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八零:只属于你的童话 > 第118章 接机

第118章 接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八零:只属于你的童话!

傍晚时分,阳光穿过机场大厅的落地窗,照亮了熙熙攘攘的机场。

航站楼里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人在这个迷宫般的航站楼里往来穿梭,搬运着行李。

隔着窗户,可以看到远处宽阔的停机坪上,一架架巨大的客机整齐排列,仿佛一条巨龙静卧在蓝天之下。

“爸爸妈妈,想死你们了!”辛语玮看到熟悉的两人推着行李箱出来,迈步跑了过去。

“我们都想你!”林诗敏抱着女儿拍了拍。

“叔叔阿姨,行李我来帮你拿吧!”

傅裕林看着时间差不多,赶忙过来推着行李箱。

“你拿这个吧!”辛迪勇把林诗敏的行李箱递了过去。

“叔叔,直接住我们那吧,那边房子多住得下!”

“可以啊,正好明天去参观一下你们学校!”

林诗敏也就是在电话里听辛语玮说过自己学校如何如何的漂亮,让她一直很好奇史丹佛大学的样子。

“妈妈,我跟你说,学校特别大,明天咱们要是去参观的话,得骑上自行车,要不然走到天黑估计都没逛完。”

辛语玮一说到大学校园,就开始了滔滔不绝。

“有这么大吗?”

“明天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后,车子停在了绿荫草地的院子门前。

“你们这个房子不错啊!”辛迪勇推着行李,进了院子。

“还有秋千呢,这个是烧烤用的吗?”这小日子过得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爸爸,进来吧,天有点冷了!”

进入屋内,马上暖和了起来。

“叔叔阿姨,衣服挂在这!”傅裕林直接接过衣服挂了起来!

“叔叔阿姨,你们歇一会,咱们等一会就可以吃饭了,叶珺薇最近在学校比较忙,这段时间只有我和语玮在。”

傅裕林走向厨房,系上围巾,开始了中西结合的料理。

“叔叔阿姨,这边很难买到纯粹的中式食材调料,所以我们一般吃的都是改良版的,到时候尝尝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傅裕林在厨房忙活,还不忘给两人搭话。

“没事,我们不挑食,正好换换口味!”

两人早就从辛语玮那得到了提醒,所以就有了心理准备。

“爸爸妈妈,家属区那边忙的差不多了吗?”

今年的纺织厂已经正式倒闭。

在辛语玮提前通知的情况下,辛妈妈应该早就把那块地拿下了才对。

“已经拆了,现在那边的地基本上连在一起了,你的计划可以实施了!”

“耶,太棒了!”这可是她多年的夙愿。

“你怎么不问一下咱们现在住的地方怎么样了?”辛迪勇突然插话。

“哦,爸爸,咱们家那边怎么样了?”毕竟她出来上大学,已经离开好几年了。

曾经的湖景楼房这么快就被辛语玮打入冷宫了。

“哦,按照你的草图,加上你梁叔的设计,把那里打造成了古风一条街。”

“现在四合院旁边可热闹了,还好咱们安了真空玻璃,要不然你姥姥姥爷晚上睡觉,那可吵得睡不着!”

“是吧,还得是我当年有先见之明吧,要不然现在……”

林诗敏看到辛迪勇尾巴要翘起来,直接泼了一盆冷水,“是啊,建得这么好的房子,你现在也没住!”

辛迪勇摸了摸鼻子,“这还不是闺女不在家吗,到时候闺女毕业了还是会回去的,是吧?”对着辛语玮挤了挤眼。

辛语玮仿佛没接收到一样,说出自己的打算,“爸爸妈妈,忘了给你们说了,我想申请考研,所以短时间可能回不去了!”

“啊!”两人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接着对视了一下。

“哦,是该读研,你这个年龄出来也不好工作!”林诗敏对于辛语玮的决定,表示理解,“是吧,孩子还是要读书!”拽了拽辛迪勇的袖子。

虽然舍不得女儿一直异国他乡 但是开明的夫妻两,还是默契地赞同了辛语玮的决定。

“是啊,爸爸支持你的决定,你现在年纪小,就是要多读书!”

“叔叔阿姨,语玮可以吃饭了!”傅裕林端着盘子出了厨房。

辛语玮看见后,赶紧进入厨房帮忙。

“裕林,食材搭配很新颖,口感也不错,做得很好吃!”辛迪勇边吃边点评着他的厨艺。

“和叔叔的厨艺比还差不少,还要努力!”傅裕林谦虚回应,接着帮辛语玮挪动了一下她身边的盘子。

第二天,辛语玮和傅裕林骑上车子等待着和夫妻俩一起参观校园。

一进门,就是绵延几百米的高大的棕榈树夹道欢迎。

整个校园被郁郁葱葱的树林包围,与闹市区完全隔绝,散发出一股宁静和人文气息。

校园内的建筑都历史悠久,没有高层建筑,处处都是花园和广阔的草坪。

可以看到很多旅人三三两两坐在草坪上享受阳光,沿着校园道路漫步,看到教堂和罗丹的雕像作品。

在胡佛塔上,两人俯瞰整个校园和palo Alto的美景,留下了纪念。

辛语玮拉着爸妈在校园内的许多角落,留下了宝贵又独特的照片。

林诗敏一边逛一边不忘按下手中的快门,被美景吸引的同时,也想把女儿的生活气息通通装走,到时候在国内可以睹物思人。

一行人逛累了之后,在梅耶格林停下来休息。

林诗敏坐在长椅上,看着远处,突然想起了什么。

“哦,忘了跟你说,你的电动缝纫机,快要生产出来了!”

“妈妈,什么时候的事,没听你说过啊?”

电动缝纫机的研究生产,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发出来的。

“就是在股票认购证那一年,那么多钱除了完成了你那个二三十年计划,也不能什么都不干吧!”

砸在一个项目上,亏本了怎么办,更何况那个计划研究过后,回报率太低,短期内没办法产生收益。

所以想着搞点副业投资,可以让巨额资金不至于放在那里贬值,以后产业成熟之后,又能为大项目的花销源源不断输血,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这让林诗敏暂时想到了电动缝纫机,那个被遗弃好多年的空间“旧物”。

“收购了一个机械厂,让你爸爸的师傅负责管理开发电动缝纫机,经过三年,终于要实现量产了!”

黄石良师傅在机械这方面一直精尽手艺,没有松懈。

当时在纺织厂有些大材小用,现在在机械厂如鱼得水,已经再开发新的项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