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十八路烟尘传奇录 > 第16章 大难不死

第16章 大难不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十八路烟尘传奇录!

张衡按照商议的,杨广安排手下买通探子开始在民间散布谣言,散布的谣言内容先还是:“桃李子,有天下。”慢慢的,加上杨广集团有意识的以讹传讹,就变成了“杨氏灭,李氏兴。”

刚开始这些谣言也只是在街头巷尾私下口头传播,后来逐渐蔓延开了,甚至到市集、酒馆等公共场所都开始有人议论纷纷,从大人到小孩都在谈论这件事。巡捕官府想查也没有头绪,都不知道这些谣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想要试图禁止谣言的传播,但怎么禁也没办法完全阻止。

晋王得知事件的进展后,觉得已经时机成熟了。就决定找机会上奏隋主了。

他择日觐见隋主,小心翼翼地提及:“陛下,近日里坊间市井都在流传着一些妖言,恐对国家不利,臣恳请陛下下令禁止。”说罢,他紧张地观察着隋主的反应。

隋主听闻此言,脸色微变,语气冷淡又微有不悦地回应道:“此等琐碎之事,也值得你来上报?朕自会安排人处理的。”言罢,他挥了挥手,示意晋王退下。

晋王心中忐忑,却也不敢再多言,只得恭敬地退出一旁。然而,他的目光始终不离隋主,试图从他的神情中捕捉到一些端倪。隋主则紧绷着脸,心事重重,显然对这场谣言很不开心。

晋王离开后,隋主独自坐在龙椅上,深思良久。他明白,这场谣言不仅仅是对国家的威胁,更是对杨家统治地位的挑战。此时,他心中已对李浑产生了疑虑,但却又无法确定其是否属实。

与此同时,李渊在得知这场谣言后,也感到十分不安。他平时在朝中就更加的谨言慎行,以免引起隋主的进一步怀疑。担心自己会因为这场谣言而受到牵连,整日坐立不安,时刻关注着隋主的动向。

倒是隋主杨坚对李渊还是非常信任和了解的,暂时还没有把谣言和李渊对应上。反而朝中有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小人,猜透了杨坚的心思,想趁机表功。

这一日,晋王又一次觐见隋主,正巧遇到朝中早朝。

中郎将裴仁基满脸献媚地走到隋主面前,刻意提高了语气说:“陛下,近日臣发现陈公李浑名声与民间传说的预兆很是呼应,加之之前陛下赐死其子,他可能会心怀怨恨,图谋不轨。臣以为,陛下应早做防备。”说罢,他挑衅般地看向其他官员,企图引起隋主的注意。

隋主闻言,脸色愈发阴沉,他瞥了一眼裴仁基,语气冷峻地询问:“有何证据?”

裴仁基立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证据”,得意地说:“陛下,此人早已被臣秘密监控,发现他与一些朝臣暗中往来,定有阴谋。今日早朝,臣特来向陛下上奏此事。”

隋主看了奏折,紧绷着脸,目光如炬,一一扫过众臣。隋主终于开口:“果真如此,来人啊!传朕口谕:将李浑一门交付司法审讯,务必查清真相。”裴仁基闻言,立刻领命而去,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笑容。

李渊正直,还试图为李浑辩护:“陛下,李浑一家无辜,陛下可否再斟酌?”

隋主却已完全被裴仁基的话所影响,冷冷地回应:“此等小事,无需李爱卿过多操心。朕自会处理。”

不多时,李浑已被抓捕,一家三十二口生死未卜。可怜到现在李浑一家都还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白白的做了这场朝堂斗争中的牺牲品。一家三十二口纷纷倒在血泊之中,首级还被裴仁基挂于市集公示,可悲、可哀!

这件事过后,李渊刚觉得稍稍放下了点担心。那张衡又来一个一条更加阴毒的计划。他贿赂了隋主非常听信的一个道士叫安伽陀的,又觐见杨坚,说:“李氏当为天子”,劝隋主一定要杀尽天下姓李的大臣,方才能保住杨氏的江山无忧。

杨坚本就多疑,再加上身边诸多小人反复的提及此事,搞的他也是左右不定,不但有点慌乱,心里多少也有点听进去这道士说的了。

还好在这个时候尚书右丞高颎得知此事,生怕再节外生枝,真的有可能引起朝纲大乱。他匆匆赶来朝堂,疾声对隋帝道:“陛下,这谣言真真假假,难以分辨真伪。臣认为,这天下是否稳固,关键在于修德,而非用刑。否则,只会越来越人心惶惶,加剧朝堂的动荡啊!请陛下一定三思。”

隋主闻言,疑惑地看着高颎:“那依爱卿之言,你说说又该如何分辨谣言的真伪呢?”

高颎语气坚定地说:“陛下,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像如天将降雨,商羊起舞一样,虽然奇特,但与结果其实是没有关联的;有些谣言是与现实有密切关系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就好比保弧箕服实亡周国,才需警惕。”

“至于真假,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像这种斩草不除根的事,就是事实,必须重视;而所谓:“高山不推自倒,明月不扶自上。”就是民间的传说,是谣言,陛下大可不必在意。陛下千万要明辨是非,切勿轻信谗言啊。否则引起朝纲混乱,会伤我国之根本的。”高颎又接着说道。

隋主仍有些担忧:“可是,如果真如你所说,朕又该如何挽回天意呢?”

高颎诚挚地说:“陛下,臣还是那句话:天道本就是我等凡人无法揣测的。陛下只要保持“只在修德,不在用刑”,自然就是顺应天意,无需担心的。”

说到这里,高颎还是怕杨坚不能完全放下这些心思,又退而求其次的补充了一个方案:“臣以为:陛下如还有担心,只需将所有姓李的官员罢官,不得在朝,不得管兵用事,也就自然安心了,不必赶尽杀绝的。”

在这个时候,还有件事情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就是隋主杨坚身边有一个侍卫长是蒲山公子李密,也姓李。而且杨坚还不是很喜欢他,经常也说到他长得有反骨,一直对他有疑心。恰巧这个李密是杨素的多年好友,杨素在这个事件中一直担心他,想保住他。

所以高颎提了建议后,杨素也立马出了列,恭敬地向杨坚鞠躬行礼,说道:“陛下,高公正直,所言也是为了国家,确实也有些道理,臣以为可按高公之建议执行。陛下无需多虑。”

此时,李渊在朝上心中略感安慰,知道命暂时是可以保住了。同时,他也意识到,这场风波恐怕只是一个开始。

随即他也立刻站了出来,躬身说道:“陛下,臣在朝多年,也多次随大军南征北战。现年事渐高,近年来身体也多有抱恙,请求能归乡养病。请陛下恩准!”

隋主犹豫了一下,见几位心腹都赞成高颎的提议,终于点头答应了方案。他深知,此时稳定政局还是很至关重要的,而高颎的建议将李姓官员一律罢官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隋主杨坚正了正身子,端坐龙椅之上,声音洪亮地说:“我大隋建朝以来,诸多征战。诸位爱卿多年为国事操劳、南征北伐。寡人感动啊!传朕指意,今有高公、杨公力荐,朕特赦在朝李姓文武官员,辞去兵权,辞官归田,颐养生息、保重身体。”

“此外,爱卿李渊在外征战多年,多有战功,为官正直。现因身体抱恙,请求归乡太原养病,朕准其所求。但仍任命他为太原府通守,节制西京。退朝!”

这一事毕,一时间,朝堂上人人自危。杨素朝后也立刻偷偷传话给李密,让他也辞了官,赶紧离都。

就这样,高颎的上书请求。救下了朝中多位李姓官员,尤其是李渊,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