和事却时常在梦中出现。
小摊的老板娘很快端上了两碗热腾腾的面条,面条香气扑鼻,惹人食欲大开。
朱顺大口吃着面条,也不说话,只是偶尔抬头看看张行正,然后笑着点点头。
张行正看着朱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也笑了。
他知道,这四年里,朱顺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如今看到他能吃得这么香,说明他离家这些年,心中一定很怀念家乡的味道。
朱顺看着张行正,心中一阵激动。他忍不住问道:“这几年还好吗?”张行正苦笑道:“这四年科举一直不顺遂,眼看着一次次落榜,我都有些不好意思面对家人了。”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成功。”朱顺安慰道。
张行正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嗯,朱顺,谢谢你。”
朱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问道:“那杨宇和宗耀呢?”
张行正回道:“宗耀我不知道,自打搬到郡城,交往就少了,只要过年才回家一趟。
不过杨宇现在挺厉害的,当了书记郎,解决了百姓们许多麻烦,帮着百姓谋幸福,就连郡守大人都很看好杨宇呢。”
朱顺显得挺激动,笑道:“这个杨宇真是出息大了,哈哈哈。”
张行正说道:“杨宇当得不错呢,我这几年其实也没有闲着,杨宇上书郡守,为我谋了一个小官当呢,就是帮着杨宇打副手呢,现在不少村子的百姓不止记得杨宇,还记得我了呢。”
朱顺拍了拍张行正肩膀,说道:“那不就相当不错了吗?”
张行正看着朱顺的神情,淡淡地笑了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说说你吧,这些年还好吧。”
朱顺笑道:“很好,见过了很多大江大河和很多人。”
张行正满脸震惊的看向朱顺,说道:“这几年有什么精彩故事给我讲一下吗?”
朱顺点点头,道:“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各种奇奇怪怪的人,听过各种奇奇怪怪的事。”
张行正兴奋地说道:“快给我讲讲,我好好奇啊。”
朱顺微微一笑,开始讲述起他在外游历的种种经历。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丝沧桑和沉稳,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周围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似乎都消失了,只有他和张行正两个人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中游历。
朱顺的讲述让张行正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张行正听得津津有味。
他仿佛能够感受到朱顺在外游历的种种艰辛,也能感受到他所经历的欢乐和痛苦。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有朱顺在山林间穿梭的矫健身影,有他在大江大河中垂钓的专注表情,还有他在陌生郡城中漫步的孤独背影。
张行正说道:“这四年科举不中,我觉得浪费了太多时间,我非常佩服你,我要能像你这样潇洒就好了。”
朱顺安慰道:“不要这样想,行正。这四年你并非毫无收获,至少你现在已经比我高一头了,还有不少村庄的百姓也记得你了,你们帮了百姓们做了许多好事。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你现在的经历将来会让你更加出色。”
张行正苦笑道:“希望如此吧。”他顿了顿,看着朱顺,突然认真地道:“朱顺,谢谢你。”
朱顺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是朋友,行正,从小玩到大的,你一说谢谢不就有些见外了吗?还有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在你身边。”
两人相视一笑。
这一刻,他们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起捉迷藏,一起打枣子,一起讲悄悄话。
“行正,找媳妇了吗?”朱顺突然问道。
张行正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有些尴尬地说道:“那个……还没有……”
朱顺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张行正的肩膀:“行正,你也不用害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行正也跟着笑起来,他说道:“那你这四年在外游历,找着了吗?”朱顺回道:“没有,不过美人太多了,但是这些美丽的花朵没有一株属于我的,说的伤心点了。”
张行正哈哈大笑,仿佛这个答案在他意料之中。
他们一边吃一边聊,谈及了故乡的变迁,谈及了亲朋好友,也谈及了他们儿时的趣事。
他们吃完饭,张行正说道:“咱们回村吧,现在咱们村里面变化非常大。”
朱顺说道:“这个郡城也变化很大啊。”
两人走出摊,来到熙熙攘攘的街头。
他们二人走到街头,看到了两个杖朝之年的老妪。
一个老妪穿着大红袄,沧桑的面孔倒是脚步矫健,跟在拄着拐棍老妪后面,拍了拍她的背,问道:“你还认识我吗?”
被问的老妪抬起头,满脸疑惑,回道:“不认识。”
那个大红袄老妪笑道:“我是迷生啊。”
拄着拐杖的老妪有些震惊,说道:“你是迷生?”
“嗯。”大红袄老妪应道。
“胡说。”老妪拄着拐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她一眼。
大红袄老妪笑了笑,道:“你是叶叶。”
拄杖老妪打量了一眼红袄老妪,说道:“你真是迷生啊!你咋成这怂相了?”
红袄老妪说道:“给你说,就成这怂相了。”
拄杖老妪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说道:“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清。”红袄老妪道:“咱是一个货,成了二球了。”
“嗯”拄杖老妪应了一声。
“哎呦,我的妈呀,你真是我的老朋友”拄杖老妪拍了拍红袄老妪的肩膀。
“咱俩同岁。”红袄老妪道。
“我知道,以前经常去你姐家那时候,咱成天玩呢”拄杖老妪笑起来。
“嗯。”大红袄老妪应了一声,“我跟你说话,你好好活着。”
“嗷。”拄杖老妪含糊应道,她似乎有些耳背,没听清大红袄老妪说了什么。
两人一起慢慢走在街头,大红袄老妪时不时用手帕给拄杖老妪擦去嘴角的口水。她们聊起往事,聊起儿时的欢声笑语,聊起曾经的风风雨雨。岁月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她们依旧活着,也不知下次见面会什么时候。
张行正看着两位老妪,心中感慨万分。他转头看向朱顺,问道:“如果,我们老的时候,可以像这两个奶奶一样吗?”朱顺看了看两位老妪,她们相互扶持着,慢慢地在街头走着。他回头看了张行正一眼,笑道:“等老了再见,估计你我也会这样。”
画面定格在那一刻,两位老友相互扶持着在街头慢慢走着,回忆着往日的点点滴滴,感叹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身影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暖,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友情永远不会改变。
两人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头,喧闹的集市声音渐渐远去。张行正走在前头,朱顺紧随其后,他们的步伐轻快,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张行正的心情格外愉悦,他扭头看向朱顺,说道:“朱顺,咱们回村吧,现在村里面变化非常大。”朱顺嗯了一声,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故乡的变化。
二人穿过一条小路,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田野。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炊烟袅袅升起,仿佛在向他们招手。他们加快了脚步,向熟悉的村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