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踏着浪前行 > 第111章 文章的立意是灵魂

第111章 文章的立意是灵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踏着浪前行!

罗主任继续说:“你们要当好领导参谋。撰写有关运动宣传资料。帮助指导各个单位把健康向前发展。迅速地掀起运动高潮。

你们要收集整理运动发展信息。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为下一步调整机构打好基础。”

他看了一眼保温杯上鲜红的毛主席语录。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的大字。他拧开盖子,把沾了水珠的杯盖甩了甩。呷了两口后继读说:“撰写好各方面的先进典型。是你们的另一任务。希望你们不辱使命。把全处最典型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总结出来。树立起榜样。并且合成一本书。作为全处广大干部职工内部教育,培训,学习的资料。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长远的好事情……”

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讲了近一个小时,好象有说不完的感概一样。估计他在部队就是靠演讲起家的。

原老师边鼓掌边站起来说:“罗主任的讲话。既传达了上级精神,又结合实际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我们这个办公室工作方向,职责和任务。简明扼要,我们要按照罗主任指示,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首先要集中学习六天,要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每个人都要写出学习的心得,把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理解和准备怎样进入工作壮态的想法写出来。我们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样就辜负了领导对你的希望。”

他又点燃一支烟后继续说:“我们八个人分成两个组。一个是政策理论宣导组,由一段的胡志林,四段的李书明,五段的蒋松涛直属单位的张晓军组成。组长是蒋松涛,称政宣组。另一个由宣传科叶显文,二段的汪月明,三段的朱爱平和我组成写作,组长叶显文。负责收集,整理,撰写各单位的好人好事。最后形成我们单位一本励志教育的书。这是罗主任给我们的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特殊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

他从办公桌上抽出几张纸分给大家,“这个是各组的主要职责和人员分工表。下来你们按小组自行讨论,拟出工作计划,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我,我们共同修定后按章执行。”

这个原老师还真是艺高人胆大。这股复辟风人人都感觉到了,真实体会到了。但谁也说不出来个子丑寅卯来,唯他政治臭觉灵敏,与全国政治形势合上拍,及时地发现本单位的问题。他用一篇大字报,把问题的根源合盘托出。唤醒了群众,吹响了反复辟的进军号。

他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猛士。我不知道他是怎样做到,既指出了领导集体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软弱无力,又能做到了让罗主任他们心服口服的接受意见,还得按照正确的意见去办理。

从罗主任的真诚态度,可以看出,原老师是花了一翻心思,不知作了多少功课才把这个保垒攻下来的。

我对我们小组俩人谈了自己的看法后。叶显文站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说对了,为了说服罗主任,原老师和罗主任曾经关起门来辩论了三天三夜。刚开始心平气和的摆观点,讲道理。后来两人高声争吵,最后才统一看法,达成共识,才有今天的罗主任态度。”

“难道局革委会主任杜副师长的话他也不听了吗?”朱爱平反问地说。

“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就象天平能平衡一样,光一端有份量是不够的。原老师是代表天平的另一端。”叶显文回答说。

我觉得能让罗主任心甘情愿地认可执政偏差,幡然醒悟地站在运动前列,恐怕整个六处能做到的人,只有原老师是唯一的人啦!

写作组共四个人。原老师除外,平常就我们三人在一起办公。组长叶显文,也是我们这批刚入路的新人,算得上我们这批人的翘楚。半年前从一大队政工组调到处宣传科工作,属于以工代干的办事员。他在局报上每月都有文章见报。他还写诗,写散文,为文艺宣传队写过段子。后来才知,他在入路之前就是地区日报的通讯员。是个倒拐子(手肘)上长毛,老手了。

朱爱平从三段选上来的。他是本局报社的通讯员,隔三差五的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

跟他俩相比,无论从哪方面我都不能企及,更莫说在原老师面前,就是蔑丝穿豆腐,不值一提。在这个团队里我就是个小学生,感到这是我重塑人生的最好的机遇。可以不花学费跟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将此事写信告诉了父亲和哥哥。他们为我所处的环境而高兴,给予了热情鼓励。我好像获得了新生,当前摆在我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拼命学习,学习,再学习!否则就会跟不上队伍的步伐,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我们从段上抽来的五个人,安排在原老师办公室对面的两室一厅的套房里。吃、住、办公都在一起。大房间放三个床位,小房间放两个床位。客厅作办公室。靠楼梯方向有个阁楼,大概有四平方左右,长度可以摆张单人床,层高只有一米五六左右。我想这正是我需要的地方,即使开夜车,也不会影响别人休息,因为我比别人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我跟叶显文说:“我愿意住顶层阁楼”。他看了我一眼说:“又矮又窄,你不怕撞破头皮啊。”

“我注意一点就行了。”他不再反对我的想法,我像得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似的。一种获得安谧,恬静,悠然自得空间而情满于怀。从此我有了一个专心致志地开始修炼自己素养的小天地了。

六天学习结束后,原老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每次见到他,既敬畏又亲切两种感觉同时存在。

他指指对面的椅子,微笑着说:“感觉怎么样?”我不知道他指的哪方面感觉。没有吭气。

“我看了一下你的学习汇报材料,进步很明显嘛!”

“原老师,听了你的讲课内容后,我反思自已,在政治上是稀里糊涂,在写作技能上是一无所长,在文化素养上是一个小学生水平。所以,我一定要珍惜你们为我提供的难得学习机会。按照你在会上要求的那样,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辜负你对我的希望。”

“月明,根据我对你的了解,你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同志善良真诚有爱心,对一切知识都有一副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个充满了活力,有强烈上进心,怀抱一腔热血的好青年。正是于此,我才答应付文博老师的委托,给你创造这么个学习进步的机会。希望你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来一次自我突破,你有信心吗?”

