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纣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一说到商纣王,大家是不是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封神榜上那个有点猥琐的油腻大叔,再不然就是想到他那个狐狸精变的漂亮老婆苏妲己。
本期就让我们抛开在神话故事中那个和妖精难舍难分的商纣王,来好好聊一下身为商朝帝王的——纣王帝辛。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 ,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等,后世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一前1046年)。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西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那么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啊,商朝灭亡根源在于帝辛推行新法和改革旧的制度,这就已经从根本上就动摇了商朝的统治制度,而且在改变用人制度上商纣王还采取了提拔新人打压贵族的制度。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商纣王到底是怎么样改革用人制度的。
商纣王变更用人制度,重用“小臣”集团,提拔了一批非世官大族的人员,见于史籍的有飞廉、恶来、费仲、左疆等。
严格推行祭祀制度,固定和缩小致祭种灵的范围,以此疏远旧贵族,通过法律惩罚的方式使内、外服各族人、脱离族组织而纳入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中,从而扩大自己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削弱贵族势力,同时以严刑峻法镇压贵族反抗。
看得出来商纣王其实是想大刀阔斧的去推进改革,而且想把贵族手中的权利分散,在提拔出一部分寒门学士,让贵族势力与寒门学士的势力相互制衡,从而达到使自己手中的权利更加稳固并且去削弱贵族权利,以防其权利过大而起二心。
这就是说商纣王想要把权利握在自己的手中,也就是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关于这种权利制衡使得朝堂达到平衡从而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具体可以参考郡县制时为防地方权利过大而形成的地方军政分离制度。)
但是,在学术下移尚未发生的时代,帝辛提拔的人员对商王朝典章不熟,加之出身较低,缺乏政治经验,唯帝辛马首是瞻,破坏了政治体系的稳定性,而排挤世官大族的做法也导致商王朝内部离心离德,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对于商王朝的灭亡起了加速作用。
如果说这些改革只是动摇了商朝统治的根基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使商朝彻底灭亡的战争——牧野之战。
帝辛二十九年(约前1047年),周军出师伐商。
帝辛三十年(约前1046年),周军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军队在牧野(地点含义有不同说法)进行抵抗。
周历二月二十二日,甲子那一天(据断代工程,即前1046年1月20日),帝辛的军队被打败,其原因可能与帝辛一方,前方部队倒戈有关,帝辛逃到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白旗竿上示众。
也就是说,商朝是在商纣王死后被灭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妖精变苏妲己搞出来的沉迷美色而灭国,而商纣王不理朝政,酒池肉林的说法也明显是不可能的。
酒池肉林那是要有条件的,遥想一下,就那个时代的保鲜技术,肉挂在头上两天还能往里进人吗?要是进去了怕是你的隔夜饭都保不住了。
再从他推行的改革来说,他应该是一个想要去把商朝治理好的一个帝王,他想要通过改变旧的制度去为商朝续命,但是所谓的来自古代史的定理啊,古代每一个朝代的帝王,都和韭菜一样一茬不如一茬。
开国皇帝自然是不用说,文治武功,样样大佬,再之后就会出几个有本事皇帝把朝代推向一个顶点,再往后走的帝王就会出几个守成之君,但是,所谓盛极必衰,再往后的帝王就像是败家子,把国家败的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趋于灭亡之前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是想要积极改革意图为王朝续命,可惜也无法拯救一个从根子里就已经溃烂的王朝了。
商纣王在班固《汉书》中名列“下下”等
所以说一个王朝的灭亡根本就不是人家亡国之君一个人的锅,至少要往上翻三四代的君王都要和他一起背锅,那我们现在试想一下,给你一个病入膏肓出气多进气少的一个病人,你就是华佗在世扁鹊转生你也不一定能救下来吧。
总而言之,商纣王帝辛被灭国根本就不是因为什么沉溺美色,荒诞朝政、酒池肉林,人家是因为想改革而没成功,导致动摇了商朝的根本,动了贵族的蛋糕,最后有在牧野之战被杀,所以才灭的国,商朝一直推行人殉,武王伐纣的檄文里其中有一条就是说,纣王不遵从祖制,废除人殉。
毛爷爷也曾经评价过商纣王说:把纣王、秦始皇、曹操当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
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导致他失败了。
