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演义搞笑版!
在章武元年秋八月,刘备带着大军抵达夔关,并在白帝城驻扎。前队的军队已经出了川口。这时,有近臣来报:“吴国派诸葛瑾来了。”刘备一听,下令不准他进来。黄权劝说:“诸葛瑾是您在蜀国的丞相,他亲自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您为什么不让他进来呢?可以听听他怎么说,如果可行就采纳,不可行就借他的口告诉孙权,让孙权知道我们是有理由讨伐他的。”刘备觉得有道理,就同意让诸葛瑾进城。
诸葛瑾一见到刘备就跪倒在地,刘备问他:“子瑜,你大老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诸葛瑾说:“我长期以来在您的庇护下工作,现在特意来汇报荆州的事。之前,关公在荆州的时候,吴侯多次向您求亲,关公都没同意。后来关公攻下襄阳,曹操多次写信给吴侯,让他攻打荆州;吴侯原本也不愿意,但吕蒙和关公关系不好,所以擅自发兵,这才引发了事情。现在吴侯非常后悔。这是吕蒙的错,不是吴侯的错。现在吕蒙已经死了,恩怨已经了结。孙夫人一直想回家。吴侯派我来当使者,愿意送回孙夫人,还给您降将,并且把荆州也还给您,永结盟好,一起讨伐曹丕,让他知道篡位的罪名。”
刘备一听这话就生气了:“你们东吴杀了我弟弟,现在居然还敢用这些花言巧语来糊弄我!”诸葛瑾赶紧说:“陛下,请您听我一言。您是汉朝的皇叔,现在汉帝被曹丕篡位了,您不想着讨伐他,却为了一个异姓的亲戚而自降身份去攻打吴国。这是舍弃了大义而选择了小义。中原这样的地方被视为海内之地,而我们的两个首都都是大汉创业的地方。您不取中原,却只争荆州这一小块地方:这是轻视重要的而重视次要的。天下人都知道您登基后一定会振兴汉室、恢复河山;但现在您放着魏国不管,反而要攻打吴国:我觉得这并不明智。”
刘备听了更是火冒三丈:“杀我弟弟的仇,不共戴天!除非我死了,否则绝不罢兵!不看在丞相的面子上,我现在就把你杀了!你现在就滚回去告诉孙权:有本事就洗好脖子等着我去砍!”诸葛瑾见刘备不听劝告,只能自回江南。
张昭对孙权说:“诸葛子瑜知道蜀国的军队势力强大,所以他找了个借口说要讲和,其实是想背叛我们吴国去投靠蜀国。他这一去肯定不会回来了。”孙权说:“我与诸葛子瑜有着生死与共的誓言。我如果不辜负他,他也不会辜负我。当年他在柴桑的时候,孔明来到吴国,我本想让他留下孔明,但他坚持要回去。他还说:我已经侍奉了刘备,就有了义无二心的责任;我不能留下,就像您不能去一样。他这样说,可见他是多么坚定。现在他怎么可能投降蜀国呢?我与诸葛子瑜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不是随便几句话就能离间的。”
正当孙权这么说的时候,有人来报告说诸葛瑾回来了。孙权问:“我对子瑜说的话,你猜他听到会怎么样?”张昭满脸羞愧地退下了。
诸葛瑾见到孙权后,告诉他刘备不肯讲和的意思。孙权大惊:“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江南就危险了!”这时,台阶下有一个人说:“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解除这个危机。”大家看过去,发现是中大夫赵咨。孙权问:“德度,你有什么好计策?”赵咨说:“主公可以写一封信,我愿意作为使者,去见魏帝曹丕,向他陈述利害关系,让他去袭击汉中,这样蜀国的军队自然就危险了。”孙权说:“这个计策很好。但你这次去,不要失了我们东吴的气度。”赵咨说:“如果我出了一点差错,我就跳江自杀,怎么有脸去见江南的人物呢?”
