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 第054章燕宁合流-成功

第054章燕宁合流-成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朱鉴忠于朱允炆,竭力鼓动宁王听从朝廷调遣,只是目前朱权只想坐山观虎斗。”

“好好。”

朱棣双手握住徐理双手,动情道:

“贤弟啊,这事做成,本王给你记上头功。”

徐理听罢笑了笑,“头功不头功的,末将并未考虑,徐氏长姐命令,小弟必须服从。”

“燕王殿下,在此末将不能久留,你等会进城继续跟宁王周旋,待我搞定陈文之后,再设法与你商议后续之事。”

“好好。”朱棣连声答应。

他像个开口菩萨,笑得快合不拢嘴。

天助我也!

没想到事情进展如此顺当。

待徐理离开帅帐,朱棣连忙召集朱高煦,朱能等大将过来商议。

……

四日之后。

清晨,大宁城。

“十七弟,四哥走了你要多保重,谢谢你的粮草辎重,我这回去就跟李景隆决一死战,生死难料。”

“咱们兄弟俩在此一别,也许就是永别了。”

朱棣边走边握着朱权的手不放,声音嘶哑一脸茫然。

“四哥英武善战,定能击溃李景隆的围攻,走走…小弟送你到十里亭,咱们把酒言别。”

此时的朱权也颇为伤感。

从内心讲,他不希望朱棣就此失败。

一旦李景隆攻陷北平城,击溃了燕军,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他的大宁城。

他资助朱棣粮草辎重等,目的就是让燕军抗衡中央军,至少能拖住李景隆一年半载。

而他计划腾出手来收编草原上的蒙元残部,准备组建一支强大军队,再回头来收拾北疆残局。

这几天他想透彻了,准备走武装割据北疆这条路。

所以,他早晨就决定亲自送出城去,在十里亭给朱棣和他的燕军将士壮行。

话说朱棣和朱权兄弟俩携手并肩,慢慢走出大宁城。

后面几辆马车里拉着烈性老烧锅和烤全羊。

朱权出城送别,徐理的营州中卫五千余精骑,负责全程护卫。

大宁城里,朱鉴的右卫和陈文的左卫,负责守城策应。

队伍慢慢行走至十里亭,只见六万燕军早已列阵等待。

而十里亭并没有摆设任何物件,却捆绑着一名浑身是血的大明将军。

“这…这不是松亭关守将刘真吗?”

朱权见状大惊失色。

“没错十七弟,这几天大伙闲得没事,他们就攻下松亭关练练手脚。”

朱棣笑嘻嘻云淡风轻。

“可是四哥,这松亭关是我大宁都司辖制,而刘真是本王属下…”

朱权开始大声申辩,后面声音突然变小,已经感觉不对劲了。

他勒转马头,大声喊道:“徐理何在?”

“宁王殿下,你回不去了,咱们还是跟着燕王干吧。”

“建文帝倒行逆施,违背太祖遗训,亲信奸臣,祸国殃民,咱们应顺从天命。”

徐理带着数百近卫堵住了朱权退路。

营州中卫本就是朱权的近身护卫,他们被策反,朱权就是孤家寡人。

“十七弟跟我走吧,咱们燕宁合流,兄弟并肩战斗,事成,当中分天下。”

朱棣依然是笑嘻嘻地劝说着。

他的那句‘事成,当中分天下’,诱惑性很大。

朱权虽然年轻,或许江湖经验没有朱棣老道,但审时度势的能力还是有的。

徐理被策反,自己就是瓮中之鳖。

反抗,刘真就是下场。

识时务者为俊杰。

况且,李景隆胜了,自己一样没好果子吃。

跟着四哥朱棣造反,倘若成功了,燕王众目睽睽之下的这句承诺,不说中分天下,有个二三成地盘也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只见朱权脸上立马堆起笑容,对着朱棣抱拳道:

“哎呀四哥啊,你想燕宁合流共同举起靖难大旗,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

“其实小弟昨晚想了一休,就准备跟着四哥干,想在十里亭告别时再说出口。”

“让燕军先行,宁军随后收拾一下就跟进。”

“如此,那…容我回城去,让陈文和朱鉴他们准备一下,出城来接受改编。”

宁王转变都在朱棣意料之中,他依旧笑嘻嘻道:

“十七弟不用亲自回去,不出意外,大宁城已经归属本王了。”

“朱鉴和他的十几个亲信已被陈文解决,营州卫基本没有折损。”

“另外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朱鉴是建文死党,昨日燕军截获一份六百里加急,是建文给朱鉴的密旨。”

“任命朱鉴为大宁都指挥使,要他伺机解决掉宁王你,控制整个大宁都司。”

朱棣说完,让人呈上那份密旨给朱权看。

朱权看了脸色铁青,攥紧拳头怒骂道:

“竖子不足与伍。”

“卸下酒肉在此盟誓,从此燕宁合流,奉天靖难!”朱棣大声吼道。

“燕宁合流,奉天靖难!”

“……”

现场怒吼声似雷鸣电闪,群情鼎沸。

城里陈文等人也赶了过来,身上战袍还沾有鲜血。

大家一起饮酒发誓。

……

“老师,这就是当年燕宁合流的真实情况?”

“当然,我也是永乐大典,明实录等纂辑成员,岂能有假?”

蹇义诧异道。

有关这段燕定合流过程,《明史》和《明实录》所记载内容,却是大不同。

后世有关这方面的版本,演义就很多。

集中度最高的,都说是宁王朱权有‘甲士八万,兵车六千’。

而宁王护卫是兀良哈三卫。

朱棣带上燕军精锐悄悄潜入大宁城下,拖着成箱成箱的金银财宝,收买了朱权的兀良哈三卫。

并设计在城外伏击了宁王,挟持他上的靖难之船。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徐钦终于搞清楚了这段历史真相。

揭示了这段历史谜团。

朱权与兀良哈三卫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半雇佣关系。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完全是后世有人为宁王脸上贴金,歌功颂德的结果。

试想一下,朱元璋的明皇祖训规定,藩王只准有一个护卫,即三千至五千人马。

只有是边塞藩王才准有三个护卫,约一万五至二万人马。

像宣府的谷王朱橞,同样是边塞藩王,而他的护卫军也只有三千人骑。

镇藩近二十年的朱棣,也就是两万燕山三卫,还莫名背上一个最大藩王之锅?

倘若年仅二十一的朱权有如此强大实力,朱元璋会允许他存在吗?

这可是明显的谋逆征兆。

皇帝早就下旨问罪了。

还有朱允炆,上台割藩首当其冲的就是宁王朱权。

历史上还真有人会捕风捉影,胡编乱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