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与商的战争(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吞并掉葛国后,商汤继续举着道义的旗帜,讨伐不义之国,以扩充地盘儿,增强自己的实力。
孟子曰: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意思就是,商汤灭夏是从葛国开始的,此后又连续发动了十一次战争,全部获胜,从而天下无敌。
第二个被商汤吞并的诸侯是有洛氏,有洛氏是一个坐落在洛水之畔的部落,首领贪图享乐,喜欢大兴土木,经常为了修筑豪华的宫殿而强制部落里的百姓前来劳动,以至于到了农忙时节,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收割庄稼,导致百姓们陷入饥荒之中。
于是,商汤便趁机征讨有洛氏,有洛氏的民众,谁也不愿意为国君卖命,因此很快便被商汤攻灭。
战后商汤废除苛政,休息养民,这令他仁义的名声广为传播,其宽仁大度的品格也与夏桀的暴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商国强悍的军事实力,令众诸侯望而生畏,短时间就有四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方国和部落首领自愿前来归附。
可商汤环顾四周,他发现在这种局面下,南方的小国荆国竟然没有任何表示,其国君好像并不愿意臣服,于是商汤便将第三征的目标锁定在荆国的身上。
荆国就是后来楚国的前身,先祖是颛顼的孙子吴回,吴回曾经在帝喾时期担任过祝融的职务,负责掌管部落用于照明、取暖和煮食用的大火,因此他的部族又被称作祝融氏。
后来祝融氏迁移到了江汉流域,不断的与周围的九黎、三苗等土着民族相互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荆楚大族,但此时的荆国还比较弱小。
商汤先是率商国的主力大兵压境,对荆国实施武力威慑,然后又故技重施,使用攻心手段,他派人给荆国的国君荆伯,送去了一头祭祀用的牛,这头牛全身带满装饰品,可以直接用作祭祀的牺牲。
这其实是向荆国发出一个信号,表明我本来无意灭掉你的国家,因为一旦诉诸武力,必将彻底将荆国踏平,那么荆伯你就永远失去了祭祀的权利,希望你赶紧考虑考虑,别找不自在。
史书中记载,荆伯在接到这一礼物后感到十分惭愧,哎,像商汤这样的大国之君都给我送来了如此意义重大的礼物,而我对商汤却没有任何表示,实在是不应该呀。
于是,他对商汤的使者说:我有失服侍圣人的礼节,今后当一心相报,凡是商汤要我帮忙的,我一定尽力去做,绝无二话。
荆伯又让使者带回了大量南方的土特产,以表达对商汤的敬意。其实这套惭愧的说辞一听就是哄小孩儿的,他明显就是被商汤的大军给吓怕了,这才服软认错,就这样,商汤高明的政治手段再次成功。他兵不血刃的将荆国及其附近一些其他的小部落全部收入麾下。
对葛国、有洛氏和荆国的这三次出征,可以看作共十一次灭夏战争中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商汤的主要目的是扩张势力,宣扬和提高自己的声望,军事行动也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并未超出得专征伐的框架范围,打击的对象也都是那些既不依附于商朝,又不真正服从夏桀的中间势力,并没有完全触碰到夏朝的核心利益。之后的战争就要针对那些依附于夏朝的方国,解除拱卫夏朝的羽翼。
可就在商朝开始雄心勃勃的准备进行下一阶段的战争时,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差点儿就令他前功尽弃。
在降伏荆国的第二年,即夏桀二十二年,桀派使臣到亳都召商汤入朝议事,商汤明白桀已经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在数次征伐后,商汤声名鹊起,许多人主动前来投靠,这显然引起了桀的警惕和不安。
但问题是,此时的商国仍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夏朝,在这种情况下,公然反抗劫的命运,提前与强大的中央政权交战,无异于自取灭亡,不去就将迎来劫的大军,去即是龙潭虎穴凶多吉少,怎么选,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之中。
