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259章 太湖虫洞的开启

第259章 太湖虫洞的开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处理好回京之后的诸事,朱雄英算了算时间,抽空去了趟苏州府,对外宣称肯定是去看看王府的建设进度。

实际上,则是去守株待兔一下太湖的虫洞。

毕竟这一场仗都打完了,延绵了半年这么久,按照之前的经验,虫洞也该到开启的时候了。

从京城到苏州府,全程基本上都是走水路,前半段是从燕子矶码头上船,经由长江向东到常州府,随后顺着京杭大运河南下,一直进入太湖。

太湖之畔,碧波荡漾。

存在虫洞,也就是大明世界口中阴阳炁海的位置,此时湖底已经被彻底排干了水,不只是当初一片泥泞的状态,而是地面都铺好了大青砖,远处建好了一道弯弧形状的堤坝,并且在岸上建了一座不大的行宫以及围墙,给周围这一圈算是围了起来。

百姓们只知道这是皇帝的观湖行宫,外面看着倒也气派,但参与施工的民夫真进去,就会发现还是半拉子工程。

不过这里本来也不是住人的,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朱雄英在行宫里的一间屋子里住了下来,也不需要旁人伺候,安顿好以后,就出门钓钓鱼,看着远处的太湖景色。

这几天没有别的安排,也算是延迟后享受了一下战争结束后的假期。

临走之前,去大略视察一下王府的修建进度就行了。

苏州府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如今不是农忙时节,而且朱雄英在吴地的名声非常的好,之前江南水灾的时候提出的牛痘接种法,去年建立大堤保护苏州府北部百姓免受洪灾困扰,都让苏州府的百姓,觉得朱雄英成为他们的吴王,一定会是一个贤能爱民的吴王。

因此,被征发徭役的百姓在修建王府的时候,也基本上都算是尽心尽力,再加上朱雄英要求伙食供应充足,还有额外的钱帛,所以百姓基本上是没有太大负担的。

嗯,之所以王府的修建进度这么快,其实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府不是从头建的,而是翻新的。

翻新的基础,就是张士诚的吴王府。

而苏州城有两个张士诚的吴王府,一个是承天寺.就是“怀民亦未寝”的那個,另一个则是苏州城中心位置的吴王府。

前者是当初张士诚定都隆平府(即苏州府),把承天寺改建成王宫,并设立了省、院、六部等行政机构时期弄得,后来随着城防的加固,张士诚不仅重修了常熟、湖州等地的城墙,并在隆平府城外修筑了外城,隆平府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坚城”,张士诚终于算是放心了下来,这才在城内以高规格修了后者,而到了至正二十六年的时候,张士诚被朱元璋所灭,次年,平江路改为苏州府,但这座王宫却始终没有动并且进行了保养,如今时隔二十多年,在原有基础上重新翻修,工程量虽然有,但并不算特别大,至少比新建一座崭新的王府,工程量要小得多。

毕竟当时张士诚修建王宫的时候,可是相当不差钱的,都是奔着最顶级的去,苏州的地名皇废基、桐芳巷、锦帆路等等都与张士诚有关,皇废基就是王府后来荒废后的旧址,桐芳巷是苏州城区东北部的旧街巷名,张士诚在此地建阁香桐、芳蕙两座楼阁安置美人而成名,锦帆路则是相传张士诚效仿效仿吴王夫差,开挖锦帆泾,用锦绣丝绸做船帆,携美人泛舟其中。

而如今还是明初,这座王府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是按照百年不坏的标准来的,再加上苏州府的官吏一直有派人定期保养,现在也只需要拔一拔砖缝里的野草,砖面基本上是不用动的,有的宫殿和房屋不合适的需要推倒重新盖,但数量并不多,大体上还是在花园庭院池塘等软装上面需要用钱用料,毕竟这座王府是很有苏州园林特色的,保留了王府气派恢弘的同时,在很多小的地方都有用心设计,譬如借景、框景等手法,但若是景本身已经倾颓了,那自然就看起来分外糟糕了。

所以对于王府的建造工作,朱雄英并不担心,又不是要在这里待一辈子,他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根本不需要向燕王府、秦王府这种规制看齐。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道衍和尚这次也陪他一同前来了,准备前往苏州府的寺庙里任职僧官。

对于道衍,其实朱雄英的心态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个人如果单独一个人,那么其实没什么,只是一个一流谋士而是,但如果道衍和朱棣联手,那效果就好似诸葛亮遇到刘备了,一个能谋一个能打。

而朱雄英惜才,此人又确实杀之可惜.所以只要对方老实,就这么先用着,哪怕效果不能百分百发挥出来,帮着谋划一些事情,也是有作用的。

只可惜,道衍这种人,注定是在乱世才能大放光芒的。

朱雄英甚至有了把他扔到国外的想法了,高丽也好,日本也罢,这种乱局里,才有道衍发挥的空间,对于大明来讲,这些地方越乱越特娘的好。

“不知这承天寺与寒山寺,哪个风景更好一些?”

