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五代刺史.留从愿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中华留氏总谱下卷!
留从愿,永春人,留从效的兄长。五代唐末,王审知据有全闽。卒,子延曦称闽帝,南据六州;延政称殷帝,北据建州。晋开运元年,朱文进、连重遇杀曦,以程斌守漳州。永春人留从效起兵泉州,杀所置守,漳州亦杀斌,迎王继成为刺史。继成,王氏之诸子也。既延政杀重遇降于唐,留从效乃自领漳、泉二州,称留后。南唐保大四年,命改漳州为南州,以董思安为刺史。七年,留从效遣从愿杀思安,据南州,自称刺史,唐不能问(见《漳州府志》)。
一、留氏渊源及闽国留氏兄弟
留氏在闽地属小姓,但由于从愿、从效两兄弟的显赫历史地位,留氏被视为望族之列。除此之外,留氏的起源颇富传奇色彩,传说尧帝携袁妃登高山视察洪水,望见太阳列队而行,袁妃随即有孕,婴儿降生七天,左手拳缩不展,尧帝口含清水喷之,婴儿手掌伸幵后,只见掌心有“戴卯悬系,重田居中”八字。尧帝以此拆字,说:“一田在卯下为留字,一田在系上为累字。天降此子,蕃我苗裔,宜以留为姓,以累为名。我虽伊祈氏,可称此子为留累侯。”留累为留氏始祖,其封地丰县后称留国,以彭城为都,留氏和刘氏都是以彭城为郡望。
据《清源留氏族谱》记载,唐代留钟入闽为官,定居晋江(今泉州)开元寺边,留钟是入闽留氏始祖,传两子:长留伽、次留侃,兄弟俩喜爱山林,迁居永春昭善里桃林乡留安社(今永春县桃林镇留安村)。传八世到从愿、从效,从愿赴任漳州刺史,定居龙溪,称漳州房。卒,敕葬龙溪县廿五都丰乐里宜焦(招)村下艮(即今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
据方志记载,五代末期,留氏兄弟割据闽国,直接控制漳泉州县。留从愿,领漳州刺史。其弟留从效,是清源军节度使。
据万历癸丑《漳州府志》载:“五代刺史,程赞、董思安、王继成、留从愿、陈文显、陈文顗、陈铦,俱刺史。”运使蒋之奇诗:“‘铜像何年铸,金身近代修。梁间余旧志,从愿剌南州。’盖指留从愿为南州剌史时所修也。”
二、留氏族群一度改为刘姓
《清源留氏族谱》中多处记载留从愿赴任漳州剌史,为漳州留氏始祖,定居龙溪,称漳州房,太傅派。族谱还清晰记录留氏漳州房传至九世观祖,时值北宋末年,兵荒马乱,观祖举家迁往龙岩县九龙乡永福里留柄社(今漳平县永福镇蓝田村刘柄社)。观祖长子留浚,于宋宣和三年(1121 年)特奏名进士。留观祖迁出地,即今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刘氏宗祠内碑记中,有“始祖守漳州刺史讳从愿公”的尊称,以此为据,大地村原为留氏聚居地已确定无疑了。问题是,卯田留,如何成了卯金刘(因简体字,也称文刀)?这得从留氏族谱中的记录说起,两者的关系隐藏一个外姓人罕知的一个家族故事。
据《清源留氏族谱》记载,永春留氏后裔天禄,官任泉州录事参军,在宋亡元兴之际,为表示对宋王朝的忠诚,弃官归隐,改留为刘。并立下遗嘱:“忝任录事参军,适宋社倾颓,胡元入主。深愧才微力薄,不能匡复家国,又不忍屈节以事新朝。由是,弃官归梓,现改姓为刘。所愿子孙属守遗训,惟孝惟忠,毋忘乃祖卯田卯金,原属共宋,是所至嘱。”由此,留氏一派改为刘姓。
三、尊奉留从愿为始祖的刘氏族群