接到了劫的命令,商汤在左思右想之下,最终决定冒险前往,果然,他刚一到达斟鄩,就立刻被逮捕,囚禁于夏台的水牢之中,很明显,在经历了三次征伐之后,桀对商汤已经不再信任,而且还把他当做潜在的危险敌人。
伊尹和仲虺(zhonggui)等人闻讯后,一面动用自己在夏朝的人脉关系全力解救商汤,一面搜集了许多珍宝和美女献给桀,幸好商汤之前并未公开反叛,再加上妺喜等人从中助力,一年后桀终于下令将商汤释放,此次被囚禁的痛苦经历,让商汤更坚定了灭夏的决心,他利用此事,大搞政治宣传,反而得到了众多诸侯的同情。
有一次商汤出门办事儿,见部下从四面张网狩猎,于是便命令他们把罗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并教育部下对待禽兽要有仁德之心,随后商汤还跪在地上祷告:鸟兽们往左右逃命去吧,只有不听话的才会自投罗网。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们耳中,众人都惊叹不已,纷纷奔走相告,商汤对禽兽尚且如此,何况对人呢?于是,一时间连远方的诸侯也慕名前来归附,并自愿在商汤手下任职。
看到叛夏归商的人越来越多,商汤就和伊尹和仲虺两人商议,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第二阶段的征伐战争。
在夏王朝的众多诸侯国里,虽然出现了不少叛逆者,但忠实于桀的也有很多,比如韦国、顾国和昆吾国,三个诸侯国的实力都不弱,尤其是昆吾国,其强盛程度甚至不下于商国。
后人曾把夏、商、周三代中最有势力、最具影响力的五个诸侯国合称为上古五霸,其中,夏朝的第一霸主就是昆吾国,其他四霸分别是商朝的大彭氏、豕(shi)韦氏和东周的齐桓(这里念huai)公、晋文公。
昆吾国强大的国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三个方国都是无法用政治手段恐吓和拉拢的,他们都执意以商为敌,并监视着商汤的活动,还经常向桀报告,所以商汤第二阶段的征伐战争必须要以这三个国家为首要目标。
于是他一方面继续暗中联络,依附于自己和仍旧保持中立的诸侯们,一方面也在不断评估桀所能掌控的真正兵力。
伊尹明白商汤的心思,他对商汤说:您先暂停对夏朝进贡,观察一下桀的反应。
商汤依伊尹之计,故意不按期缴纳贡赋,桀在盛怒之下征召九夷之师征讨商汤,九夷就是东夷族的九个较大的部落,代表分别是畎(quan)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和阳夷。
九夷在夏朝的中前期,便开始和华夏族融合成为一家,从武力对抗到臣服拥护,和睦相处,九夷与夏朝的关系在数百年间逐步加深,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关系,伊尹看到九夷的军队还听从桀的指挥,就对商场说:现在还能够征召九夷之师,我们尚不能与之争锋,还是认个错吧。
于是商汤便派人入朝谢罪,并奉上贡品,这才平息了桀的愤怒,这次在伊尹的精心谋划下,商汤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试探,桀彻底暴露了自己的底牌,他的左膀右臂就是昆吾国和九夷,一旦爆发全面战争,他能动用的军事力量,除了夏朝本部,就是昆吾国周边的几个方国,和以九夷为代表的东夷族部落联盟。
既然昆吾国无法争取,那就先破坏九夷与夏朝的联盟,先断其一臂再说,于是商汤与伊尹便开始暗地里分化,瓦解九夷与夏朝的关系,对于谍战大师伊尹来说,散布小道消息搞反间计当然不在话下,正好同年,桀在一怒之下处死了辅政重臣关龙逄(pang)。
桀擅杀大臣的残暴行径也被商汤和伊尹大加利用,传的沸沸扬扬,在这种局面下,九夷部落也对桀失去了信任,一年后又到了缴纳贡赋的时间,商汤再次依伊尹之计,故意不按时朝贡。
于是夏桀便第二次征召九夷之师,准备恐吓(这里读konghe),可让桀大失所望的是,经过伊尹的破坏,九夷已经不愿意听从夏朝的命令,史称“九夷之师不齐”,见桀所依赖的两大力量已失其一,伊尹对商汤说可以起兵了。
此时经过了三年的精心准备,商汤的实力更加壮大,但他并没有直接向斟鄩进军,而是继续秉承先弱后强的原则,将矛头对准了昆吾国的小弟温国,温国势力很弱,因此迅速被商汤吞灭。
三百多年前,大臣有平因辅佐少康复国有功而被封于温邑,建立温国,史称温平公,因此,有平也是中国温姓的始祖,温国虽然是个小国,但却与昆吾国有亲缘关系,此次无端被灭,也令昆吾国的国君大发雷霆。
此战让夏桀和商汤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两人各自集结诸侯联军,召开誓师大会,商汤是为了争夺天下共主的宝座,夏桀则是为了扞卫至高无上的王权,于是一场左右华夏族命运的决战在中原大地全面爆发了。
