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古穿今,我靠刺绣带全村致富 > 第137章 火苗计划

第137章 火苗计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古穿今,我靠刺绣带全村致富!

时代还在发展中,吃不起饭的大有人在,敢说出这句话,实在需要些胆识。

程超看她一眼,没说什么,给她茶杯里添了点水。

“我明白了。“张小勇愣了愣,还是不相信这句话,是从一个女人嘴里说出来的,语气里除了佩服,还有尊敬,

“厂长,您的意思是说,咱们应该把厂子开到穷地方,然后把手艺传给他们,让更多需要钱的人,有钱挣。”

手艺,本来就是用来吃饭的,张绣就是这个意思,可是她明白这件事很难。

有一年冬天,她已经小有名气,也曾和师父谈起过这个想法。

师父一边给她缝棉袄,一边说:“江山万里人无数,总有吃不起饭的,皇帝都做不到的事,你一个非官非禄的小丫头,真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那时她才十六岁,带着些孩子心性,拍拍肚子说:“怎么不清楚,那天买猪肉的时候称了,八十多斤呢。”

“臭丫头!”师父笑,“就你心眼儿多。我的意思是,你一没权利,二无钱财,拿什么让所有人吃饭。”

“我有手艺。”她说:“师父您信不信,有一天,我让皇帝来求我。”

事情难办不假,可是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不行。

况且,这个时代有电话,有电视,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比上辈子,更容易办到。

“小勇,”她说:“有时间查一查,看看咱们县,或咱们省,有没有那种吃饭都难的地方。咱们先盖场,再往那边派绣工,教她们手艺。如果成功,就往远处开分厂,等咱们张.绣遍布这些穷地方,就都有饭吃了。”

她说话的语气特别淡,像在谈论天气不错,可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来的希望,让人热血沸腾。

张小勇激动得脸色涨红,“好,听厂长的。我现在就回去查。”

他站起来要走,忽然想起手提包,“忘了,这是今年的利润。”

里面鼓鼓囊囊,有三四十万。

柜台那边生意不错,大概也能分七八万。

张绣暂时用不到这些钱,把包提起来给他,“你拿着,开分厂用。”

开分厂是长远计划,不能急,她添上一句,“不着急,慢慢来。“

犹豫一会儿,张小勇接过来,点点头,没多说什么,提着包走出去。

把他送到门口,张绣放下门帘,一回头,见程超盯着自己。

“坐下。”程超给她倒茶,“我有话说。”

这段日子,很少见他这么认真,张绣心头一跳,坐下问,“什么事儿啊?”

她不是张大丫,程超心里有数,本来不在乎她到底是谁,可是她那句,想让所有人都有饭吃,实在太狂了。

他想了解她的过去,还有她经历过的所有,“我想知道,我老婆到底是……”

没说完,小程希进来了,梳着俩小啾啾,穿着奶奶做的红底黑花小棉袄,黑棉裤,红靴子,还提着红灯笼。

“娘,出去、玩儿。”程希跑过来,拉住张绣的手指头,抬头看程超,“爹,也去。”

孩子一来,程超又觉得没有问的必要,她是谁都不重要,只要是他老婆,是他孩子的娘,就好。

“去玩儿。”把她抱起来,牵着张绣的手,走到街上。

街上处处都是红灯笼,红绸子,地上孩子提着灯笼满街跑,空中不时炸开一朵烟花。

敲大鼓的来了,敲到劲头上,也不管寒冬腊月,脱了光膀子,还满头是汗。

锣鼓喧天,热闹得很。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初一去拜年,初二回娘家……

这热闹一直持续到初五。

初六那天,小五一家来了,老爷子拿着串糖葫芦,进门就找程希。

程希正蹲树底下玩儿泥巴,在京都的时候,没少陪老爷子种菜,跟他熟得很,把泥巴一扔,喊着“老爷爷”,就跑过去了。

张绣和程超迎上去,给老爷子,伍爸爸,伍妈妈拜年。

“大娘,过年好。”小五给程妈妈拜了个年。

程妈妈叫他起来,卷起袖子剁肉,和面,准备包饺子。

伍家来,肯定是为了赵婷,张绣就问小五,什么时候结婚。

小五说,带他爸妈去见赵婷的爹娘了,两边父母特别能聊得到一起。

不过,伍家身份特殊,京都又远,赵爸爸怕闺女嫁过去不适应,提出让他们再处一段时间,没问题了,再谈婚嫁。

小五这边都同意,就是老爷子着急,恨不得现在就让孙子把媳妇儿娶回家,好生个重孙子陪他玩儿。

张绣看得出来,小五一家都喜欢赵婷,她受不了委屈,赵爸爸只是舍不得闺女罢了。

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听见他们的好消息了。

张绣闲下来,接着绣被面儿。

夏姐的被面儿已经绣好了,张绣带着程希,给她送去。大红被面儿上绣着五彩鸳鸯,往外一拿,晃花了眼。

做被子这活儿,该娘家干的,夏姐没娘家人,张绣就和赵婷,赵妈妈一起,把被面儿絮上棉花,一针一针,给她缝。

缝到绣花上,赵妈妈摸着鸳鸯说:“绣绣手艺真好。”

“给我也绣两床。”赵婷接话。

赵妈妈戳她一指头,“不害羞,就那么想嫁?”

“就是想。”张婷不服,“咋啦?”

张绣说:“行,少不了你的。”

几个人聊着,夏姐也来帮忙了。张绣让她看孩子去,不用管。

夏姐往客厅一指。

小崽子和程希在地上坐着,玩儿汽车,大车,小车,满地都是。

程希拆完一辆,指着远处,“去拿,那个。”

小崽子乖乖爬过去,拿过来给她,程希卸下一个车轱辘,放在他头顶,“不许动。”

小崽子伸着两只小手,一动都不敢动。

小模样滑稽得很。

过了十五,绣厂正式开工了,她和张小勇研究一下,决定把开分厂的计划先推后。

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借着韩氏.张绣系列的东风,把张.绣绣品,送出国门,正式打开国外市场。

可是这么一来,就要有人常驻国外。张绣不会说外国话,厂子也离不开张小勇,人实在难雇。

张小勇和她商量,说,有两个同学,想来厂子里做销售。

他的同学,肯定都有文化,张绣当然欢迎。

那两个同学很快就来了,一男一女,都是二十多岁,意气风发的模样。

张绣一一和他们握手,互相认识过,谈起实际问题,“你们的工资……”

“无所谓。”那女孩子说:“张厂长,我们是来参加火苗计划的。”

火苗计划?张绣一时没反应过来,便看向张小勇。

张小勇说:“我把您那句,让所有人有饭吃,定为火苗计划。”

女孩子点头,“我们来,就是想为火苗计划,添一把柴,希望它能尽快温暖华夏大地。”

好一句,为火苗添一把柴,温暖华夏大地。

不过,干活儿不能白干,张绣和小勇商量过,先给他们按县里的工资标准开,以后酌情再涨。

在张小勇的管理下,厂子发展平稳,张绣不用惦记,就带着孩子和程妈妈,陪程超去京都了。

在这边,白天陪陪孩子,帮程妈妈一起做做饭。傍晚,牵着孩子小手接程超下班。

晚上,孩子睡下,她找出一本外文书,坐到她们家程老师腿上,请他教单词。

程超教得好,就是规矩太严,规定十点睡觉,过一秒都不准。

有时候学到兴头上,就想多看两眼,可是还没看着呢,就被他抱到床上教训了。

日子平淡安稳,转眼,孩子过了两岁生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