“相差无几,唐代诗人韦应物有诗作《登重玄寺阁》,有句‘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承天寺最顶端去观太湖波澜,也是一绝。”

“那你便去承天寺吧,离着苏州城也近一些。”

道衍点了点头。

朱雄英又问道:“高丽、日本,与大明的佛事交流如何?”

道衍的回答颇为出乎朱雄英的意料:“高丽比较少,日本多一些。”

“为何?高丽按理说不是离得更近吗?”

“日本现在是五山文化为主。”

经过道衍的一番解释,朱雄英方才明白了过来,在目前日本南北朝时代,日本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合传统的公家文化和新兴的武家文化,以及受到禅宗的影响.以足利义满所代表的武家崇尚禅宗,完善了五山十刹制度,使得禅宗文化深入人心,五山僧侣们在汉诗文方面成就显著,而以明兆、如拙为代表的禅僧画师在学习中国宋元水墨画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一些日本的特质。

总而言之,虽然处于战乱时期,但是汉文化在日本,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朱雄英微微颔首,并没有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毕竟这个想法现在还不成熟,但对于日本的布局,确实也已经是时候更深一层了。

随后,两人又聊了些别的事情。

一连几日,太湖的虫洞都没有开启,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朱雄英并未沮丧。

直到他已经准备结束钓鱼,去苏州府看看王府进度,随后这番回京的这一天,忽然传来了消息。

朱雄英早晨正在收拾东西,负责保护他安全的蒋瓛,匆匆走进了院落,然后敲响了他的房门。

“什么事情?”朱雄英心头一紧,如果没有重要事情,蒋瓛一定是不会如此急迫的。

“阴阳炁海开启了!”蒋瓛喘了口气说道。

“走。”朱雄英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现在跟我去,注意周围的保密。”

朱雄英快走了几步,这里离被清理出来的湖边并不远,他眺望着前方,心中充满了期待。

远处,清晨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跳动,朱雄英深吸了一口干净但有些潮热的空气。

前两次秦岭虫洞的开启,他并未能亲临,而太湖虫洞被刘日新发现以后,只是从他这边,进行了一次投放定位器的测试。

所以严格来讲,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跟现代世界进行联系。

由于时间比例不同,虽然他这里已经过去了大约十五个月,但实际上,现代世界只过去了一个月而已。

对于朱雄英来讲,这段时间非常漫长,但是对于现代世界,也只是日常重复了几周罢了。

果然,那个熟悉的、吞噬一切光线的黑洞出现了。

朱雄英的心也随之紧绷起来,他紧紧盯着,不敢有丝毫松懈。

这个空间作为一个时空隧道,连接着大明和现代两个不同的世界,朱雄英心中一喜,他可以通过这个虫洞,与现代世界进行沟通,获得他需要的东西。

此时他的身边并无旁人,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都在外围警戒着。

“能听到吗?我是朱雄英。”

过了好久,大约是一个时辰,时空虫洞那头才传来声音。

“老板正在来的路上。”

显然,那头看着的手下也不敢替老板做决定。

又过了半天时间,终于等到沐胜过来了。

先是聊了聊现状和家常以后,朱雄英详细阐述了他的需求:“首先,我需要能够与老式蒸汽机配套的发电机和图纸,现在已经能够自主研制蒸汽机,但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发电机是获取电力的关键,除此之外,还有配套的变电设备和电线。”

这种发电机,基本上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水平,现在太湖虫洞因为没有时间回溯的困扰,所以是不需要古董的,而这种东西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讲,制作出来相当简单,只是在轻量化上比较困难,毕竟这种发电机为了配合蒸汽机,体积都是相当大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等比例的东西出来,电力可以小一些,但是先给用着,把电发起来,随后再按照详解的图纸,进行自主制造。

当然了,纯自主制造肯定不太可能,这东西不是蒸汽机,对于现代世界来讲可能材料和零部件很容易就能购买到,但对于大明世界来讲,包括转子和线圈之类的东西,是很难弄的,所以关键的零部件,也需要输入一些。

这样有了图纸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剩下的东西,努力进行本世界制造,是能够造出来与蒸汽机配套的发电机的,至于完全本世界制造,那就看以后的技术进步了。

