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红光满面的陈老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全家穿越成冤种,集体发疯治极品!
“姥姥你们不是要开猪场了吗?以后来去各个地方的时候多着呢。
我爹说送马车给你们也是为了让猪场开的更好。”
张婆子知道又事女儿女婿的孝顺,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只能叮嘱自家老头子,一定把猪养好了,不能让女儿女婿亏本。
陈学和陈冲回到家就看到了家门口的马车,认出了路边吃草的马是小姑家的大黑。
陈冲高兴的冲进院子:
“奶奶,是小姑和妹妹来了吗?”
“大表哥,二表哥,我娘没来哦,只有我来了。”
苏绾一边吃着姥姥新鲜出锅的酥肉,一边从灶房走了出来。
两小子看到苏绾高兴的很。
陈冲:“绾绾,你还想吃莲蓬吗?我给你摘去。”
陈学:“绾绾,还有上次那个野果,你想吃吗?”
苏绾把手里的酥肉给两位表哥一人塞了一块。
“大表哥,二表哥,我吃姥姥炸的酥肉就行。”
张婆子的声音从灶房传了出来:
“绾绾啊,晚上留在姥姥家吃晚饭啊,吃完饭姥姥让你大舅送你回去。”
两个村离的近,现在又有马车在家,回去晚点也不怕。
苏绾上次吃了姥姥的手艺就喜欢上了,闻言毫不犹豫的回道:“好咧姥姥。”
“哟,家里这是又来贵客了,怎么有两匹马。”
二舅陈大木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 ,苏绾小跑着出去:“二舅,这俩马车现在是你们家的了,你可以试着驾一驾哦。”
“啥?绾绾你说啥?”
不光陈大木惊讶于苏绾的话,跟在后面扛着锄头的陈老二也被外孙女的话惊住了。
他们老陈家什么时候买马车了?
“姥爷,”苏绾笑着迎上前,接过陈老二手里的锄头:“这马车是我爹娘孝敬您和姥姥的,您看看喜不喜欢?”
“哎呀,绾绾,你,你爹娘这是干啥嘛……”
不等姥爷说出了姥姥一样拒绝的话,苏绾拉着姥爷的手放在马缰绳上。
“姥爷,晚辈孝敬您的,您好好享受就是,来来,您试试看会不会驾马车?”
陈老二握着缰绳的手微微颤抖,马匹在寻常人家可是精贵的东西,这还是老头子活这么久第一次驾马车。
在苏绾的指挥下,陈老二让马车动了起来。
陈学陈冲两个小子围在滚动起来马车边上,开心的大喊:“爷爷好厉害,爷爷好厉害……”
陈老二驾着马车在村里转了一圈 ,这下杏花村家家户户都知道陈老二的小女儿小女婿给陈老二家买了辆马车。
“哎哟,老二啊,你家大花这是发达了啊,马车都买上了。”
“是啊,陈老二,你家小女婿干啥了,怎么赚这么多银子?”
“老了老了,陈老二竟然享起了小女儿的福,真是想不到啊,那个窝囊的小女婿能有这本事。”
…….
陈老二收获了一众村民的羡慕夸赞,给他美的,整个人红光满面,像喝了2两假酒似的。
苏绾不禁感叹老人也太好哄了。
吃完晚饭天已经黑了 ,张婆子坚持要陈大树送苏绾回家,不然就在他们家睡一晚。
苏绾拗不过,让大舅赶着不熟练的马车送回了家。
离开苏家的时候,陈云芝把生菜,芥菜,番茄种子又给陈大树每样拿了一份。
又把成熟的番茄,和这几日抓到野鸡野兔拿到马车上。
苏民安想到沙地中茁壮成长的红薯,对大舅子说道:
“大哥,喂猪的口粮让爹娘不用忧心,我家种了红薯,红薯叶子用来喂猪正好。”
陈大树带着一车的东西回了杏花村。
苏绾突然想起一件事:“爹娘,姥爷家会把稻谷脱下来的壳磨成谷糠掺着猪草喂猪,鸭舍做皮蛋也要用到稻谷壳,咱们是不是得把收购谷壳的事提上日程了?”
“这事爹明天委托苏老族长帮着办。”
免得老族长总觉得自己没把他当自己人 ,有事都找里正和叶族长。
这几天里正的大儿子叶其仁又开始在村里招工。
苏老族长听大儿媳说了苏家已经给受伤的大儿子留一个名额的事 ,本就不知如何感谢苏民安家。
一听到苏民安找自己办事,高兴的立马应下来。
“民安,你放心,这事族叔一定给你办好。”
“谢谢族叔。”
“谢什么?族叔该谢你才是,民安呐,谢谢你不计前嫌还想着苏氏。”
“族叔,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要向前看,以后桃花村叶姓苏姓都是一家,咱们拧成一股绳,一定能让桃花村越过越好。”
一番鸡血,听的苏老族长充满干劲,拄着拐杖就去挨家挨户收谷壳去了。
有村民朝苏民安大喊:“民安,里正有事找你,让你上你家沙地一趟咧。”
“好咧,我这就去。”
苏民安来到沙地的时候,里正正躬着腰挨个查看地里的红薯苗。
“里正叔,您找我啥事?”
“民安,”里正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这红薯长得很好,想来大丰收不成问题。”
里正有些激动的说道。
亲手种的红薯,能看到大丰收,苏民安也很高兴。
“里正叔,再过半个月,等红薯秧茂盛的时候,还要翻一翻秧,给地里撒些草木灰水,红薯会长得更好。”
“好,要翻秧的时候记得跟叔说,至于草木灰,我已经跟村里人说了,不要的草木灰堆到沙地这边来。”
沙地边里正搭了肥堆,专门用来堆草木灰。
“民安,叔叫你来是想问问你,最近县城码头招工的事你知道吗?”
苏民安点头:“听囡囡说过,听说应招的人还挺多,城门口人都排满了。”
“民安,不知怎得,叔听说这件事心里总觉得不安,这么高的工钱,叔总会想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苏民安不解,一件简单的招工,里正为什么这么说。
里正叹了口气,说起自己的顾虑。
“20多年前池州县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人招工,还是高价招工,很多人都前去应招。
当时我还想着念书考功名,没有去,但我的堂弟去了,还被选上了。
本来一家人高高兴兴,但谁成想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