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 第120章山顶盘龙柱

第120章山顶盘龙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在《氾胜之书》中,这个叫做区田法。

具体做法就是根据要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人为的把土地划分成一块一块的。

根据书中记载,大概是十八丈横分十五畦,畦与畦之间有十四条步道,宽约一尺。然后在畦上每隔半尺开一条沟,沟宽一尺,深一尺,粟禾就种在沟中。

现在赵承要做的工作就是先把预计要用来耕种的土地划分出来,然后再按照区田法区分,最后再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在勘察地形的过程中,赵承名正言顺的在平顶山的上面逛了一大圈,除了几条路口有人把守,不许他靠近之外,剩下的地方基本都是悬崖峭壁。

赵承越看越是心惊,这个平顶山真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别说清河县的那点铺兵,就算榆林府的正规官军都调过来,也打不下这个平顶山,只能望山兴叹。

如果山上筑城,那简直就是固若金汤了。

但赵承既不是榆林府的府尹,也不是清河县的县令,剿匪这种事情还轮不到他来操心,为今之计,只要能安全的从这座匪窟里面逃出去,就算是万幸了。

如果不去参与打劫,仅仅看山顶这些人家的生活,与平常的村民也没有什么两样。

每天早晨男人们就会背着弓箭携带武器下山,遇到动物就打猎,遇到落单的人就打劫,老人则在家里修缮房屋,鞣制皮革,劈柴喂马。

而女人则喂养鸡雏,准备炊饭。

赵承注意到有一点特别的是,平顶山上只有一座粮仓,所有人从粮仓中取粮都要通过大当家的同意,从小石头喝粥这件事情上来看,大当家对粮食的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毕竟这山上三百多口人,如果不实行公仓的话,就必然会出现有的人有饭吃,有的人没饭吃的局面。

一旦没饭吃,就会出现人口流失和逃亡,想必大当家为了维持这个小小的村落,也是费尽了心思。

“你们是不是经常挨饿?”赵承一边走着,一边问跟在身后的小石头。

小石头将一根树枝插入到土里,纠正道:“是我们。”

赵承从善如流:“我们是不是经常挨饿?”

小石头歪头想了想:“也不算经常,十天里大概有四五天挨饿。”

赵承默然无语,十天要饿四五天还不算经常吗?

“前年大旱的时候才是经常挨饿,每天就干熬着,实在太饿了就喝点水,那时候水也不够喝,山顶的泉子都快干了。”

“原本山上也有种田,可惜会种地的都饿死了。”

这真是一个悲剧,会种地的饿死了,不会种地只会抢的倒是活了下来。

赵承问道:“那你们怎么不去清河县求助?”

小石头将一块半埋在土里的石块清了出去:“老大当家的,就是大当家他爹,去了县里求官老爷们救命,然后就被抓了起来,说是逃户,按《捕亡律》是要定罪的。”

“然后老大当家就死在了牢里,没人再敢去县里求救。”

“十九哥你读书多,逃户被抓住了,是不是要砍头?”

赵承想了想说道:“逃户要受耐刑,就是城旦舂,逃奴要受笞刑,只有逃卒才会判腰斩。”

其实这三种惩罚,无论哪一种,多半是挺不过去的,城旦舂就是筑城,每年城池都要进行修补,把损坏脱落的地方重新修葺好。

就算没有城池修葺的任务,还有治坝、修路、重建景观等,而这种活一干就是一年两年,正常的壮劳力都受不了,何况老弱,死在城旦舂上再正常不过了。

“怪不得大当家是大当家,原来他爹以前就是大当家。”赵承说道。

小石头摇摇头:“不是的,因为大当家带着十几个人劫了狱,救了许多人出来,才当上大当家。”

“我排第十九,是不是前面十八条好汉都参与了劫狱?”赵承问道。

小石头咧开嘴笑道:“十九哥真是厉害,一猜就中!”

赵承回头望了望一路走来插下去的树枝,已经排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大概已经有百米左右,于是转了九十度,继续向前走。

“你也是逃户吗?”赵承问小石头。

“我不知道什么算逃户。”小石头继续跟在赵承后面插树枝:“爹娘都死了,我活不下去,就一路乞讨,想去榆林府讨饭,后来在山中遇到了狼群,差点把我给吃了。”

小石头拉起袖子,露出两条胳膊,上面都是凹凸不平的伤疤:“十九哥你看,这两条胳膊差点废掉了,幸亏大当家的救了我。”

“你这根树枝插远了点,就到这里结束就可以了。”

赵承停住了脚步,在他面前不远处,是一个巨大的绞架,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滑轮组,整体都是铁架锻打成型,又如同榫卯一般互相咬合在一起。

铁架两边有四个绞盘,绞盘的把手磨得锃亮,显然是经常使用。

铁架中间的锁链盘绕在铁柱上,看得出铁链很长。

小石头看见赵承目光落在铁架上,于是自豪的说道:“这就是盘龙柱,十九哥来的那天,就是从盘龙柱这边上来的。”

赵承当然记得,实际上他找了一个早晨,就是想看看那天自己是怎么从峭壁下面被拉上来的,原来这里有一个这么大的机构。

铁架整体呈现一种黑红色,显然有些锈迹,但却不严重,丝毫不影响铁架的性能。

“这个铁架是你们制作的吗?”

“你说盘龙柱?”小石头咧开嘴笑道:“我们怎么会造这东西,我们爬上这座山顶的时候,它就在这里了。”

“盘龙柱,这名字倒也挺贴切。”赵承看着铁架出神。

什么样的财力,要多少人工,又需要多大的场地才能造出这么高大的铁架,再分别运到山顶将它组装好,而且放置铁架的地方,一定也经过了勘测,铁架下面的岩石,一定是非常牢固而不易松脱的。

最重要的是,到底是什么人,为了什么费这么大力气,在这山顶装一组滑轮装置。

他们有什么目的,为什么又荒废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