有了电,哪怕很少的发电量,其实很多事情就都好说了。

当然了,电好解决,其实最难解决的是网络,所以就算是能够给手机、平板之类的东西充电,也只能当单机用,至于在大明世界普及网络这就纯粹是做梦了。

但是电灯、有线电话之类的东西,是有可行性的,可以小规模进行尝试。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朱雄英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就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关于机床和金属加工技术的资料或图纸,这些设备和技术将帮助大明实现火器的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提高作战效能,在电力和武器制造上面,能够达到清末,也就是一战前的水平,就已经足够了。”

实际上,光有知识和器物,是不可能帮助一个国家实现快速工业化的,不然的话,为什么哪怕是现代世界,还有那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有些国家的落后程度可谓是一言难尽,难道他们举国之力,还不如沐胜一个商人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工业化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无数技术的积累,科技树之所以是科技树,就是因为在一个树杈上,会分出无数的树枝,而这样的树杈同样也有无数个,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工业化,需要的资源是海量的,而技术同样也是海量的,需要在很多基础科学技术领域都有积淀,并且互相打通。

如果仅仅靠外部输入,那么可以参考朝鲜,原本已经成了一个工业国,然而没有了廉价能源和技术、工业制造能力的输入以后,马上就被打回原形,机器没有石油成了一堆废铁,农田没有化肥,粮食产量开始急速倒退,最后直接开始行军了。

元帅可以获得迈巴赫,朱雄英也可以获得手机平板,但实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要认清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实力,按照现在大明的技术能力,从农业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需的技术,大明全部都可以无压力地吃进去并且消化掉,因为大明无论是人口土地还是工匠,都比第一次工业时期的英国强得多。

但是如果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那么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讲,就比较费力了。

毕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用蒸汽机代替了手工劳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有了电力、内燃机、新通讯手段。

而且能源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大明有一些品质不高的煤炭,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足够用了,但是石油,尤其是野外就能肉眼勘探出来使用的大规模油田,那是没有的。

白羊王朝那片地方,是地上凿个洞就开始喷石油,而大明,则是往下凿地百尺,可能连个地下水都没有。

所以,哪怕现在是想要发电,大明也只能以煤炭作为能源来源,通过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内燃机是别想了。

不管怎么说,如果有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大明的工业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技术水平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初期。

但这些东西,现代世界也需要时间去准备,毕竟都不是网上能买到的东西,需要找人去专门弄,所以这次开启肯定是拿不到的,准备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对于大明来讲,要是现代世界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准备,那大明世界就过去两年了.不过好在工业化也不着急就是了,只不过时间流逝速度的不对等,会让大明世界经历许许多多的变化。

而太湖虫洞的开启时间并不长,应该是一个刚刚出现没多久的虫洞,正处于成长阶段,所以,很快虫洞就关闭了。

或许等到太湖虫洞下次开启,就已经是朱雄英就藩的时候了。

随后朱雄英去了趟苏州府,视察一下自己王府的建造进度。

苏州府在如今的明初,下辖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崇明县和太仓州,在现代世界基本上就是苏州市加上半个上海市,这地方自衣冠南渡以来就是繁荣之地。

所谓“枕江而倚湖,食海王之饶,拥土膏之利,民殷物繁,田赋所出”,真是一点都不夸张,上次朱雄英来的匆忙,并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如今打马过来方才知晓究竟有多繁荣。

道衍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街道,也忍不住感慨道:“吴郡之于天下,如家之有府库,人之有胸腹也。门户多虞,而府库无恙,不可谓之穷;四肢多病,而胸腹犹充,未可谓之困。盖三代以后,东南之财力,西北之甲兵,并能争雄于天下,谓江淮以南,必无与于天下之形胜者,非通论也。”

朱雄英摇了摇头:“东南财力雄浑不假,可钱多了,便难免少了些血勇,做起事来偏于斤斤计较,何曾有西北那种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的场景?”

不过,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也是好事就是了,只是在这种时代,一旦天下乱起来,东南的兵,可真就抵不过西北的铁甲大马。

两人沿着街道前行,不时有小贩和行人向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朱雄英身穿锦衣,气质非凡,一看就不是寻常人物,而道衍虽然穿着朴素,但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也让人不敢小觑。

而且,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几个骑马的护卫。

走过几条街道后,他们来到了正在修建的王府外围,只见工地上热火朝天,工匠们忙碌地穿梭其间,有的搬运砖石,有的雕刻木料,还有的正在绘制壁画,整个王府的规模虽然比不上京城的皇宫,但也颇具气派。

百姓认不得他,但派来管理王府工程建设的属官却认得他。

只是远远地一看,便迎了上来。

“殿下。”

那属官匆匆上前,恭敬地行礼道:“殿下亲临,属下未能远迎,望殿下恕罪。”

朱雄英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目光在工地上扫过,满意地点点头:“工程进度不错,你们辛苦了。”

属官连忙答道:“都是殿下英明,提前规划好了一切,属下们只是按图索骥,做些粗活罢了。”

这话就纯属拍马屁了,工程都是内廷和工部规划的,跟朱雄英还真没啥关系。

朱雄英也只是微微笑道:“凡事都有个开头,你们能把开头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接下来还要继续努力,不过这大热天的,也不要让被征召来的民夫太累。”

属官连声应是,随后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不知您今日前来,是否有何指示?”

