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天更比六天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星历一万年!
自从晁江到了能量控制球生产项目部之后,就开始在生产线上转了两天,这两天里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看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状态,相比于其他项目的那种流水化的作业模式,这边一个人完成一整个的这种作业方法明显要低很多。
但是由于这种特殊而又复杂的结构,又没有办法让这个设备在加工的时候做出任何的移动,所以才只能采用这种原始而又低效的生产方式,可是晁江也知道现在面临着的巨大压力,所以她决心对这种现状做出改变。终于,经过两天在生产线上的不停观察,她也算是找到了一点眉目。
刚开始的时候她是注意到了那些出现不合格的席位,但是她发现,同一个席位每一次出现不合格的地方也基本相同,说明同一个人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是相同的,而每个人对于自己常常犯错误的地方也比较小心,这样时间上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同时产品的合格率也上不去。当时她的想法就是想让他们几个人一同负责搞一个出来,看看如果这样可以的话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实现流水线。
然后第三天,两条已经建成的生产线就被她重新进行了调整,原本这两条生产线就是分别生产两种模式的控制球的,现在她把两边的人都按照成品率进行了重新排序,那些成品率达到90%以上的都被她放到最前面那一部分去进行独立的生产了。
剩下的这一部分人她则是换了一个思路,按照从内到外的结构成功率进行排序,结果她发现,由于人数的基数比较大,几乎每一个部件都可以找到成功率保持100%的人,然后她就按照这个顺序对进行了排序。
就在所有人都还一脸茫然的时候,她的下一步操作更是让所有人都表现不明所以。她让所有人按照这个顺序和给他们划分的工序到同一台设备上去按照流程生产,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人到了那台设备上去操作,其他的人就在边上静静的看着,中间也轮着休息了几次,不过,设备那边却没有停下来。
就这样仅仅过了9个小时,第一件由他们一起制作的产品在一条线上被生产出来,而另外一条线上也没有多花费多少时间,也是赶在了10个小时前就完成了。
晁江看着最终的时间也是激动的不行,她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这样简单的一尝试就直接获得了成功。证明她的这个思路是完全可行的。
吴若其实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差不多就已经知道了她的想法,但是当时也不知道效果是什么样的,只是把这边发生的事情汇报给了柯嫒。他并不是要打小报告,只是因为晁江这样的操作,今天一天的产出相比之前一定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他还是提前说一声的比较好。柯嫒听说了这边的情况之后也是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忙着筹建推济那边搞过来那些新玩意的生产线,也没有办法过来看看,也只能安排吴若把最终的结果告诉她。
第一天的“流水线”实验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每两台生产设备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虽说只是从一台走到一台感觉不会很累的样子,可是当一个人一天需要走数百台设备的时候这个工作量也就变得无比的巨大了。想到这里,晁江找到了吴若,提出了她的看法。
吴若听说要给这两个生产线加上流水线的时候,有些很难受,毕竟那生产的机械实在是太过于庞大了,并且,整个控制球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都不能离开设备,而且对环境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怎么想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晁江见他一脸为难,也就知道是他想错了。
晁江提出的流水线并不是想让设备或者说产品活动起来,经过她一番描述之后,原来所谓的流水线说的简单一点其实就是把每一个人的所在的位置都加上动力系统,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工作人员进入到“流水线”中。等吴若完全理解她的构想之后就去找柯嫒汇报相关的情况了。
对于这种又有利于生产效能提高的改造,柯嫒当然没有办法拒绝,可是她还是对吴若给她汇报的两种控制球生产的时间都小于10个小时有些意外,毕竟,这个速度已经打破了她的最快速度,而且不是什么熟练的高手做出来的,而只是一群平时生产一个可能要好几天的人。
第二天一早,这个改造项目就开始了,按照这种速度也还需要四五天的样子才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晁江却是没有闲着,她反复的研究了两种控制球的生产流程,对比于现在的整个生产线,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考虑了进去。她想要找到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来把整个生产线的效能都提升起来。经过她两天一夜的精密计算,最后她发现所有的设备对应流程之后以时间关系相同进行匹配的话,两条生产线的设备都会有富余的。
考虑了很久,她还是决定将这几天多余的设备直接划出流水线以外。就这样,第一版的流水线生产方案就确定了下来。这次吴若只是帮她看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就让她亲自去找柯嫒,这也是柯嫒那边要求的,所以她就带着这个方案第一次去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面见自己的顶头上司了。
第二次来到这个办公室,明显已经比上一次要放松得多了,虽然还是有一些紧张,但是今天可是带着任务来的,主要的目的也是说方案,所以她的脑子里也装的都是方案相关的问题,也就没有去想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进来之后,柯嫒也没有多说什么,招呼了一声就直接看起她的方案来。总的来说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她还是对晁江空余出一部分的设备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晁江知道这个问题肯定是会被问的,早就准备好了很多的解释,于是开口说道:“我认为现在这样的安排就是最大的效率组合。”她稍微停顿了一下,本来是想看一看对方的脸色之后再决定后边以什么方向来切入,结果刚刚对上眼神,对方就直接说:“行吧,就按你说的来办。”
这时,晁江本来都已经把整个流水线的工作效率和加上那几台设备之后的工作效率推演数据拿出来说了,或者是说那几台设备可以作为备用设备进行不合格产品的空格备份。但,很明显,对方给予她的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虽说她自己并不是很懂怎么跟上边的这些领导打交道,现在对方的既然都同意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天一早,新的生产线就已经搭建完毕了,晁江早就让所有人在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之后就不再开始新的工作,就等着今天早上开始试运行一种新的模式。在几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晁江自己先坐上了一条流水线上的第一个工位,自己感受了一下“流水”的速度,她觉得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还是和控制室那边安排了一下,要求速度慢一些。
最终这个速度被控制到了6Km每小时的样子,就只是比人平时行走快了那么一点。当然,这个只是她给这些流动的座椅设置的默认速度,当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这个速度是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调整的。在靠近轨道的外侧,还有一台流动的小车,晁江也坐上去感受了一番,非常的满意。这样的小车每个流水线都固定了好几台,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还是为了防止有工作人员临时离开工作岗位之后这一部分人员能够立马顶上去,不耽搁整条流水线的运行。当然,这一部分工作人员也是按照各个阶段的分区来确定,人员由各个分区中对当前分区比较熟练的的那一部分人员轮流担任。
就这样一套基本完善的“流水线”就算完成,晁江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使。和她一样激动的也就是那些工作人员了,以往他们对于这个产品需要全流程的去操作,对于那几百甚至上千的流程注定不可能完全掌握熟记于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员甚至还需要对照着图示说明才能完成每一个阶段,现在每个人都只用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明显是要轻松的很多。
当第一名工作人员坐上操作台的时候,虽然也有一些紧张,但是他并不需要实际的操作,只是检查设备和进行材料的准备和清点,整个过程大约只持续了一分多钟。再次确认无误之后,他才按下了下一个的开关,然后他坐着的那个座位就开始自动的向着下一个工位那边过去。没过几个他的速度就提升了上来,后边每一个新加入这个过程的人员也和她的情况也差不多,刚开始的几个慢一些,然后速度慢慢的有一定的提升,最后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两条流水线就这样稳定的运行了起来,看着大家对这个过程的适应程度都很高,晁江一颗悬着的心也总算落下。
到了一天结束的时候虽然第二轮的操作还没结束,可是第一轮的产出就已经达到了800多个,比以前每天200多的产出高了4倍还要多,更何况按照现在的这个进度来说差不多可以理解为2天出2轮铲平,平均每天就在1200个左右,真的是一天更比六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