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和风过处,一路嫣然 > 第71章 到和家庄看外公外婆

第71章 到和家庄看外公外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和风过处,一路嫣然!

一觉醒来,日上三竿。

路嫣睁开眼睛,就看到穆和风正站在床边展颜浅笑,那深邃的双眸中透着餍足的星芒。

一下子,路嫣竟然有些不自在。

昨夜的欢爱历历在目……

她在他的柔情攻略里,累成了狗。

意识模糊地,窝在他的怀里昏睡了过去。

……

“宝贝怎么了?醒了,就赶快起床!”

话落,穆和风就从床上直接捞起了路嫣那软糯温香身体,吻了吻她的额头。

接着,他就抱着路嫣直接去了洗手间。

不大一会儿,两人就牵手来到餐桌跟前。

只见餐桌上放着两个煎鸡蛋、一杯纯牛奶,一双筷子。

待路嫣就座,穆和风微笑地说道:

“宝贝,快吃早餐;吃完后,我们就一起看外公外婆去!”

“嗯,好的。”

很快地,路嫣就吃完了早餐。

于是,穆和风与路嫣离开热闹的洪城市,驱车前往距离洪城二十里地的外公外婆家——西北乡的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小村——和家庄。

和家庄,不依山,但傍着水。

一条悠悠的小河,把整个村子环抱了一半。

经年四季,河水都是那样静静地绕过村子的南边和西边,朝远方缓缓地流去。

平时,河水清清浅浅,游动的小鱼、晃动的砂石清晰可见。

河道两旁栽植着垂丝杨柳,每当那一树树整齐细长的柳枝轻轻地在晓风中舞动,就仿佛看见了那身姿婀娜的美丽姑娘,在水一方。

农闲的时候,村里人会坐在垂丝柳下或闲谈、或垂钓。

有时,他们还会把修剪下来的柳条,编成结实光拈的筐子和漂亮好看的篮子,送给村里需要的人,或者回乡省亲的城里人。

村子的北边是一块十多亩的柿子园,东边是一望无垠的田野。

一条被樱花树和枇杷树镶边的混凝土大路,从村前通过。

一排二三十座连在一起的红砖小楼农舍掩映在绿树成荫中。

村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栽着石榴树,种着四季青。

一个个农家小院都被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

然而,在这清洁、明丽的小村里,最为特别和博人眼球的,却是村西头,紧挨着河的,被一片郁郁葱葱的翠竹掩映的,约一亩五分地大的庄院——也就是穆和风的外公和宇文老人的祖宅。

这个祖宅,是和老太爷——和德厚,早年花了七个现大洋置办下来的;目的在于给和家后人成家立后所用。

只是由于和家的子女长大成人后,一直在洪城市工作和生活,也没有在这祖宅里呆过。

所以,偌大的祖宅,自从和老太爷与老伴离世后,就一直闲置,且破烂不堪。

好在穆和风的外婆张翠碧退休后,他外公和宇文找人把先父置办的祖宅翻修、重建了一番,祖宅才恢复了烟火气。

如今,祖宅在两位老人家的精心打理下,简直就是一个花果园。

高的有银杏、国槐、杏树、桃树、枣树、苹果树、海棠、葡萄树、核桃树……

低的有牡丹、芍药、昙花、茉莉、兰花、菊花、梅花、玫瑰……

春天,果树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粉红的是桃花,洁白的是杏花、大红的牡丹、火红的玫瑰……

花香扑鼻,不但招引着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也吸引着村里的老人和小孩。

这一下子让清静的院子热闹了许多。

秋天,则会呈现出一幅人鸟和谐相处的丰收美图。

那珍珠似的葡萄、枣子、红灯笼似的苹果等等,不单单引得喜鹊、白头翁、鹩哥等飞鸟不停地光顾聚集,更是勾住了村子里小朋友们的脚。

五六株不同种类的秋菊竞相绽放,阵阵香味沁人心脾。

惹得村里爱花的人们不由自主地走进院子驻足观赏。

而每逢此时的和宇文老人,要么和老伴坐在在葡萄藤下的石桌前切磋棋艺;要么老两口静静地品茶闲话;要么二人就干脆钻进书房里挥毫泼墨。

总之,人也罢,鸟也罢,虫也罢,爱怎么地就怎么地。

老两口完全不管不顾;除非,有人在院子里叫他们。

不大一会儿,穆和风与路嫣就到了外公外婆的祖宅。

推开虚掩的大门,穆和风就大声地叫唤:

“外公,外婆!”

见一直无人应答,穆和风便牵着路嫣的手径直走进院子。

轻轻地,穆和风将葡萄树下石桌上的保温壶、茶壶、茶杯移了一下位置。

随即,他与路嫣就将两大袋子礼品放了上去。

接着,他顺手就给自己和路嫣倒了两杯茶水。

然后,他们小两口就惬意地坐在石凳上一边喝茶,一边欣赏满院美景。

一瞬息,穆和风仿佛回到了童年。

那时,一有时间,穆成林与妻子和晓凤就会带着儿子穆和风回到这祖宅。

与其说穆成林两口是看望岳父母;不如说他们是让岳父母,教导他们怎样管小娃娃;或者直白地说,就是让岳父母给自己管娃。

提起外婆张翠碧,洪城市恐怕不认识她的人都少。

这源于外婆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在保育院工作;临退休前都在担任洪城中心保育院院长。

即使退休后,外婆还被返聘回去。

后来,身体实在吃不消,才被外公硬硬地逼回了祖宅。

当然,帮闺女和晓凤管娃,和宇文老两口更是求之不得。

所以,只要遇到穆成林夫妻俩忙得抽不开身的时候,和宇文老两口就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外孙穆和风的任务。

他们要么到城里把幼小的穆和风接到身边;要么由穆成林小两口亲自把他送回来,很放心地交给两位长辈照看。

老两口不但对穆和风的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还不忘谆谆教导他学习一些文化知识。

甚至,外公外婆还会专门教穆和风学习地道的洪城方言。

穆和风清楚地记得,他刚会说话,外公外婆就开始教他辨认日用品。

那时,他们会把家里的肥皂,香皂、火柴盒、蜡烛、搪瓷碗等等,拿出来放在石桌上,一字摆开。

外婆不但教他用标准的普通话,准确地说出各个日用品的名称;而且还很耐心地用方言一字一句地教他念道:

“洋碱、胰子、洋火、洋蜡、洋瓷碗……”

当然,穆和风也很认真地跟着外公外婆学着念。

以致于穆和风上幼儿园的时候,看到肥皂和香皂,就不由主地说:“洋碱、胰子。”惹得老师和同学们哄堂大笑。

但他并不觉得尴尬;反而,还骄傲地告诉大家:

“你们光会说普通话,都不会说咱洪城的方言,我会说,也会念。谁叫你们没有外公外婆教你们学说方言呢?”

稍大一些,外公外婆还教导他学习书法。

老两口那认真的样子,简直叫人无语。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传统的优秀文化必须代代相传,坚决不可断代,否则就会成了千古罪人。

虽然那时,穆和风很小,不懂什么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从外公外婆的身上,尤其是在外公身上,不仅见识了、学习了,也得道不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