朱雄英沉吟片刻,说道:“整体看一看吧。”

属官连忙领命,带着朱雄英和道衍向王府深处走去。一路上,朱雄英不时停下脚步,询问一些关于建筑风格和材料选择的问题,属官都一一详细解答。

走过几道回廊,穿过一片竹林,他们来到了王府的花园,只见此时正是夏天,花园中百花争艳,假山流水相映成趣,每一处都透露着精心设计的痕迹。

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对属官道:“这里的设计很不错,既保留了苏州园林的特色,又体现出了王府的庄重,不过怪石就不要弄那么多了前宋搜集太湖石,以至于靖康之难天下人心中颇觉得几分理所应当,有些普通石头就行,莫要再闹出花石纲了。”

这里有个典故,因为苏州府是处于太湖东岸的,所以太湖石其实不少,而作为江南园林中的点睛之笔,这种石头因产于太湖地区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千百年来被文人雅士所欣赏。

之所以欣赏,是因为太湖在过去地理变动的过程中,由海湾逐渐变为内陆湖泊,湖底石灰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水波冲击和湖水溶蚀,因而兼有曲折圆润、重峦叠嶂之态,非常的.好看。

特别是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赏石文化日益昌盛,太湖石逐渐成为石中顶流,赏玩太湖石成为一种潮流,出现了一大批酷爱太湖石的文人雅士,像苏轼、米芾、梅尧臣、欧阳修等,上至皇室下至民众都对太湖石异常偏爱,并且凝练出了赏石文化。

当然,宋徽宗玩石头,最后玩到了国破家亡就是了。

而朱雄英警惕的就是这帮人借着建造王府的由头,去下面敲诈勒索百姓,闹得民不聊生。

毕竟让底层官吏去做事,他们可能做不了什么事,但是敛财的胆子,的确是不小。

属官连忙称是,随后又带着他们来到了王府的池塘边,只见池塘中荷花盛开,鱼儿在水中嬉戏,别有一番雅趣,朱雄英站在池塘边,久久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道衍见状,轻声问道:“殿下,可是有何不妥之处?”

朱雄英摇摇头,缓缓说道:“不妥倒没有,只是我在想,这池塘若是能引入活水,或许会更加灵动一些。”

属官闻言,连忙解释道:“殿下,这池塘原本就是引的活水,只是因为修建王府时有些改动,导致水流不畅。属下已经吩咐工匠们尽快修复,保证池塘的水流畅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雄英并没说太多,而道衍却明白了他的意思,朱雄英说的不是湖水,而是他对未来的思考。

随后,他们又在王府中巡视了一圈,朱雄英不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属官一一记下,表示会尽快落实,主要就是建造的过程中尽量不铺张浪费造成扰民。

“大师的家,便是苏州府的吧?”临了,朱雄英忽然问道。

“是。”

道衍点了点头,说道:“贫僧长洲人,家里世代行医,就在城外不远处。”

“想回家看看吗?”

道衍犹豫刹那,还是摇了摇头:“不了,家里就一个老姐姐了,已经是出家人,何必再去打扰。”

次日清晨,朱雄英便离开了苏州府,返回京城,他并没有在苏州府多待,毕竟此行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而此行虽然短暂,但却让他对苏州府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等到王府落成,可能他就要在这里封藩了,朱雄英最想做的就是发展棉纺织业。

毕竟棉纺织业可谓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绕不开的工业部门,甚至比煤铁还要优先级高,并且起步难度较低,产生的产业效益却极高。

英国人,正是靠着大工厂加大机器,形成的规模效应,把棉纺织品卖到了全球,这东西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用商品,无论是什么地方的人,都得用。

而苏州府从元朝开始,经由黄道婆的引导,棉花行业的纺织技艺、棉纺织工具、棉花种植这些基础东西,都推广的很成熟了,黄道婆去世后,苏州松江一带就成为了全国的棉织业中心,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所以这里有着发展棉纺织业的天然基础。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