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 第109章 端午节前

第109章 端午节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罗老三震惊的道:“什么?这都快干上粮种的价了。”

“这两府的粮商都是串通好了的,赚的都是黑心的银子。”

“建宁府已经有流民冲进富户宅子,抢了就跑,那富户一家老小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两人说着一路上的见闻,罗安听的心里发慌,南边原来早就已经乱起来了,这是不是就是战乱的征兆?

伙计们去羊食馆子后院仓房装了酒,田董两人按按契结清了剩下的七成尾银。

“罗姑娘,罗东家,后会有期。”

“二位大哥一路保重。”

罗安满腹心事的回了铺子。南边不太平,北边年底就会起战乱,看来只有逃去京畿了。

去年冬至前粮价每斗涨了三文,她就屯了一批粮食。

今年春上,肃宁城的粮价也涨了,也就三五文,那些粮食一直未动。

如今南边的情形如此严重,若是有人跑到北边来收粮,北地的粮食怕是立时就要涨价。还是要抢在之前,再屯上一批粮食。

到时候再一起卖出,赚上一笔,家里能在乱世中活下来的希望就更大。

有道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罗安又租了一个小院。

罗安、小六子、罗老三分批从肃宁、抚远二城买粮食,再偷偷的运回小院。

严至依着上次,在院子里也做了些机关。若是有人发现,必定会进院查看露出痕迹,他们也好有个警醒。

天气越来越暖和,院子里的杏花落了一地,小小的果子挂满了枝头。

郑氏把白胖胖的罗小五放在树下的摇篮里,自己拿了大盆出来洗衣裳。

后院传来啪啪啪的敲门声,郑氏忙在衣襟上抹了两下手上的水,“谁啊?”

开门一看,郑老太和郑老大就在门外。

郑老太头发已经全白了,两鬓有散乱的碎发,脸颊凹陷,衣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

郑老大嘴角淌着哈喇子,额头还磕青了一块。

郑氏生产后,罗老三就把郑家的事情和她说了。看到眼前的娘和大弟,郑氏愣住了。

“大丫头啊,你真不管娘了,这一家老小都要没有活路了啊!” 郑老太上前拉住郑氏的手,不似以前的责骂,是低声的委屈哭诉。

“你看看你大弟,你侄子都要饿死了啊。” 眼中带着哀求。

郑氏不由的眼窝一酸,为了以前的自己,也为了现在的她娘。

她神色复杂的看着她娘,怀胎十月的亲生闺女,她娘就忍心把她告到公堂,让她入大牢,差点害她没了小五。

她自小就疼着帮着的兄弟,三番五次的来闹,还要把她卖到窑子里。

她恨她悔,可看到眼前的两人,她还是不能无动于衷。

人的感情太复杂了,尤其是对于情字。郑氏努力的平复着自己的心绪,抽出自己的手。

“你们等着吧。” 郑氏转身回屋拿了三两银子。

郑老太低着头,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抹得逞的精光。

郑氏心绪翻涌,洗完了一盆衣裳,看着树下的罗小五,才璀然一笑,她现在生活的很满足。

至儿也该说亲了,他现在在衙门里得到杨县令的重用,亲事自然要挑好的了。

晚食一家子都回来,郑氏做了韭菜鸡蛋虾米的饺子。这韭菜是菜农运来铺子的第一批,今天铺子里的菜单子上已经添了韭菜鸡蛋的包子,还有锅子里的配菜,又加了几样炒菜。

“这韭菜馅也怪好吃的,比肉的都不差啥了,还鲜溜。” 罗老三往碗里又加了点酱油,两口一个大饺子就下了肚。

“你娘现在做饭时的手艺比在老宅时可好上不少。” 罗老三忍不住夸赞道。

“这里边猪油,豆油,都放了不少呐。” 郑氏白了他一眼。在老宅做饭放油时婆婆盯着看,现在这家里的东西都充足着呢。

一把子野菜放够了油也是喷香的,何况还有那鲜亮的虾米。

“过几天就端午了,你们想吃江米的还是大黄米的粽子?” 郑氏问道。

“娘,我想吃江米的。” 罗好和罗直异口同声的道。

两个小家伙决定了,严至和罗安也随着说都好,罗老三也说随便,郑氏就决定了端午节家里包些江米粽子

“铺子里也得包些粽子,应个时令。” 罗安想着说道。

“给伙计和帮厨的节礼也该准备着了。”

“今年就别给酒了,给粮食吧,实惠。” 罗老三说道。他前几天和吴大哥、陈四哥一起坐了会,两人提起今年商队少了不少,活计也就少了,王家仓库那边的工钱也少了。

“行,那就发猪肉、白米和布料吧。”

“我看行。” 严至也附和着。

提到节礼,就不能不想到老宅,郑氏小心的看着罗老三,试探着问道,“孩子他爹,老宅那边,是你去还是。。。”

罗老三抿了抿嘴唇,想了一下,说到:“我就不去了,老太太看到我又得开骂。前些日子,老爷子走时那脸色也不好看。”

“找个小伙计送过去就得了。”

郑氏看罗老三表情没啥变化,才放下心来。

罗安第二天就让小六子赶车,两人去了布桩买布料。

两个铺子两处摊子,都算下来,伙计帮厨,加上掌柜的和看铺子的陈二几人,一共是三十二人,成人做一身衣裳二十尺布肯定还有多余的,买上两匹尽够了。

罗安让布桩的掌柜的按着二十尺一块扯好,包起来,还剩下的还有不到半匹的布。

罗安又让家宝明日多杀一头猪,每人五斤的猪肉。

白米铺子里就有是现成的,每人十斤。

这在肃宁城的铺子里也排得上前几号了。

家就在城里的小伙计,当日就把节礼拿回家。住在鲜食馆后院的小伙计们也在节前把节礼送回了家,让家里人也高兴高兴。

向东这些日子都住在鲜食馆后院,端午节的前一日也骑着毛驴把东西送回家。

“东家可是体谅咱们,这些白米够吃一阵子了。” 向东娘眼里都是笑,儿子越发有出息了。

向东大口的吃着她娘给他烙的饼子,“娘,那布你给自己做身衣裳,你身上那件都快洗糟了。”

“傻孩子,娘这个还能穿。这个给你做,在铺子里穿的破烂,可是让人瞧不起。”

向东道:“娘,你就给自己做吧,铺子里姑娘都给做了一样的衣裳,说是看着整齐。自己的衣裳穿不了几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