纣王帝辛在经过周人和战国诸子的抹黑之后,其历史本来面目已经很难再为人所知,不过从帝辛的所作所为来看,或许有些残暴和急功近利,但根本是称不上昏君的,至于商朝的灭亡原因,则主要源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崩溃。
帝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商纣王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帝乙的儿子。
《史记·殷本纪》记载其“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从这段记载来看,帝辛简直就是个是非不分、狂妄自大、荒淫无道、残害无辜、亲近小人的昏君,其他诸如《史记·宋微子世家》、《论语·微子篇》的记载也大体相同。
经过周人和战国诸子的抹黑之后,历史上的帝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已经很难为人所知了。
不过,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实商朝在帝辛即位之时,就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甚至可以说商朝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
我认为帝辛和崇祯帝朱由检极为相似,继位之时帝国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想要力挽狂澜,但由于能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但没能扭转这种局面,反而使得各方面的矛盾提前爆发,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一个帝国的衰亡,绝不是帝王一个人的责任,是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商朝的灭亡同样如此。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宗室的分裂。这主要是由于王位继承制度改革导致的,商朝原本的继承方式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的继承制度,但这种继承方式却导致王位继承始终处于混乱状态,最终酿成了“九世之乱”。
而到帝甲时期后,逐渐形成了“嫡长继承制”,长期延续的兄终弟及就此消失于时代洪流里,按照这种礼制的改革,帝乙的嫡子帝辛继位名正言顺,但却造成了庶长子微子启和帝乙的弟弟箕子、比干的不满,从而导致了宗室的分裂,微子启、箕子和比干组成了纣王帝辛的坚定反对派,帝辛虽是名义上的王族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2、贵族的离心离德,自从盘庚之后,商朝贵族便已经离心离德,这导致商朝君主的统治遭到严重掣肘,于是在祖甲时期,废除了贵族公义制度,从而加强了君主集权,加大了王族势力。
但这却加剧了商朝王室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在王室强盛之时尚可压制,可一旦王室势弱便各自为政,甚至反攻王室,因此,帝辛继位时,由于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疯狂,王族势力大为削弱,从而引发了贵族的蠢蠢欲动。
3、商朝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纣王时期,已经是疲态尽显,尤其是商族中的上层沉醉于奢靡享受之中,曾经的勇猛、睿智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贪生怕死和自私短见,如此局面,不但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整体腐朽,更是加剧了底层百姓和奴隶的不满,进一步加速了统治的崩溃。
帝辛继位之后,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纣王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解决内部矛盾。一方面对内部反对阵营进行分化、打压,甚至不惜采取残酷手段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另一方面提拔外臣飞廉、恶来,将军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此二人亦不负帝辛重望,飞廉为伐东夷统帅,商亡后仍坚持战斗,直至战死,通过这两方面措施,帝辛一定程度上掌控了朝政,维持了统治的稳固。
二是以武力树立威望,为了解决外部诸侯的威胁,一方面在黎国举行军事演习,用以震慑西部诸侯,尤其是已经强盛起来的周人,之后又伐有苏,俘获妲己,又在二十二年大搜于渭,囚西伯昌,另一方面,在解决西部威胁后,帝辛又掉头东征、南伐,对时常侵袭的东夷进行讨伐,倾全国之力用以灭掉百年来的巨患,经数十年方决出胜负。
然而帝辛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朝内部和外部的忧患,掩盖了内部空虚的事实,维持了统治的稳固,但在内部斗争失败的大夫甲、内史向挚、微子却先后逃到周,向周人出卖了商朝内部空虚的真相,从而导致周人联络其他诸侯一起趁虚而入,最终致使商朝覆灭。
诸君觉得纣王到底是什么人?
先不说纣王,都说嬴政是暴君,杨广是昏君,可最后不也是汉承秦制,唐承隋制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