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生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古墓灵异事件合集!
辞职以后,我就想自己做点儿买卖,可惜没什么路子,再者手里的本钱也不多,经不起折腾。若是没有过来人的指点,肯定是不行的。
我叔公在盗墓和古玩圈子里面人脉很广,包括各路江湖术士、奇人异技、能工巧匠、木场马帮,细究起来,这些关系网也是错综复杂。再加上我叔公年轻的时候外出倒斗,自己也存了不少的明器,这也是我二叔能顺利打开路子,去多地开店的保障。
孟家的古董生意,是从我太爷爷那辈儿就开始的,本身就有底子和经验,在这种背景下,我若是做不来古玩生意,那可就太尴尬了。
所以我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到我二叔的店里帮忙,学习古玩知识。平日里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忙搬搬东西,开车拉个货啥的,有时候跟他出去长长见识。
后来也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而且有事没事儿,我就去看看那些古董的外观质地,遇到不懂的就去问。
就这样过了几年吧,感觉时间也过得很快。我在这个行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慢慢的也学了些底子,直到拥有了自己鉴定古玩的能力,明白了里面的很多门道,同时也攒了些钱。
所以就想着开一家自己的店铺,既然是经营古董,就必须要了解行内的规矩,这样才能有机会上手真正的古玩,进行专业的古玩交易。
其实打我太爷爷那辈儿起,就已经总结出了不少门道和心得。
就比如说吧,有人带着古玩到店里想出手,这种情况你得让他先开价。他要是不开价,买方千万别出价。
门外人不懂就要问了,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是防备货主卖古玩是假,摸行情估价格是真。
再比如说,卖家狮子大开口,买家一方也不跟他讨价还价。
如果买卖双方因价格问题没谈拢,卖家出门去了别家询问,最后还是没卖出去。等他再回来卖时,店里通常就不收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行家对那些易碎的玉器、瓷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直接上手去碰,或者伸手去接。
一定要等对方把东西放在柜台上,再动手。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摔了算谁的?不同种类的器物,有不一样的上手方式,一旦发现对方的手法有问题,不合规矩,就很容易被当成外行,正儿八经的行家,也不会拿出其他古玩让他鉴定了,更不会跟他有任何交流了,拿起东西直接走人。
这不还是老话说得好嘛,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你一伸手,人家就知道你懂不懂规矩了。
再者呢,还有三大忌讳,一是就是不急买急卖。二是不能询问买家的任何信息,还要给买家的身份保密。三是忌讳评论同行的东西。
买家同样有自己的规矩,没看好的东西,不要随意询价。因为卖家向来是不退货,你要是拿不定主意,可以不买,而且要看好了再买。
一些卖家,会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东西你自己看,我不知道真假,我也不说是真是假,全是按真货收来的。
其实古玩这东西,一向是有真也有假,这个行业就是这样,避免不了假货的出现。古董市场上本就流通着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主要还是凭自己的眼力和水平,你要是买着了假货,就算是打了眼,只能自认倒霉。
货主要是把假货砸手里卖不出去,那也只能是活该。
此外,包括一些古玩行业黑话也要熟悉,仿古造假叫“做旧”,做得不好就是“判眼”。清朝及清以前仿旧的叫“旧仿”。现在仿旧的就是“新仿”。懂行人买了新仿的货叫“走眼”“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传世古玩瓷器都有一层自然陈旧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要说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我提到的这些,还只是最基础的东西。
这个行当之所以有这么多规矩,也是历代古玩商和收藏者们总结经验教训后形成的,流传至今。总的来说,古玩行业分为四类人,无非就是内行,外行,贩子和仿造者。
在古玩行业,你不得不相信一些奇怪的东西。就比如说,它很邪门!为什么说它邪门儿,因为很多藏品都是“明器”。说白了,就是墓里出土的东西。
即使不是,每一件藏品也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当然,我二叔也跟我说过,古玩行业的规矩就是,只看东西,不听故事。
但是我认为,还要看个人怎么理解了。我觉得在东西成交之前,这条规矩不能破。但成交之后,还是可以去了解一下的,就比如说它的历史背景和来历。
那一年因为古玩圈子人气不旺,圈内人交易意愿低落。但也有喜欢这行当的人逆市而上,有些店里生意一如往常或比以往更好。
但绝大多数传统古玩店都是死气沉沉,基本上都是那种特别单一的经营方式,就是在店里等着客人上门,把东西摆在店里守株待兔。有客来了,遇到喜欢的东西,想买什么就卖什么。
现在搞古董生意,和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不同。主要是以前做古玩的少,认识货的人也不多,市面上能见到的东西也就那些,买货的人呢,文化水平有限,啥也不懂所以要求没那么苛刻,只要是老货就行。
可是到了现在,你再去外面转一转。各种古玩店、瓷器城、收藏会所遍地开花,全国各地都有,看的人眼花缭乱。
