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中华留氏总谱下卷 > 第13章 掩龙刘氏历代修缮族谱续文摘录

第13章 掩龙刘氏历代修缮族谱续文摘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中华留氏总谱下卷!

《掩龙刘氏族谱原续》

闻之天文无图不足以识星辰之缠度,地理无志不足以知 河海之汇通,宗族无谱不足以辨本枝之世序,是以唐尧虞之 嫡派出自颛顼,而两朝乃是同宗,汤武之分支始於帝喾,而 三代未离一本。假非史册以征之,乌能溯厥源流乎!尝考典 坟所载,稗乘所传,吾祖刘氏本属陶唐後裔,尧之长子监明 早殇,其嗣子式受封河北刘地,式以地邑爲姓,故刘姓之始 也。传至十八世累公,善养龙、事夏王孔甲,赐封御龙氏, 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於唐,在周爲唐杜氏,周成王灭唐迁之杜邑,晋主夏盟爲范氏。後有子留秦复爲刘姓,生 明、生远、生阳,十世孙被魏所获,秦涉魏徒大梁,都於丰, 生清,清生仁,仁生煓,煓生邦,宗传汉世茂千枝。吾族出 於监明公七十五世孙汉高祖邦公,邦生文帝恒,恒生梁王 武,武生共王买,买生平王襄,襄生贞王毋伤,毋伤生敬王 定国,定国生陵乡侯欣。至明朝西伯字乾,其於丰邑明嘉靖 年落於山左,至明万历六年,始祖乾公游幕於颖,遂家焉。 乾公本士林领袖,品学兼优,家教流传绵延勿替,迄今十有 五世。而族中之掇芹食饩者有人,官游者亦有人,其余纳粟 奏名及学校毕业者不胜枚举,诗书礼乐累世不绝,亦足见祖 宗培植之厚也。然不有谱牒以存之,恐代远年灭,後世散处 各方者不复识一脉之传矣。叔曾祖磐坞公者,学问而道德者 也,曾於光绪初年创修谱略,寻以监工修祠匆皇未就,及宗 祠落成,特命吾叔祖韶九先生缵修完善,征序於余。余不敏 阅其所订宗谱,序昭穆,辨尊卑,别亲疏,明少长,林墓有 图,碑坊有记,俾前人之基绪昭若日星。固不徒详其世代已, 也从知宗谱之修,磐坞非徒联合户族,使归一体,实欲示祖 德,激发其志,使之动绳武之思焉。倘阖族诸君能体斯意, 将来光大门闾鼎钟奕禩,安知非我辈分内事耶!吁,公之期 望於族者如此!其志大,其心苦矣!原阅斯谱者共谅之。