“原老师,我无法形容对您的感激之情,只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的决心。”我激动得找不出话来感谢他。只感觉我又一次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而且是能开启我心智,用知识引领我走向光明前程的那种贵人。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感到满满的幸福。比吃什么美味,穿多么时髦的衣服,得奇珍异宝还要高兴!

原老师从抽屉里拿出我写的那篇通讯稿递给我说:“我看了看,素材和结构还是不错的。作为歌颂英雄的报道,事迹还显单薄了点。另外,我们写英雄,是要达到让更多的人学习他的精神。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要从事迹中提炼出某种发光的思想,催人上进的亮点出来。你这个是写黑板报的水平。你去把叶显文,朱爱平叫来,我们开个学习研讨会,让大家对写长篇通讯报道有个共同的认识和提高。

“你把写这个稿子的初衷给大家讲一讲。”原老师对我说。

“金康已是我们单位有名的劳模了。在收集他的先进事迹时,最让我受感动的是,在塌方时,他勇敢地跳下翻滚下陷的泥石流,去救人这一幕。我亲眼见他没听别人劝阻,毅然作出下坑救人的决定,他腰系粗绳,几次伸手去拉被埋了半截身子的工人,几次被石头咂得东倒西歪。最后被拉上来血肉馍糊的惨状。至今还沥沥在目。所以,我想把英雄救人全过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模范在做英雄事。这就是我这篇稿子的发力点。”

“你们两个谈谈看法。”原老师说。

“我觉得这篇稿子还是不错的。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发稿了。”朱爱平是个羞涩的小伙子。他对别人的评价也是带有一种羞涩的语气。

“金康现在是领导干部,一个干部敢于不怕牺牲去抢救工人。这是值得所有干部学习的事迹。我觉得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力度。”叶显文认真地说。

“这样吧,我这里有一篇新华记者,朱穆之谈撰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录》文章全过程。我们今天来认真学习一遍。找出其中精华,对照月明这篇初稿,找出差距。作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不小收获的。”

原老师让我们三个人轮流读,每读一段就停下来讨论。经过半天的研讨,我突然明白了我的这篇初稿的差距在哪里了。就是见物不见人,见人没见神。只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没有挖掘出英雄善良真诚的高尚人格品德出来,他虽然是英雄,但时刻没忘当一个领导的责任;是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支撑了他英勇救人,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我把想法讲出来后。叶显文说:“非常认同你的理解”。

“如果按这种想法修改会更加丰满一些。”朱爱平细声细语的说。

原老师站起来,点燃一支烟后,对我们三个人说:“言为心声。你写的东西达到什么水平,是由我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决定的。朱穆之这篇谈写作焦裕录的文章精华在于,他不但生动细致挖掘了先进事迹。精髓在于选择了突出“县委书记的榜样”这个命题。把这篇的立意高度,广度,深度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了。让全国的县委书记都来向他学习,也可以说是让广大领导干部都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党员,领导干部。你们说是不是一个写作的典范?

我们写这篇通讯报道,也要从他为广大基层干部的示范作用出发,起到教育一大片党员,基层干部的作用,这篇文章就属于高质量的好文章了!

今天我为什么安排大家边学习边讨论呢。就是希望大家从别人走过的弯路中受到启发。学到专业知识,学到方法,从对照中找到不足,磨刀不误砍柴功,我看今天几位应该都是受益不浅吧。”

我放下笔,对原老师说:“这种形式的研讨比单个人闷着看书效果好多了。”

“过去是只言片语学过一些写作业务知识,象今天这么开肠破肚来解析高水平写作技法,还是第一次。真的是受益匪浅。”叶显文激动地说。

朱爱平直点头,说收获不小。

原老师满意地笑了笑道:“这种方式我们要坚持下去。我建议你们把本年度的《红旗》杂志通读一遍。特别是每期的社论要细读。你可以从中了解到国家当前的政治方向和趋势。思想认识才能与时代潮流合拍。

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几篇文章,是提高大家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修课。每学一篇,都要做好笔记,写出学习心得。

小叶你要作个学习计划,负责召集每周一次今天这样的研讨会。最好是安排在星期天。因为平时要下到基层去作调查研究。

时不待我,只争朝夕。我希望你们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结合实际认真思考。用最短的时间,把上面说的三个方面,大幅度提高一步。”

我看原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想法。难道他有什么急事在等待我们去作吗?

我返回队里,对金队长进行重新采访。这次我理了一个提纲。我问他:“金队长,是什么原因支配着你,下到泥石翻滚的漩涡坑里去救人,难道你不知道这种行动可能就是九死一生吗?”

“小汪啊!这么跟你说吧,我完全知道那是一种玩命的抢救行为。但我没怕。是什么原因呢?我人生中两次遇险,就是被别人救活过来的。如果没有别人冒险救我,我早已骨头打鼓了。所以当别人需要我去救他时。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会奋不顾身的去全力作最后一拚。”

原来他有两次在生命垂危时,是别人奋不顾身,拼死相求之恩。他已被英雄行动所感动,他对英雄的崇敬已置入脑海之中,遇到需要献身时,毫不犹豫的去奋斗抢救。自己又是一队之长。在职工生命危机时,还能袖手旁观吗?完全是出于职责本能的行为。

一篇由我主笔,集体讨论,原老师亲自斧正,题目为《工作上的劳模,危险时的英雄》的长篇通讯报道,在省报发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