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写了一封表示臣服的奏章,并派中大夫赵咨作为使者,星夜兼程赶往许都。赵咨一到许都,先见了太尉贾诩等官员。
第二天早朝,贾诩出班奏道:“东吴派中大夫赵咨上表。”曹丕微笑道:“这是想退蜀兵的计策。”于是立刻传令召赵咨入见。赵咨拜伏在丹墀之下。曹丕看完奏章后,便问赵咨:“你认为吴侯是个什么样的人?”赵咨回答道:“他是一位聪明、仁智、雄略的君主。”曹丕笑道:“你的夸奖是不是太过了?”赵咨答道:“我并非过誉,吴侯能接纳鲁肃这样的平凡之人,说明他很聪明;能在行伍之中提拔吕蒙,说明他很明智;能赦免于禁而不用,说明他很仁爱;能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说明他很有智慧;能据三江而虎视天下,说明他很雄壮;能屈身称臣于陛下,说明他很有谋略。以此论之,他难道不是一位聪明、仁智、雄略的君主吗?”
曹丕又问道:“吴主是否很懂得学问?”赵咨回答道:“吴主擅长统领江上的万艘战船,统帅百万大军,任用贤能之士,志在经略天下。他闲暇虽少,但博览群书,研读史籍,采其大义,而不效书生那样寻章摘句而已。”
曹丕问道:“朕想讨伐吴国,你觉得如何?”赵咨回答道:“大国要征伐小国,小国则要有抵御大国的策略。”曹丕又问:“吴国害怕魏国吗?”赵咨答道:“吴国拥有百万大军,江汉为其护城河,有什么可怕的呢?”
曹丕再问:“东吴像你这样的大夫有多少人?”赵咨回答道:“像我这样聪明特达的人有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曹丕感叹道:“你出使四方,不辱君命,这样的重任你可以胜任。”
于是曹丕下令,让太常卿邢贞带着册封孙权的诏书前往东吴。加封孙权为吴王,并赐九锡。赵咨谢恩出城,回到东吴。
孙权聚集百官,商议御蜀兵之策。徐盛说:“主公应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之位,不应受魏帝封爵。”孙权说:“当日沛公受项羽之封,是时局所迫;现在为什么要拒绝呢?”于是率领百官出城迎接使者。
使者邢贞自恃上国天使,车到城下后不肯下车。张昭大怒,厉声说:“礼无不敬,法无不肃,而你敢自尊大,难道江南就没有锋利的兵器吗?”邢贞慌忙下车,与孙权相见,并车入城。
忽然车后一人放声大哭说:“我们这些人不能奋勇舍命,为主公兼并魏国和蜀国,却让主公受人封爵,这不是耻辱吗!”众人一看,是徐盛。邢贞听到后,叹息道:“江东将相如此,终非久在人下者也!”
然而,孙权虽然接受了封爵,但魏主并不肯接应。孙权叹息道:“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现在吕蒙已经去世,没有人能和我一起抵御蜀兵了。”话音未落,一位年轻将领突然站了出来,伏地奏道:“臣虽年幼,但颇习兵书。愿乞数万之兵,以破蜀兵。”孙权看去,原来是孙桓。孙桓字叔武,其父名河,本姓俞氏,孙策喜爱他,赐姓孙,因此也系吴王宗族。河生有四子,孙桓居其长,弓马熟练,常跟随吴王征讨,累立奇功,官授武卫都尉;此时二十五岁。孙权说:“你有何策能战胜蜀兵?”孙桓答道:“臣有大将二员:一名李异,一名谢旌,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乞率数万之众,前往擒拿刘备。”孙权说:“侄虽英勇,但毕竟年幼;必须得有一人辅佐才行。”虎威将军朱然出列道:“臣愿与小将军一同擒拿刘备。”孙权同意了,于是点水陆军五万,封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即日起兵。
哨兵探得蜀兵已到宜都驻扎,孙桓则率领二万五千军马驻于宜都界口,前后分作三营,以抵御蜀兵。
而此时的蜀将吴班已经带着先锋印记自出川以来一路望风而降、兵不血刃地到达了宜都。他探知孙桓在宜都下寨后,立刻飞奏给刘备。此时刘备已经到达秭归,听说此事后大怒道:“量这小儿,安敢与朕抗衡!”关兴奏道:“既然孙权让这小子为将,陛下不需再派遣大将了,臣愿前往擒拿他。”刘备说:“朕正想看看你的豪壮气概。”即刻命令关兴前往。关兴拜辞想要出行时,张苞出列道:“既然关兴前去讨伐贼人,臣愿同行。”刘备说:“二位侄儿同行甚妙,但需谨慎行事,不可鲁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