峕中华民国十三年孟冬

十三世孙刘汝楷谨识

~~~~

《掩龙刘氏族谱序》

我国自昔以孝治天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其始於事

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本末秩然,枝脉相及,此五

千年来吾炎黄裔胄所以强立蕃衍而不可尅灭也。欧风东渐异

说朋兴,稗贩之学輙斥宗法为落後,殊不思人类社会之发

展,固各有所秉之时性,所谓民族性者,是矧血统相属出自

天然,至有稗於结合,此吾族所独擅,正宜扩而充之,俾足

保四海无取乎!与人强同,亦非所论,於演化浅深也。

本党总理有监及此,故民族主义毅然主张扩家族宗族以

立国族之始基。皇明瞩幽允非出口入耳者流,可以与知者

矣。阜西邦裔刘氏望族也,自明迁此,歌哭聚族数百载,代

有达人,而谱牒犹缺。有磐坞先生者道德文章卓然,为里閈

山丰,慨任篡辑之事,未半遽归道山,季子可久孙德成续之。

今将付梓,以抗战之未终也。皮相者或议其不合时宜,而不

知二君此举所以敬宗睦族者,即所以爲民族行大孝也,二君

与余相处各有年,余深知其命意切合民族主义,非徒孝思不

匮爲足多也,因喜而爲之序。

峕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孟

前任阜阳县县长吕荫南序

《续修掩龙刘氏族谱序》

事有作之於前,必有继之於後,以昭示来世,使後之有

所观感兴起。即长於一材一技者,不容委靡而弗振。其或见诸事蹟亦不至灭没而闻,此族之所以有谱,而谱之创修又必

贵乎有继也。吾始祖乾公自前明时卜居颖西,数百余年,代

有传人。迄清末业,磐坞急公事而好义举,不惮辛苦,经营

创修族谱匆遑未就。韶公敬承其志,补未竟之余绪,综核昭

穆井然有条,俾读者咸知亲亲长长之义,厥功伟矣!然而生

齿日繁,户口益多,如积久不述,恐世系不明而支派或紊焉。

化钧叔焉忧之,爰体先人创造之艰难,不忍中辍其前功。於

是会商族众,倡行续谱。衆推化钧主其事,鼎钧,象谦襄理

之,推楷主笔。楷虽未究於谱学,又何敢自诿以不才。遂与

耕田公遍查乡区里党,录辑编入。虽贩夫牧登系出自一本

者,亦不得故爲歧视,则大宗小宗次第清晰,明乎此,不至

遗漏於万一,庶不失先人之遗意焉。续告厥成,谨缀数语以

志之。掩龙刘氏续谱族商会,是为序。

峕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小阳月

十三世孙刘汝楷谨识

《朱子撰宗谱序》

余尝仰观乾象,北辰爲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

向,譬犹君之尊,而无适之拱焉;俯察坤维,昆仑爲华夏之

镇,而五岳八表,逶迄顾盼,譬犹祖之亲,而无适不本焉。

故君亲一理,忠孝一道,悖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

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於不忠,五刑之属,莫大於不

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後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也。今阅刘氏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

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赞

像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噫,世之去祖未远,

问其所自而懵然者,愧於刘氏多矣!爰为之序。

宋绍熙五年甲寅三月龙图阁侍制新安朱熹顿首拜撰

《掩龙刘氏第三次族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蹟,谱所以

叙世代之源流,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万人之躯;

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

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以史为鉴,可以

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而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因此

了解“人”的活动史,无疑也就是了解历史。族谱是人的活

动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个家族历史兴衰的展现。族谱是

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

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

对研究地方志、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均有重要价

值。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

性。人生在世,原流族谱可知一脉宗亲,分派来历。若是无

族谱,富贵书香之家可不爱根源。族谱出事重者哉。

古云:族谱不修,则世系不明,则远宗失派,昭穆难序。

族谱岂可不修明以念重乎。祖宗者,盖凡义之所施,不过於

其近者而亲之耳。盖远而疏者,必遗忘於念虑所不到之地。虽孝子慈孙欲尽尊祖敬宗之道亦。将何所据哉。族谱之修,

上以敬宗,下以收族。云同续修刘氏族谱,其本意如此。刘

氏家族,“系自唐尧开一本,宗传汉世茂千枝”。我国的刘

姓家族的先祖,出自远古时期的黄帝後裔帝尧陶唐氏,是距

今四千三百多年前的圣君唐尧,是帝喾的後代,乃是黄帝的

子孙。刘氏家族族枝繁多,但同属一脉,乃炎黄子孙。中华

民族篡修家谱之传统源远流长《周官》、《世本》、《太史公书》

已啓其端,汉魏以降在世家大族中渐成气候,隋唐之後百姓

修谱已成惯例,宋代欧苏诸公首创《族谱学》,明、清两代

达到鼎盛时期,晚清後期势头不减,普天之下是族皆有谱,

彬彬之盛,蔚爲大观。我掩龙刘氏族谱始修於清光绪初年,

据乾公第 13 世孙刘汝楷先生在民国 13 年(西元一九二四年)

所撰《刘氏族谱原续》中载:叔曾祖磐坞公,学问而道德者

也,曾於光绪初年创修族谱。然此初创族谱今未见。民国 13

年者磐坞公(乾公第十世孙刘鸿文)主持下第一次续谱今亦无

存,今存民国 32 年第二次续修族谱,是磐坞季子可久公(刘

啓烈)孙德城公(刘化均)续成,爲我掩龙刘氏仅存之珍品。

亦即此第三次修谱,是磐坞公季子可久公所存无多,後又经

兵荒战乱灾异变迁,至文化大革命之前尚存两部,其中一部

又在《破四旧》中被抄没焚烧,劫後仅存一部得以存留,我

掩龙刘氏族谱痛惜第二次续谱後六十余年无人问津,现酝酿

第三次续谱事宜,其中乾公第十三世孙刘文清对此事倾注了极大热情和关注,付出了数年辛劳,顶风雨冒寒暑穿梭於乡

野小径,往返於乡镇之间,逐门挨户登记资料编排新谱,至

2004 年大功基本告成。宗亲先贤刘锡麒,刘汝生诸公亦曾爲

续修族谱运筹联络,怎奈天不假年,谱未成人已去,族人爲

之哀悼。其後族人推荐阜阳师范学院教授乾公第十四孙刘宏

主办此事,协商成立了掩龙刘氏宗亲续修家谱理事会。

乾公十四世孙:刘 宏 拜撰

《掩龙刘氏宗祠碑记文》

盖闻家风虽旧,能振则新;祖考何慿,有歆即格,是以

格文祖而禅位,始於陶唐;木主以东征,见於周武。上至天

子,下至庶人,春秋享祀,霜露凄怆,事虽不同孝敬之心则

一也。吾族自山左以来十有五传,虽文章道德不乏人,而庙

制未成,祀典毋乃有缺乎!族中眉寿磐坞公,渊明和靖之流

亚也。深为报本之义,本更有本;追远之礼,远更有远。是

非修祠以俸之,恐五世亲尽,後世狃於斯义者,孝思不能上

达也!於是聚族而商,醵钱作费,卜地点於南向东向,酌经

营於维殿维廊。监工修筑,大起閈闳,凡数阅,十余年而始

成。以为合族蒸衎之所。然後我将我享,以妥以侑,在天之

灵爽既得有所式慿,不匮之孝思亦复堪为封越。讵非煌煌巨

典,巍巍大观者乎!然春秋之义,有事必书,而况答前列,

啓後昆,焉馨香,陈俎豆,堂堂宗祠,乌容寂无建白乎!落

成之後,磐公命余序之,因抒管豹之见,聊为盛典之传。泐为碑篆垂诸久远,俾列祖列宗之贻型绵延而勿替,文子孙之

世祀有美而必彰。事虽小而关系者甚大也。至於庙猊巍峨香

烟万古,人文蔚萃,朱紫盈庭,足为吾祠增光者,不过前人

之设想,後人所应为耳。固未敢为吾族许也,然不得不为吾

族望也。是为序。

峕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小阳月

十三世孙刘汝楷谨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