温国被灭后,昆吾国的国君昆吾伯联合韦国和顾国共同出兵,主动发起了讨伐商汤的战争,但此时商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经过一番激战三国联军被打败,同年商汤在亳都召开诸侯大会,正式召集天下诸侯讨伐夏桀,史称“景亳之命”,在整个夏朝长达400多年的历史记录里,只有大禹、启和桀曾经召开过诸侯会议,其他帝王,包括中兴之主少康、一代霸主后羿、寒浞等,都不曾征召诸侯集会,此时商汤还不是天下共主,却能凭借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召开诸侯会议,可见他已经成功的争取到了多数诸侯的支持,“景亳之命”是商汤以霸主的身份向夏朝宣战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商汤不再仅仅是一个商国的君主,而成为整个诸侯联军的领袖,他亲自拿着一把大钺(yue),指挥联军迅速出兵韦国。
钺是一种类似斧的武器,主要用作仪仗,在西方权力的象征物一般是权杖,在中国则是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军事指挥权。
面对商汤的大军压境,韦国连求援都没来得及,便被攻灭,商汤乘胜挥师东进,顾国也被吞灭。
昆吾伯见势不妙,只好率主力向斟鄩退去,准备与夏桀合并一处,共同防御,两人商议一番后,认为应暂避锋芒,遂放弃斟鄩退往安邑布防。
在伊尹的谋划下,商汤决定采取大迂回的战略,先沿黄河南岸西进到潼关一带,在渡河向北出其不意的攻击安邑的侧面。
在正式出征之前,商汤召开了一次着名的誓师大会,史称“汤誓”,在“汤誓”中,商汤对众军说:我征讨夏桀,是奉天伐罪,只要你们与我同心协力,我就会重重的奖赏,如果你们敢违抗我的命令,我就会把你们降成奴隶,或者处以死刑,还要株连你们的子孙后代,绝不宽恕。
演说结束后,商汤自称“武王”,并精选了商国的良车七十乘(这里念sheng),敢死队6000人,又联合了各诸侯国的军队向安邑进发,桀和昆吾伯仓促迎击,两军首先在有娀(song)氏展开激战,商汤率领的诸侯联军大获全胜,昆吾伯战死,桀则收拢残兵败将退至鸣条,准备与商汤拼死一搏,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大决战,天上雷雨交加,地上尸横遍野,两军整整在大雨中厮杀了一天,商汤率领的诸侯联军才渐渐靠着人多的优势占据了上风,夏军开始败退,桀仅带500残兵东逃至三朡(zong)国(今山东菏泽定陶北),可商汤却不给桀任何一丝喘息之机,又随即率军进逼三朡,经过多日的激战,三朡国兵败,其国君也为了掩护桀而战死,桀则仓皇逃往郕(cheng今河南濮阳范县南)避难,他从宫中携带出来的各种宝贝,都成为商汤的战利品,桀有个儿子名叫淳维,生母既不是妺喜,也不是婉和琰这两位美女,淳维见自己的父亲已是穷途末路了,再跟着他跑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又趁乱将桀的一众妃妾据为己有,带领着这一大群美女和部分族人北逃至蒙古高原,避居于蛮荒之地,其后人辗转放牧,世代繁衍,与犬戎、荤粥(xunyu)等民族融合,孕育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匈奴”
不过现在商汤可没空管桀的儿子和这一大帮嫔妃,他的目标只有桀本人,虽然靠着三朡国君的力保,桀才能再次逃出生天,但终究也只是困兽之斗,难逃覆灭的命运了,郕之战成为夏商之间的最后一次战斗,兵锋正锐的诸侯联军在商汤的指挥下,将夏军的残余力量全部消灭,桀也在战斗中被擒获,成为俘虏。
经过20多年不间断的兼并战争,商汤终于成功推翻了夏后氏的政权,坐上了帝王的宝座,商汤为了避免披上“弑君”的恶名,商汤并没有处死桀,而是将他与妺喜,一起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妺喜虽然被伊尹利用成为间谍,为商汤的灭夏战争做出过贡献,但却并没有得到商汤的优待,
几年后桀病死在亭山,南巢故国从夏末到商周,世代传承有序,子孙绵延不绝,其中有一支部族据说就是桀的后代,所以夏朝灭亡后,南巢国始终不向商朝称臣纳贡,直到西周初年才恢复了对中原政权的臣属关系,1000多年后,即公元前536年的春秋时期,吴王馀昧(yumei)率军大举北上,南巢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