众所周知,大地村有名扬世界的福建土楼之王一一二宜楼。该楼为蒋氏族人建造,大地蒋氏,来自漳州郡城北郊大(岱)山村,元末,蒋景明、景容两兄弟投靠姐夫刘十三郎,为大地蒋氏开基祖。刘十三郎即大地村刘氏开基祖,据大地村传世的《刘氏家谱》记载:“隆汉公,号万四郎,原住金陵,至宋淳佑年间(1241-1252 年)来尹龙岩,遂图南种德,从而居焉。万四郎之胤十三郎,复卜居龙溪县二十五都宜招大地(即今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刘十三郎选择己废弃的许寨为落脚点,进行修葺加固,寨墙依岩丘山势而建,成葫芦形,当地称匏仔寨。寨门仿瓮城修成双重门洞,寨内凿深井,建筑群成整齐三列分布,每列前铺卵石通道,沿环状寨墙铺卵石通道,与三条横向通道首尾互通,形成纵横畅通的寨内街,全寨建筑群井然有序,至今寨内仍有几十户村民居住。刘十三郎传至八世刘淡,字味玄,是一位寿星,活了九十三岁,一生尊神敬贤,乐善好施。特别是捐献一大批义田,这些义田,一来用以减轻族人的徭役重负;二来确保宗祠祭祖仪式有序举办;三来为培养教育族群子弟提供物资保障。被称为仁、礼、义三善并举,为族群所称颂。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刘氏后人将此事迹立碑传世,碑现嵌于刘氏宗祠山墙上。碑题“皇明刘味玄公义田记”,全文 690 余字。碑文开篇即提及一条重大信息,即五代时期漳州刺史留从愿的陵墓就在大地村。碑文开宗明义道:“吾宗味玄公,盖所称笃行君子也。公,家居大地,与始祖守漳州剌史讳从愿公茔域,距不下数武。”大地村的刘姓,是不是留氏改刘姓的后裔,似乎是一个未解之谜,其实,问题早已有了答案。大地刘氏宗祠明碑中明确尊奉留从愿为始祖,而且,立碑时留从愿的陵墓还完好保存,可推断大地刘氏与留从愿的祖缘关系。
方志记载也进一步证实碑文内容,据《福建通志-卷四十三》记载:“五代南州刺史留从愿墓,在二十五都宜招保。”,另据清乾隆《龙溪县志-卷十一》记载:“漳州剌史留从愿墓,在二十五都宜招保。”又据《清源留氏族谱》记载:“从愿,字符善,守漳州剌史。因官别墅龙溪县,娶方氏,敕葬龙溪县廿五都丰乐里宜焦(招)村下艮保,戌辰向。”以上碑文与《清源留氏族谱》相关记载完全一致。
四、留(刘)安古地名
永春、漳平、华安三地的留(刘)氏聚居地,都有一处叫留(刘)安的古地名。在现场询访中,听村老介绍,大地村有个小角落,老地名是刘安,现在误写成楼安,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据《清源留氏族谱》记载,当年,留伽、留侃兄弟俩,因喜好游山玩水,便选中永春昭善里桃林建置庄园,常常悠游其间,后干脆举家迁往定居,人称留湾,后口口相传而渐走调,说成留淹。大地村村老说的刘安,很可能是留安,而且这个“安”字,应加地个提土旁,即“淹”字。方言中,安、淹与湾发音非常相近,常常混用。与此类推,大地村小地名楼安,极有可能是从原本的留淹,一讹而刘安,再讹而为楼安。族群迁徙时,往往用古地名命名新的聚居地,这是富有依恋故土的情怀而又为子孙留下寻根线索的经典做法。以此类推,大地刘寨边上的刘安自然村落,有可能是留氏漳州房族群最早的落脚点。
虽然方志及族谱对留从愿的茔域的坐落记载明确,即与刘淡宅厝仅几步的间距,并标有坐向,即戍辰向。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留从愿的茔域竟无迹可寻。现大地刘寨以及周边山地遗留有若干形制庞大的疑冢,有必要进一步探究考证。
五、结语
