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章 佳青出山,夺嫡之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嫡长孙,打造万世强秦!!
自古以来,自持学识渊博者,从官场下野后,就找一处风景秀丽的世外山林,约上几位同道好友,过上隐居的生活。
他们蛰伏山林,自号隐士高人,再收上几名弟子,教个几年后放出去为君王效力。
再通过弟子口传,向世人吹嘘我是某某先生、某某高人弟子。
无形之中,更是给这些所谓的高人,增添几分高深莫测的假象。
此类隐士所图,不过是通过弟子让自己的名声得以青史留名。
诸如鬼谷子,便是如此。
赢长生看着眼前这位四十余岁的中年隐士,与他印象中的世外高人形象,是那么格格不入。
他没有白袍加身、没有仙风道骨的气
质,而是扛着锄头、脚踏草鞋、一身黔首短衣的老农形象。
杨硕,此人除了后来追随了刘邦,历史上记载甚少。
赢长生只是从扶苏口中听说,关中有这么一位朝廷应召五次不出仕的老儒生。
那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嬴长生根本不在乎,他只想利用此人在士林中的影响力,给扶苏捞取更多政治资本。
再者,人家好歹也是一门贵族。
杨家子弟遍布天下,大都在咸阳谋生,各行各业都有,完全能给嬴长生提供一套现成的情报网。
有了杨氏帮助,就可以在这场夺嫡之争中,增加成功的概率。
"晚辈赢长生,拜见先生。"
杨硕和蔼笑道:“呵呵,在下早闻咸阳神童公子长生,今日总算见到本尊。"
杨奋向众人抱举道:"诸位初登塞舍.然,我杨氏乃山居之所,简陋之蔽。并无好物招待,家父已备下清茶,还望诸位莫要嫌弃。"
"杨兄客气了,倒是我等叨扰了。"
"请。"
知道赢长生是来拜访杨硕,其他人知趣地没有跟上,由杨硕父子领着赢长生来到一处亭台。
落座之后,杨奋开始煮起了茶汤。
赢长生率先作揖开口:“晚辈冒昧,本应家父前来拜访先生,无奈实在身不由己,且我大秦朝堂,现在正是风云变色之际。只得晚辈代父前来。还望先生,能出山相助。"
说完就俯身行礼。
杨硕将其托起,颔首说道:“在下早年也游历各地,后隐居于此修学。士林之中,倒是有几位同道与老夫惺惺相惜、时常多有来往,在下学识远不如淳于兄,若贸然出仕,只怕助益甚微啊!”
听了这段话,赢长生觉得杨硕说的看似谦词,实则在试探自己。
前面说周游各地,肯定是六国。然后回到关中隐居,这说明什么?
无非是杨硕在周游各国时,没有找到一份满意工作,对求职条件不满意。
要么是看不到六国有前途,随时会被秦国所灭,索性就躲回家里种田。
诸葛亮可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至于为何秦国五次征召不出,可能是秦国崇尚法家,与杨硕所学的儒家有所冲突。
杨硕在士林之中的人脉交集网颇广,要知道这个年代,没点真才实学的士人,可没资格自号的。
既然能自号“佳青先生”,可不是自己吹出来,而是士林中人一致认可之后,才能有如此尊号。
这样也是间接地在透露自己的实力。
最后是杨硕比较关键的一句话,在赢长生看来,对方看似谦词,实则在试探出仕条件。
看样子,自己想请这老家伙出山,着实要费一番脑细胞了。
沉思了片刻,嬴长生再次作揖道:"先生既然已知家父乃儒学弟子,也应知当年先帝焚书,家父不惧先帝之威,大胆为此举上疏,才遭贬至九原监军。
如今先帝驾崩,帝位即将旁落他人。如先生能助我父登基,家父必定重儒轻法,先生也必将是我大秦的从龙之臣。”
说完,赢长生赶紧把头又伏在手背上,假装施礼,不让自己的表情被对方看出端倪。
自己这番话,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就是给对方画饼,也不知道用来对付古代人,到底管不管用?
一个重儒轻法、一个从龙之臣的诱惑。
杨硕听了之后,脸色微变,良久才叹息一声:"罢了。我杨氏一族,偏安秦地久矣,才得以不受战火所祸。秦亦敬我杨氏为姬氏之后,多年来庇佑有加、宽容有度。
在下如再不出仕报效,实在有违圣人教诲。"
嬴长生再次拜道:“先生大义。"
.....
咸阳城。
昔日繁华喧嚣的城市,此时已换成一片素缟和寂静。
关中更是家家户户挂上丧绫,人人头缠麻巾。
能有资格让百姓为其披麻戴孝的人物,唯有千古一帝嬴政。
帝宫之内,始皇帝的灵柩。
在一群宦官的引领下,从宫门穿过再经过宽大的御道。
两旁的文武群臣,见之无不纳头便拜。如果不是秦法规定,成人男子禁止落泪,有些臣子还真想大哭一场。
一位头戴高帽的宦官,打开黑底红边的卷轴,扯着公鸭噪子宣读诏书:
"宣,大秦皇帝诏命,朕御极三十七载、灭六国、击匈奴、平百越、筑长城、开驰道、通灵渠、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泰祭苍穹封禅,立帝制传千秋。
德,盛于三皇五帝。功,卓著四海八方。今,世间轮回,天法难违。朕虽身死,亦为祖龙,佑我大秦千世万世。
十八子公子胡亥,忠孝仁义、天资聪颖、德才兼备,甚得朕心,故传位于胡亥,立为二世皇帝,统万军开疆拓土,御万民繁荣昌盛,宣毕。"
宦官刚念完,广场上的百官,他们宽大的袖袍如同潮水般划过江面。
齐声如雷,伏地拜道:"臣奉诏。”
遗诏宣布过后是负责祭祀礼仪、观测天象的奉常卿讲话。
按君王规格的礼制,嬴政灵柩需停放七日,才可以入骊山秦陵下葬。
由于始皇帝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经过官员讨论,他们一概认定"九为尊",因此灵柩停放的时间,也就由七天改为了九天。
儒家官员还提出,为了体现孝道,新皇也应该在九天之后,才可以加冕登基。
这件事,当然遭到赵高的反对,他恨不得胡亥即刻登基,也好以皇帝的名义来施行某种政治阴谋。
现在被儒生这么一搅合,赵高首先坐不住了,连忙凑到李斯跟前。
小声道:“李相,若按儒生所言,新皇登基岂不是要延后?如此一来,可误了我等大事,还请李相出个主意。”
李斯严肃道:"府令所言,老夫固知。可历来依周礼制,索王崩,皆为七日、诸侯五日、士庶三日,何乎先帝功远超前,添之两日又有何焉?”
赵高闻言脸色难看,见李斯不肯帮忙,他还是咬牙坚持劝说:“李相可知,蒙毅三日内即将抵京,此人军威盛高,若是与王贲相应,速制咸阳不难。
届时,乱状不能制,新皇不得冕,李相将何处之?咱家将何处之?胡亥将何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