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平生心迹最相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鼎!
陈武「字子烈」带着十几人攻打薛礼,陈武率部杀入阵中,斩杀五十几人,薛礼坚守城池,不敢出战。
孙策「字伯符」正准备攻城,忽然有人报告刘繇「字正礼」汇合笮融,正在攻打牛渚。
孙策大怒,亲自带领军队回防牛渚,刘繇、笮融两人出马迎敌,孙策见到刘繇,大喊道:“孙策在此,你们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刘繇背后一人挺枪出马,乃是部将于糜,于糜和孙策交手不到三个回合,就被孙策生擒过去,孙策拨马回阵。
刘繇部将樊能,见孙策活捉了于糜,挺枪出阵,想要夺回于糜,樊能那一杆长枪刚刚快要戳中孙策的后心,孙策军阵之中军士大喊道:“背后有人,有人暗算!”
孙策回头,见到樊能赶到,于是孙策大喝一声,声若巨雷,樊能吓了一跳,居然从马上掉了下来,坠马破头而死,孙策回到门旗之下,将于糜丢在地上,于糜早就已经被孙策夹死了。
没过多长时间,孙策怪力夹死一将,大喝一声吓死一将,从这时开始,众人都叫孙策为‘小霸王’。
当日刘繇的军队大败,一大半人马归降孙策,孙策斩杀敌人一万多人,刘繇和笮融于是逃到豫章,投奔荆州刺史刘表去了。
孙策于是带着军队继续回去攻打秣陵,孙策亲自到城壕边,想要招揽薛礼投降,城上张英施放冷箭,正好射中孙策左腿,孙策翻身落马,众人急忙救起孙策。
孙策回到军营之后拔出冷箭,用金疮药涂抹在伤口上,孙策下令军中谎称主将孙策中箭身死,军中举起白旗哀悼,拔寨撤离。
薛礼听说孙策以死,连夜倾巢而出,和张英、陈横出城追杀孙策的军队,忽然伏兵四起,孙策当先出马,大喊道:“孙郎在此!”薛礼的军队大吃一惊,全无战意,丢下武器,全都跪在地上投降。孙策下令,不能伤害一个人,张英拨马便走,却被陈武一枪刺死,陈横也被蒋钦「字公奕」一箭射死,薛礼死于乱军之中,孙策于是顺利进入秣陵,张榜安民,然后来到泾县,和周瑜「字公瑾」汇合,准备活捉太史慈「字子义」。
。。。。。。。。。。
夜晚,孙策的大帐之中,孙策对周瑜得意的说道:“秣陵一战,不过几个回合,那刘繇就望风而逃,投襄阳刘表去了,可是这个太史子义武艺高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猛将。”
程普「字德谋」说道:“根据探马来报,太史慈驻扎泾县,有精壮军士两千多人,声称要为刘繇报仇,如果四面围困,取胜不难。”
孙策说道:“江东基业初开,急需人才,这太史子义如果能为我所用就好了,公瑾,你可有什么好办法吗?”
周瑜笑着说道:“生擒太史慈,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太史慈所招募的兵勇,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识军阵,不谙军纪,所以取胜不难,可以安排陈武将军短衣持刀,杀进城去,然后在城中放火。我等三面攻城,虚留东门,如果陈武得手,太史慈必然会投往东门而走。”
孙策于是按照周瑜的计策行事,陈武出发,泾县的城墙不算太高,陈武顺利进城放火,太史慈果然从东门车路,陈武派人回报孙策。
孙策笑着说道:“果然不出公瑾所料。”
周瑜说道:“离城三十几里,有一处岔路口,主公可在那里设下埋伏,逼太史慈涉水而走,我等张网以待,必能生擒太史慈!”
太史慈出城,距离城池二十五里,三路各有一队伏兵,太史慈早已是人困马乏,背后又有孙策率军赶来,太史慈急忙逃走,背后的军队追赶太史慈三十里,却不再追赶,太史慈又逃了五十里,人困马乏,走在芦苇之中,忽然四周再次响起呐喊声,太史慈急忙逃走,突然闪出绊马索,将太史慈胯下战马绊倒,军士生擒太史慈,将太史慈五花大绑起来,送到大营之中。
孙策得知捉到太史慈,亲自出营,太史慈被绑在一根柱子上,孙策质问左右军士道:“子义是忠贞之士,为什么如此对他!将军受惊,是孙策的罪过啊,我盼将军,如久旱逢甘霖啊。”于是孙策为太史慈松绑,然后将自己的锦袍披在太史慈身上,请到大帐之中,进到大帐,太史慈见到了那天撕破孙策的战袍,居然挂在那里。
孙策说道:“子义是大丈夫,刘繇鼠蛇之辈,竟然不能将子义任为大将,主帅尚且如此,岂不是委屈了英雄豪杰?刘繇因此该败。”
太史慈惭愧的说道:“可是我还是落在了你的手里。”
孙策笑着说道:“兵法云:‘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刘繇聚山野流民,不教而战,怎么可能守得住一方城池?你我且不说胜败,就说胆识,子义也是英雄一个!部下如果有得罪子义的地方,看在孙策的面子上,还请子义见谅。”
太史慈说道:“败军之将,怎敢如此?”
