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讨贺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无悔九二!
土地买卖的事情算是顺利完成了。
可合同签署之后,四组的很多人却又把吴小正给团团围住了。
“小正,我们的地算是卖了,你的承诺什么时候兑现啊?”
“是啊,张绣花家的,刘建民家的,有好几家的人都已经去你那里上工了,那咱家的什么时候能安排啊?”
“既然地也卖给你了,上工的事你也得给我们一个准信啊!”
……
不用说,这就是农民式的狡猾。
在土地买卖合同签署之前,大家怕吴小正反悔,所以一个个都不敢去逼问吴小正招工的事情,现在既然大事已定,那就可以放心找吴小正兑现承诺了,谁也不用再担心他反悔。
在农村,讲究的就是一口唾沫一颗钉。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个个都担心自家的上工上晚了,比别家吃亏。
面对这种农民式的狡猾,吴小正有点哭笑不得,不过大事达成的他心情不错,而且他也没有想蒙骗这些人的意思,于是他说道:“你们想等等。”
大家疑惑地看向了他。
吴小正转向了村支书刘石泉:“刘支书,你看我现在都脱不开身了,要不把租场地那事给落实一下吧。”
刘石泉也笑了,他似乎很开心看到这个犀利的少年被为难一下。
正好村委的几位干部也在,于是有人便开起玩笑来。
“吴大老板,你干成了这么大的事,可还没请我们喝酒,没酒我们可不答应。”
“就是,酒都没一顿,这事说不过去啊!”
“嗯,喝了酒就立马给你办。”
……
村干部们这是在将吴小正的军,讨贺喜来了。
这个年代的农村村干部也还算淳朴,一个个拿着微薄的补贴,却要做很多的事情,还经常要挨乡亲们的骂,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碰上谁家有什么喜事,讨个贺喜,要杯酒喝,并不算索贿什么的,乡亲们也见怪不怪。
吴小正也了解这一点,赶紧求饶:“各位叔伯,刚过完年,我们一家人都忙昏头了,这事我们还真没来得及安排。这样,今天先把这事给落实了,两天之后,我把这里稍微收拾一下,就在这里请大家,好烟好酒好肉管够,你们看怎么样?”
村干部们并没有继续为难吴小正。
对他们来说,要的就是吴小正的这个承诺。并且吴小正给的租金确实很厚道,大家没有理由继续为难他。甚至于,场地租赁的简单协议都已经由村秘书吴兴准备好,就等吴小正来签字按手印。
于是村小学的场地临时租赁协议也顺利签署了下来,吴小正明天开始就可以用。
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四组的村民们也似乎忘记了招工的事,也开始起哄了。
“小正,你只请村干部,不请咱们普通老百姓,这样好像说不过去啊!”
“就是啊,别忘了工厂的地还是咱们支持你的呢。”
“小正,这事搞定了,你们吴家是不是该大摆酒席,唱上三天三夜人戏啊!”
……
这也是一种讨贺喜。
在乡下,谁家有什么大喜事的话,比如做寿、婚嫁、添丁等,都会大摆宴席宴请全村人或亲朋好友,条件好的还会放电影什么的,而唱人戏则会更受反应,那是大富之家才请得起的事。
所谓唱人戏,就是湘省的花鼓戏,年纪大一点的人都喜欢这个,每次唱起来基本上是人山人海的,特别热闹。
至于年轻人,更喜欢的当然是电影,露天的那种。
对于吴小正来说,他都玩这么大了,自然不会舍不得这点小钱。
于是他很豪迈地说道:“你们别起哄了,等工厂的执照申请下来,我大摆几十围,到时大家都来,然后唱上三天三夜的人戏,电影也连放三晚。”
大家立马就沸腾了起来。
在这个年代,能看上三天三夜的人戏,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比如说今年过年就没人戏看。
“小正,必须请宁乡的花鼓剧团来唱啊。”有人立即又提出了要求。
唱花鼓戏的剧团,是分为正式班子和草台班子的。
花鼓戏向来就是湘省独有的剧种,在湘省深入人心,甚至名闻全国。而在这个年代,很多县城都有挂靠在县文化局下面的花鼓剧团,其中宁乡的花鼓剧团最为正宗。
而所谓的草台班子,是民间的花鼓戏爱好者自组织起来的剧团,唱功、台风、动作自然是没法与正式班子相比的。
但对乡下来说,草台班子远比宁乡班子要便宜,因此大家是很少有机会看到正规的宁乡班子的。
这算是对吴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个要求吴小正也是一口就答应了。
对国人来说,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光宗耀祖类似这样的心态,自古以来人皆有之,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吴小正也不能免俗。
就算是在前世,当他迹后返乡时,就算吴长禾已经不在了,他也还是弄了类似的场面,而且规模弄得更大。他之所以要花这个钱,一方面是为了让乡亲们高兴,另一方面也是想告诉大家,吴家没有沉沦,又兴旺达了。
在这一世,吴小正还是免不了这个心态。
说白了,吴小正也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
吴长禾也一样。
就算现在吴小正玩这么大,其实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他还是没有出言反对,反而是喜滋滋地接受了,因为他也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
别说吴长禾,连很舍不得花钱的吴奶奶都没有反对。
吴家确实需要一场大宴来冲洗过去的晦气了。
很自然,大家闹得更加欢腾了,有人甚至计划起什么时候去请花鼓剧团的事来。
又闹腾了半天,大家才把注意力回归到招工的事情上面来。
吴小正说道:“这下你们该放心了吧,小学这么大的地方我都租下来了,这里可不是三五个人能折腾得下来的。所以你们放心,一个月之类,我保证在场的家家户户都能有人进来做事。”
大家确实放心了。
然后一个弱弱的声音冒了出来:“那我家没人符合你现在的招工条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