综合以上列举的历史文献记载,留氏漳州房,也就是漳州剌史留从愿家族的迁徙脉络初具雏形。五代末,留从愿从永春来漳州任刺史,族群定居龙溪县二十五都宜招保大地村(今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传至九世留观祖,举家迁龙岩县九龙乡永福里留柄村(今漳平县永福镇蓝田村刘柄社)。留氏在漳州的祖居地,龙溪县二十五都宜招保大地村,于元末迁来一支刘氏族群,虽然这支刘氏族群和永春、漳平的留氏之间的关系尚待考证,但是,这支刘氏的先人尊奉留从愿为始祖,这是无庸置疑的。不管还有多少未解之谜,有两个重要事实是明确的:
一是留从愿的陵墓就在大地村境内;
二是大地村的刘氏尊奉留从愿为始祖。
大地村蕴含丰富悠久的人文积淀,应充分挖掘提炼,如古村落中的村寨(山寨)、留从愿的陵墓等人文故迹,就象矿藏一样,积蓄强大的能量。假设寻找到留从愿的陵墓,对遍布海内外留氏宗亲来说,是件大好事。据《清源留氏族谱》记载,留从效的子嗣都是从其兄长从愿儿子中过继的。又据《漳州府志》载:“留从效,从愿之弟也。效无子,以其子绍錤、绍糍为子,以漳州授从愿。从效病,绍錤在金陵,糍尚幼,而从愿在漳州衙校。仙游人陈洪进遂劫效迁东亭。时建隆三年也。进既得兵柄,愿亦不能讨。明年洪进执绍糍父子送金陵。”从血缘的意义上说,留从愿的茔域所在地,相当于漳泉留氏的祖源地,将会成为吸引海内外留氏宗亲朝觐一方圣土,其影响力之大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附:《刘味玄公义田记》碑文
皇明刘味玄公义田记
吾宗味玄公,盖所称笃行君子也。公家居大口,与始祖守漳州刺史讳从愿公茔域,距不下数武。缵祖之绪,克世其家,以孝友敦伦,以诗书诒训,以淳厚退让,戒其浮薄。累弟五六人埙篪响和,阶口玉立,子若孙口口,庠序举,策数马,髡髴万石。生平若夫尊神敬贤、下人乐施,素封而厪好礼之诚,简束而绝公廷之履,不校不报,其天性也。据公德业,良可风矣。未也!居,恒念宗人困于徭役,捐赀剙义田,年科租伍拾石,充入祖祠。自甲戌季始付族长,厚者轮当丁役,仍累贮羸,增置立祀。胤是,上自朝廷,中及祖宗,下逮苗裔,咸嘉赖之。昔范文正公为执政,焚黄姑苏,仅摉库绢以散亲戚、闾里知旧,小有俸余,捐置义田南园数亩地,载在宋史。公起布衣,能俲执政,雅谊顾不玮与。余谓公此举有三善焉:赋役令繁,获免追呼之扰,仁也;积余扩税,崇隆先人蒸尝,礼也;而又以董诲来髦,骥子龙文当眉可埃,义也。公讳淡,字懋冲,号味玄、行一,配林氏,享寿玖拾有三,崇祯壬午冬阳月塱次日谢世。阖族思所以报公者,请祀公于祖宫。征余一言,勒诸贞珉,永镌垂远。俾后之子孙,岁时伏腊入奏具庆,以无忘食德之自云。赐进士出身、中奉大夫、正治卿、陕西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广西等处提刑按察司按察使、整饬苍梧道整理事务分巡兵备右参政、整饬山防伸威兵备、分守岭东道副使、前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历文选、考功、验封、稽勋清吏司主事、原任广东廉州府合浦县知县愚侄行义,顿首拜撰。(篆刻章:行义)(篆刻章:鹤厅刀尺)
一叚坐在涵内墘带租贰拾石
一叚坐在笔岭带租伍石
一叚坐在高村带租陆石
一叚坐在新村圹坑带租捌石
一叚坐在石牌兜带租拾壹石
时崇祯十七年岁次甲申春正月吉日阖族孙子仝立
【参考文献】
[1]《漳州府志》(明正德、万历癸丑版,清光绪版)。
[2]《龙溪县志》(清乾隆版)。
[3]《清源留氏族谱》(漳平县永福镇刘柄村提供)。
[4]《刘氏族谱》《刘十三郎公派下族谱》《大地刘氏家谱》(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藏本)。
[5]《刘味玄公义田记》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