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初交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北宋官家!
承明殿,在皇城东北侧,本为闲暇时的休憩之所。
因为位于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崇政殿后方,所以,被当做刘娥召见大臣商议政事之处。
按照之前丁谓拟定的方案,常例诸事中书进呈取旨,画可施行,遇军国重事,方召辅臣共议。
而近段时间以来,能够算得上是军国重事的压根就没有。
所以,这应该算是刘娥在面宣遗制之后,第一次同时召见这么多的宰执大臣。
不算大的殿宇当中,摆设着两张御座。
赵祯居左,刘娥居右,在二人的面前,有宫人撑起一道珠帘,一直垂到距离地板一尺之上。
珠帘细密,人在帘外只依稀可见其中有身影端坐。
“拜见太后,拜见官家!”
内侍禀报之后,很快,丁谓带着其他几位宰执进到殿中,便分别朝着刘娥和赵祯躬身行礼。
“诸位平身吧。”
帘子微微晃动,太后平和的声音传出,众人才缓缓直起身子。
随后,短暂的沉默了片刻,冯拯率先上前问道。
“太后,官家,急召臣等前来,不知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和丁谓相比,其他的几位宰执现在才真正是一头雾水。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
如今朝中诸事由太后决断,但是,太后偏偏又信任丁谓,选用了他提出的理政方案。
如此一来,在没有军国重事的状况下,他们甚至连进宫奏对的机会都很少,自然也就无从得知,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次被突然召见,应该算是他们这段时间第一次同时见到太后和官家,心中相较于激动,更多的是不安……
到底出了什么样的事,才会让太后招呼都不提前打一声,就突然召见呢?
“诸位不必着急,吾和官家今日召诸位前来,是因有一份制书,官家觉得不妥。”
“然而制书已然拟好,若有更动,不得不知会宰臣,故而,吾便索性请诸位入宫,当着官家的面再商议一番。”
帘后刘娥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些许温和的安抚之意。
但是,话中的内容,却不由让在场众人心里犯起了嘀咕。
太后这话的意思很清楚。
事未必大,但是,因为提出意见的是官家本人,而且,是对已经拟定好的制书有意见。
所以,才召了他们这么多人一起前来……
宋代的制书,可分为内制和外制。
前者由皇帝直接控制,但是涉及的内容非常少,只有宰辅重臣,皇后,亲王等大除拜才会用到。
绝大多数的政务,都属于后者,也就是外制。
按照政务处理的一般流程,各级公文先送到政事堂,交由中书拟定处理意见。
正常来说,是当天知印的宰执主拟,其他宰执阅看签押后,最终形成‘熟状’,送入宫中最终裁决。
若皇帝阅看后觉得并无不妥,则在其上画可,命人将熟状送回中书,若觉得需要再议,亦会将熟状退回中书,要求重拟。
直到这一步,事实上都还没有涉及到正式的制书拟定。
只有在皇帝画可之后,中书拿到已获皇帝批准的熟状,才会写出‘词头’,交由舍人院拟定需要颁行的制书。
舍人院拟好制书之后,需要再交回到中书宰执副署签押,最后,送入宫中用印,付外施行。
不过,要知道的是,后面的这些步骤,其实就是流程而已。
皇帝画可的熟状虽然并非制书,可实际上代表着皇帝和宰执的共同意志,已然具备了足够的效力。
如此一来,可就有意思了。
因为刚刚太后说的是官家对制书有意见,但如今,宫中处理政务的是太后本人。
也就是说,这件政务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中书宰执没有意见,太后也没有意见。
偏偏到了最后用印的这一刻,官家提出了反对……
所以,太后召他们前来,是为了让他们来‘说服’官家?
又或者更直白的说,是为了让他们来‘教育’官家的任性?
众人心中念头转动,一边回忆着近来拟定的熟状有哪个会引得官家的不满,一边又在揣测着太后的意图。
这个时候,丁谓直接开口道。
“先皇驾崩前早有嘱咐,官家年幼,诸事当由太后权兼处分,今制书既已拟定,便是已经中书进呈,太后画可,只待用印而已。”
“官家此时提出异议,且因此而兴师动众,召众宰执共议,实则是令朝事平添繁冗。”
“臣知太后素来以严律官家,不知何以今日如此纵容官家胡闹?”
不出意外的是,丁谓一张口,便是不客气的指责赵祯胡乱掺和政。
最后的那句话,看似是在质问刘娥,可实际上,矛头却直指赵祯!
见此状况,坐在帘后的赵祯脸色一阵难看。
他差点想要反问一句,难不成他一个堂堂皇帝,连对政事提出异议的一点权力都没有吗?
不过,看了一眼旁边面色淡然的刘娥,他到底没有开口。
宰辅重臣,在大宋的地位极重。
别说是面刺君过,就算是封驳皇帝的内降,也是屡见不鲜的事。
反倒是他作为皇帝,刚刚登基就和宰相吵的不可开交,无疑会让人觉得,他的政治定力不够,缺乏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严重些的话,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之后的权威。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
赵祯非常清楚,丁谓做的这些事情,早就事先给自己找好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虽然在赵祯看来,这是丁谓在故意针对他,但是,真要是辩论起来,他却未必能占到好处。
延长早朝和经筵,是为了尽快处理因先皇驾崩而积压的政务。
阻拦刘从愿召许氏进宫,是维护宫廷制度,劝谏皇帝不可依心意徇私。
如今的态度,则是劝谏新皇要分清楚轻重缓急,朝中政务皆要按照规制流程处理,不能随意任性。
跟他在这些事情上辩驳,除了自讨苦吃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也正是因为看清了丁谓的用心,所以,赵祯从最初的时候,就没有拿这些事情来做文章。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赵祯压下被丁谓的狂妄挑衅而起的怒意,并没有直接回应他,而是微微侧身,将目光投向了刘娥。
“大娘娘……”
既然丁谓不怕他这个皇帝,那么就找他怕的人来治他便是。
要知道,虽然这次召见众臣是他的主张,但是,毕竟坐在此处的,是他和刘娥二人。
一众宰执大臣都在现场,刘娥总不至于就这么看着丁谓冒犯官家而无动于衷……
闹这么大动静,就为了让丁谓来骂赵祯几句胡闹?
真要是这样,那这些宰执大臣们,恐怕就得反过来好好想想,胡闹的人,到底是赵祯,还是刘娥这个皇太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