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关中新局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赵云之子!
姜维等人则是等郭淮走了,顺利接收安定郡北部郡县。
由于郭淮的阻拦,匈奴数次攻城不克,纷纷大怒。
他们一路南下,顺风顺水,哪里受的了这个,顿时安定城就跟吸铁石一样,吸引了大量的匈奴骑兵的到来。
除了几座大城,周围的小县城,堡坞都遭到了匈奴的疯狂抢掠,抢钱财占为己有,抢汉人为其牧羊。
一般的来说,匈奴人南下打草谷,基本上都是绕城而走的,不会攻打坚城,因为这会给他们造成很大损失。
不过南匈奴不同于塞外草原的匈奴,他们常年居于内地,习惯了享受这一套,也想占据几个大城,好好的发展自己的实力。
郭淮看着百姓被掳走,双眼都快喷出了火花,不ren心的出城和匈奴大战了数次,结果损失惨重,最后被匈奴围在城中,危在旦夕。
而曹真这边本来就兵力不足,又和诸葛亮对峙于渭水平原,轻易不敢动。
就在曹真左右为难,眼看魏军就要崩盘大败,这个时候司马懿带着一身光环从天而降,率领十万大军入驻长安。
同时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匈奴的东路军,已经被司马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消灭。
所有人都不由的大吃一惊,感觉司马懿真乃天人也,不愧是皇帝陛下看重的人。
司马懿到达长安后,第一时间发信去匈奴军中,责问南匈奴为何造反。同时通知匈奴人,说因为他们造反,朝廷将要对他们进行问罪,派出大军征讨。
这个时候木垒已经回到了匈奴军中,匈奴人也知道了东路军惨败的事,现在所有人都没有了当初南下时候的勇气和信心。
这些年来,南匈奴一直在中原王朝的默许下,才能发展壮大,随着部落人口的增加,才滋生了自己很强大的感觉。
这一次被司马懿一个巴掌,直接将强大的自信给按地下摩擦了。
以前分裂的北匈奴,现在已经逃往了极西之地。塞外草原鲜卑族一家独大,霸占了从辽东到西域广袤的区域。
鲜卑乃是东胡一部,当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逃到辽东的鲜卑山和乌桓山一带,形成了鲜卑和乌桓两个新的种族,一直受到匈奴的奴役。
所以匈奴和鲜卑天生就是死对头,如今鲜卑单于轲比能,击败素利,掌控东部和中部鲜卑,一统漠北。如果匈奴敢出现的话,肯定会死的很惨。
于今塞外草原已经没有了匈奴的立足之地,一旦被魏军征讨,他们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时候,司马懿禀报魏主的回复也传来了,说是可以原谅匈奴人这次入侵,同时可以赐给大量的布帛钱财,但是以后再反的话必不轻饶。
在魏国君臣的威逼利诱之下,须卜勃勃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归附大魏,并表示愿意帮助大魏出兵攻打汉军。
高平城内的姜维是首先受到攻击的。
姜维看着城下的郭淮,带着数万匈奴骑兵攻城,又惊又怒的喊道:“郭淮,昔日匈奴断你后路,老子看你同是汉人,所以没有带人追击,没有想到你叛主求荣,居然投降匈奴人当狗。”
“哈哈哈,姜伯约,我乃是上国之臣,如何会投降匈奴人。现在不过是这些匈奴人重新归降于我大魏,为我大魏效力而已!”郭淮大笑着说道,像是想把这一个月来的憋屈都抒发出来。
姜维在紧守城池的同时,立马送信到诸葛亮处。
诸葛亮接到姜维书信的时候,才意识到司马懿可能已经到了长安了。并且匈奴的危机已经得到了完美解决,现在自己要面对不止是魏国的二十万大军,还可能有匈奴人的大军,当真是晴天霹雳。
诸葛亮第一时间下令姜维等人从安定郡撤军,并派信使通知凉州的赵统,马承,马岱等人。
同时下令所有在渭水北岸的大军退守到渭水以南,并多扎大营防止骑兵。
至于魏军的大规模反攻倒是不怕,现在外面大雪覆路,先前阻止了自己攻取长安,现在同样也让魏军难以全面进攻自己。
公元229年1月25日(农历算不出来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关中大雪也融化的差不多了。
就在赵统攻打姑臧城的时候,魏军汉军同样在渭水平原展开了第一次大战。
由于兵力上的悬殊,汉军从陈仓一路到眉县之间扎了五个大寨,连成一片,并且周围密布了很多小寨,外围外有用泥土堆积的冻土寨墙,寨墙上设有强弓劲弩。
如果魏军攻打其中一处的话,必会遭到来自其他营寨的夹击,如果敢全面攻击的话,将会流干魏军士兵的鲜血。
“诸葛亮果然有神鬼莫测之能,不过一月时间,竟能筑起这么多大寨!”曹真看着汉军大寨,不由惊叹道
他官阶,爵位都在司马懿之上,自然仍然是由他统领大军。
“都督,我愿领兵去攻打蜀军营寨!”郭淮在一旁请战道
他在姜维撤退后,完美的收服了安定郡。马上就接到了曹真的将令,让他带着匈奴人来攻打诸葛亮。
他曾随曹操征伐汉中,又为夏侯渊的司马,现在为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
被诸葛亮从陇西赶到关中,最后又差点占了安定,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他心中憋着一口气,想要抒发开来。
“伯济,汝为吾麾下长史,又是边疆大吏,岂可轻动!”曹真直接否定道
对于郭淮他还是比较看重,为人勇猛,处事方策精详,用起来十分顺手。
“诺。”郭淮只能悻悻的退下。
“仲达,你看要如何进兵才好?”曹真向一旁的司马懿问道
对于司马懿,他曾听闻养父魏王说过,此人鹰视狼顾不可赋予兵权,所以对他是小心谨慎,严防死守。
奈何如今国内战事频繁,彼屡立战功,陛下又十分看重此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遏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