拍卖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真假难辨的古董,成批量的涌向市场,买家不仅收藏国内的,还满世界乱跑。对古玩的品质也越发的苛刻。
就比如有些古玩商,偶尔联系到我,我给人带到自己店里或者家里,人家瞧了几眼,拍屁股就走,什么也没买。
总之就是挑剔的很,好不容易手里存点钱了,心里又痒痒,看上一件更好的东西又想买。
就这么的,总是卖得少,买得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当然,做生意就是如此。没点儿耐心什么也干不成,我自己觉得店里的生意,也不会一直萧条下去。况且我这种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都有可能。
偶尔过那么一阵子,店里就会出手两件古玩,赚个几万块的差价。虽然在这之前店里七八个月都没开过张吧,但是也算是饿不着自己了。和打工比起来收入倒也差不多,但好处就是自己落得清闲自在,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眼瞅店里货少的时候呢,我就出去进货,像北京的潘家园、红桥、大柳树鬼市,还有景德镇、天津的鼓楼、沈阳鲁园,反正是四处转悠,有时候碰运气也能“大开门”(碰到真货)低价收上来。当然,这并不是我主要的买货路子。
我赚钱自然是有另一路,就是收明器,这东西利润就要高太多了。后来呢,也通过我叔公的关系,认识了很多江湖术士,他们不时的会来我店里出手一些东西,有时和进来的客人,或者生意上的朋友聊聊天,日子过得也算清闲。
就有那么一天吧,大概下午三四点那会儿,我店里来了个生客,留着山羊胡,带个复古的圆框墨镜,我一眼就看出那副眼镜的外形很老,跟末代皇帝溥仪的那个应该是同款,至于那人的长相嘛,特别像抗日战争时期那种典型的汉奸形象。
上来就跟我说是孟二爷介绍来的,我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儿。
那人也不废话,拿出一个方形的木头盒子,往我桌上一放,然后伸手示意,开口说“掌柜的,您给掌掌眼。”
我赶忙抬手客气着说“唉?别介,不敢当,水平一般能力有限,一眼高一眼低,要失瞧走了眼,您也别见怪。”
说完呢,我小心翼翼的伸手掀开盒子,发现里面有颗像珠子一样的东西,靠近了看呢,也瞧不准上面是否有图案。就从抽屉里拿来放大镜仔细观察,最后我发现上面什么线条也没有,就是一颗单纯的像珠子一样的东西。
我拿起来又顺着光瞧了瞧,心说坏了,我连这东西是什么材质都看不准,你说它是玉吧,用手电打在上面,根本不透光,你说它是石头吧,又比石头还轻。说它是金属吧,它一点也不凉,还是温热的。至于木头就更不可能了,比木质要沉。
偏褐色有点像是中药丸,可是表面又十分光滑,触感像是玻璃。放在手上一摸,就有一种特别古怪的感觉。
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这种材质的,哪怕是现代工业品也没见过这种材料出现,明显不是某种塑料或者玻璃制品,毕竟材质特性都不一样。
那人还掏出个小铁勺,让我在上面轻轻敲了敲,我仔细一听,心里更纳闷儿了,这么小个东西里面竟然还能有回音?
我实在拿不准这东西,当天就打电话找来我二叔店里的一个老伙计,这老伙计叫冯百川,浸淫古玩二十多年,经验丰富眼光老辣,过手的古董比我摸过的沙子还多。
老伙计当时瞧了好一阵儿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冲那客人点头笑了笑,又把我拉到一旁,然后低声跟我说“是种明器叫定颜珠,质量上等。看上去闻上去,都有年头了,不像是新旧仿,至于价格你自己看着来,最好是‘一脚踢’(意思是连盒子一起收),那盒子也是个‘一眼货’(真货)。”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有了数,就问那位卖家想多少钱出手,只见那人伸出五根手指一比划,也不说话。
我一瞧呦呵,今天算是捡漏儿了啊,他这种人我见多了。显然是自己也捏不准价格,不敢乱说,所以胡乱那么一比划,想看掌柜的给什么单位。
是5百5千5万还是50万,都可以伸出五根手指头,让收货的去猜。所以古玩界,才会出现让卖方先出价的行规。
我见冯百川已经偷偷的绕到他身后,就随口说了句五百,气的那人拿起东西掉头就走。冯百川顺势一把拦住他说“唉别别别,他跟你开玩笑的,这东西我们看过。这么的,我们也是诚心想收,您要是诚心卖,那就连盒子一起,‘一脚踢’,五千块钱!怎么样?”
果然,那人捏着山羊胡撵了撵,略微犹豫,似乎还想多要钱,于是开口说了句不行,这东西至少值三万块钱。
我一听来戏了,当即一拍桌子说了句,成交!
卖家一听直接就愣住了,眼看着我把钱放在柜台上,满脸蒙圈。
直到冯百川从这个人手里接过蛇皮盒子,他这才反应过来,发觉自己要价少了。
可话已出口,无法收回,最后他也只能无奈地笑了笑。
眼看买卖成交,我赶紧客气的就拉他回来坐下,顺手给他沏了杯茶,我看那人满脸肉痛的样子觉得好笑,就问起了这东西的来历。
这定颜珠其实是墓穴中,下葬之人的口含之物,一般的价值在五万左右,但是他这个珠子品相是上等货,卖出去肯定不止五万,具体价格的判断还要看它的来历背景。
我一问才知道,卖家来的这个人呢叫孙义。我以前也听叔公提起过他,形容这人不仅看上去贼眉鼠眼的,实际也是名盗出身,后来因为接触了盗墓方面的朋友,也不盗活人了,开始尝试倒斗,这一试就成了倒斗高手。
我刚开始问他的时候,他对我还挺戒备的,只是说一些敷衍的话,来搪塞我的问题。
眼看着夕阳下山,我请他去附近的餐馆吃饭,招呼服务员点了两道特色菜,又要了五十个羊肉串,叫了两瓶白酒。饭桌上我灌了他两杯酒下肚,然后就跟他说,既然你是孟二爷介绍来的,那你就有什么说什么,其实很多事情我都懂。孟二爷呢是我叔公,而且说起来我也倒过斗,也算是你们半个行内人了。
听我这么一说,孙义也放下了戒心,开始跟我熟络了起来,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这颗珠子的来历。
而且只要说起这东西的来历,孙义的眼睛就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