孙策笑着说道:“我想要在江东立业,自从用兵以来,还没有遇到对手,现在遇到子义这样的敌手,真是寝食难安啊,我和子义只觉得相见恨晚,此生不能和子义共图大事,实在是遗憾!”
太史慈见孙策对自己如此礼遇,于是拜道:“小将飘零江湖,未遇明主,将军如果不弃,愿归顺将军,效犬马之劳!”
孙策扶起太史慈,笑着说道:“子义果然是大将之风,孙策敬佩已久啊,今得大将,大事定成!”孙策又拿出那日夺下太史慈的短戟,说道:“此戟是子义所用,现在物归原主。”
太史慈也笑着说道:“我那里还有孙将军的兜鍪,即刻奉还。”
孙策请太史慈入帐,请太史慈坐在上座,设宴款待太史慈。
孙策笑着说道:“子义,当初你我在神亭岭交战的时候,你如果生擒我,你会杀我吗?”
太史慈笑着说道:“那可不好说。”说完,孙策大笑,赞叹太史慈的爽快,太史慈接着说道:“我俩交战之时,如果没有援军相助,你我这样战下去,能定输赢吗?”
孙策也笑着说道:“那可就不好说了。”众人大笑。
太史慈说道:“我有一件事想要请求明公。”
孙策笑着说道:“请说,我有求必应!”
太史慈说道:“刘繇新败,军心涣散,我想回去收拾残兵,以助明公,不知明公是否相信我?”
孙策笑着说道:“这正是我孙策所愿,今日若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太史慈想了想,说道:“那就……明日午时?”
孙策笑着说道:“好,今日你我约定,明日正午,带兵而还!”
太史慈说道:“大丈夫言而有信,请主公放心,子义告辞了!”说完,太史慈就准备离去。
程普、陈武、蒋钦急忙起身,拦住太史慈,孙策喝退众人。
。。。。。。。。。。
太史慈走后,孙策就在大营之外等候,吕范「字子衡」说道:“主公,只怕太史慈是有去无回了,这是放虎归山啊。”
孙策说道:“我看未必。”
黄盖「字公覆」说道:“主公和他并无深交,只怕他不会再回来了。”
韩当「字义公」附和道:“是啊,太史慈毕竟是败在我们的手里,不会回来的!”
孙策力排众议的说道:“子义是信义之士,他一定不会背我!”但是众人都不相信太史慈。
次日,众人依旧在营寨门口等候,孙策见到地上插着一根木棍,孙策问道:“这是干什么?”
周泰「字幼平」说道:“主公,当年商鞅变法的时候,就曾经立木为信,我们这是在效法前人,立此杆为信,等到正午的时候,看那太史慈是否回归。”
孙策愤怒的说道:“想要成就大事,第一件事就是用人,想要用人,第一件事就是不怀疑,如此忧心忡忡,怎么能取信?”孙策看着木杆,说道:“先父去世的时候,留下两件宝物,一件是那传国玉玺,我已经用它换来兵马,另一件,就是这把古锭大刀,我今天要立此刀为誓,我孙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太史子义是信义之士,到正午,子义必然回来!”说完,孙策拔出木棍丢在一旁,然后在原地插上古锭刀。
等到快要到日中的时候,还是不见动静。大帐之中,蒋钦有些坐不住了,说道:“主公,已经是现在这个时候了,还是不见太史慈归来啊,主公真不应该把他放了!”
韩当也跟着说道:“主公不应该轻信那厮,主公且看,他已至此,还不见踪影。”
“八成是早跑了!”宋谦说道。
孙策这才不慌不忙的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程普看了看天空,说道:“马上就要到正午了。”
孙策笑着说道:“各位不要着急啊,我和子义约定的是正午相见,时间还没到,怎么能断定子义不来呢?来,随我出去看看。”
众人来到营门前等候,陈武说道:“主公,时辰已经接近午时了,不幸说中了,这个太史慈不会再回来了。”
周瑜说道:“主公既然已经答应人家,我们就稍安勿躁。”
等到日中的时候,太史慈果然带着一千多人归来,孙策大喜,笑着说道:“人无信则不立,子义果然没有辜负我!”众人也都信服孙策。
孙策对周瑜说道:“公瑾,之前神亭岭大战之后,我将扯碎的战袍挂在帐中,众人不解,只有公瑾知道其中道理,今日当着子义和各位,不如讲明。”
周瑜笑着说道:“凡是英雄,在战场上逢敌对手,就是人生快意的事情,主公珍藏战袍,必然是为了几年神亭岭大战,这是第一。第二,主公继承先父遗愿,想要成就大业,就应该广招贤才,珍藏战袍,意在时时警惕,想要夺得天下,先收人才,第三……”
“且慢!”孙策叫停周瑜,“倘若有朝一日,子义前来投奔,我当和子义面对此袍开怀畅饮,岂不快哉!”于是孙策设宴,为太史慈接风洗尘。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