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隔壁小孩儿都馋哭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着空间和商场穿书后我摆烂了!
等沈长清这边卖完了卤味,又有几位婶子叔伯的端着碗来了,他们回家想了想,还是决定买来尝尝。
于是沈长清放出来消息:“都是乡里乡亲的,若是吃的好了回头再过来用柴火换也行。”
沈长清现在做卤味量大,需要的柴火也就多,沈父一个人捡柴火太过辛苦,而且冬天下雪,山路不好走。干柴也不好找。
沈长清继续道:“大家用柴火换,二十捆柴火换一斤卤味。”
二十捆柴火,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了,换一斤卤味,这下子,大家都跃跃欲试,要说钱舍不得,可是换成柴火,那可就舍得了。
别的不说,每年过冬他们可都是囤了足足的柴火,烧到开春也还会剩下许多。
就算没有柴火,家里存下的麦秆和玉米棒子,也都可以当做柴烧。
“清丫头,不用柴火,用豆腐萝卜换成不成?”
沈长清听见了豆腐,惊喜的瞪大了眼睛,“婶子会做豆腐?”
那位说话的婶子,并没有买卤味,只是在沈长清家门前徘徊了一会儿,听见她说用柴火能换卤味时,这才上前询问。
说话的婶子名叫胡月娥,也是邻村嫁过来的,今年也有三十四五岁了,别的手艺没有,就是会做些卤水豆腐,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的。
见沈长清问她,胡月娥点了点头。
“婶子,您快进屋等会我,咱们进屋说。”
胡月娥一脸的忐忑,她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被沈长清这么热情的拉进院里,她还有些不习惯,连连摆手。
“不不,不进去了。”
沈母看见胡月娥的紧张,上前一步拉过胡月娥的胳膊:“妹子,先进院来,外头冷,咱们姐俩进里头说说话儿。”
虽然是住在一个村里,可是沈母以前也不爱和大家说话,胡月娥也是腼腆的性格。
要不是这段时间沈母的性格开朗了不少,也是不知道怎么与人交谈的。
沈长清装好了剩下几位婶子的卤味,在围裙上擦擦手,就准备进屋了。
“婶子,您刚才说想用豆腐换卤味是吗?”
胡月娥一见沈长清进来,一下子站起来,紧张的用手捏住衣角:“是,是。”
“太好了婶子,您一次能做多少豆腐?”
沈长清高兴的问道,她的超市里虽然也有豆腐,但是味道却不纯正,一直想找个机会尝尝真正的卤水点豆腐,可是这个时代,似乎豆腐并不常见似的,买不到。
现在一下子有人告诉她可以做卤水点豆腐,她能不高兴吗。
沈长清在脑海里想出来很多种豆腐做的菜,有麻婆豆腐、红烧豆腐、炸豆腐、小葱拌豆腐、皮蛋豆腐、豆泡、还有最重要的,冻豆腐。
冻豆腐最吸汤汁,和卤味汤放在一起煮一煮,就是卤味的味道。
胡月娥说道:“家里的黄豆不多,大约……能做出来二十斤豆腐来。”
二十斤也不少了,沈长清好像已经闻到了豆腐的香味儿了。
“成,婶子,那就先要二十斤,二十斤豆腐给您八斤卤味,您看行不?”
胡月娥不可置信的抬起头,“多……多少斤?”
刚才沈长清说二十捆柴火白给一斤卤味,她这二十斤豆腐就可以换八斤卤味?
“婶子,给您换八斤卤味,不过,豆腐我不着急用那么多,您可以慢慢做,每天送过来三四斤就够了。”
四斤豆腐也有四块了,一块红烧,一块凉拌,一块用来炸豆腐丸子,剩下一块就放在外面做冻豆腐。
胡月娥不知所措的点点头,“行,行,婶子就按你说的来。”
沈长清见状,转过身出去用小盆盛了一小盆的卤味,大约有个四斤左右,又淋上几勺汤汁,端给了胡月娥。
“婶子,这是四斤卤味,盆送豆腐的时候带回来就行了!”
胡月娥接过卤味,高兴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一个劲儿的说“谢谢,谢谢。”
……
用柴火换卤味的消息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瞧着大家一捆捆的柴火背了过去。
其他人也跟风凑热闹,不知道沈长清家的卤味到底有什么魔力,但是也都跟着拿上柴火去换一碗回来。
有不少回头客也都过来排队了,除了预留出来的一百斤卤味,剩下的五六十斤一下子就卖空了。
换来的柴火也堆满了沈长清家的柴房,还堆了不少到后院的草棚子里。
昨天晚上沈长清要送走的一百斤卤味已经出锅了,沈二狗天还没亮就已经出发送去陈叔叔那里了。
顺带着把每日供应的二百斤猪下水一并拉回村里。
同时,沈二狗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陈叔叔会派人来取卤味,省的他们来回的拉送,左右部队里是有车的。
于是,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有一辆小汽车突突突的开进村子里,在沈长清家门前停一会儿,又突突突的开走了。
一大早热闹极了,沈母忙着给大家打卤味,沈父收柴,院子里帮忙洗猪下水的婶子们也在干活。
原本沈长清打算把余下来的卤味推销到别的厂食堂里,可是现在却不用了,村里人自己就能消化的了。
就连知青们都来排队大伙一起凑钱来买。
“沈家的,再多给嫂子一勺汤。”
昨儿吃过的人都成行家了,这汤里都是精华,拿过来蘸馒头拌米饭比精心炒的菜都好吃。
于是沈母又给舀了一勺汤。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的,拿到手,都不舍得吃,这一大碗。
拿回去在添点菜全家都能沾点荤腥。
等沈长清出来的时候,柴火都已经堆积成山了,就算是天天连轴转的烧都够烧成一个月了。
村里人都来排队,就连平时关系不太好的胖婶儿,也端着碗拿着柴火排在队伍里,没办法,谁叫她家里有个馋小子呢。
每日除了供应给部队的一百斤,剩下的六十多斤基本上一个早上就卖光了,有人拿柴换,有人拿钱买。
家里人多的,就一次换两斤,家里堆着的柴火足够了,于是沈长清告诉大家,等柴火烧的差不多了,再跟大家换,现在不收柴了。
即使这样,也有不少人家依旧雷打不动的来买,只是一些条件不好的,就不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