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乾极品假太监 > 第二百四十八章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二百四十八章莫愁前路无知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乾极品假太监!

安小山不是读书人,所以说他很难理解读书人对于这位老人的尊敬。这位老人说话在读书人眼里圣旨还管用。

他也不是南方人,自然不知道这位老人在南方人的眼中那是神一样的存在。当年要不是因为有这个地位,他也不会被南方的皇帝给想办法驱逐出来。

“当年老祖宗曾经跟南萧的皇帝开玩笑,说南萧必亡于女子。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开玩笑,现在看来竟然是真的。”

关可清一边大着肚子给老祖宗夹火腿,一边开始开玩笑,这是在报复大长公主。

南萧的灭国就是因为茶陵王想要绑架大长公主南下,结果被安小山打穿了国门最后亡国了。

现在看来,南枭的灭亡是跟大长公主有关,真的是亡于女子了。

“哈哈哈……”

“其实这事就有点扯了。要说下面老夫自认还有两下子功夫,但这勘测国运根本就是扯淡。”老人家根本不占这个便宜。

“那年老人家可是真厉害,随口扯个蛋就算的这么准。”安小山说道。

“你们两个够了啊。这个时候非要拿我说事吗?南萧是多行不义早晚得灭亡,跟女子有什么关系?”

大长公主不乐意了。哪个女子被比作红颜祸水也不太开心?

“嗯,大长公主说的对。一国之灭必有原因,从来都不是因为女子。但是这帮男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没用归结于女子身上,古往今来这女子背了多少锅?”

老头嘴里咀嚼着一块火腿,品尝着其中滋味迷醉的说道。

“我当年之所以说南萧毁亡于女子之手,其实是嘲讽。南萧的文人有才归有才,但是总爱拿女子说事儿,这是其陋习。”

老头吞下火腿之后,摇头晃脑的说道。

四个人一桌吃饭,李卓只能忙来忙去伺候局。谁让他在这里辈分最小。

信子羊是老祖宗,大长公主身份尊贵,安小山是义父,而关可卿算是义母。他岁数第二大辈分最小。所以只能伺候局。

几个人吃饭也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谈论的热烈。

“对了,你也是诗坛魁首,你那书房摆设的怎么一点雅致的意思都没有?”

老人家突然间想起来眼前这位定位王做的几首诗,他是着实的喜欢呢。

“哎哟,老爷子,您这话应该出去跟您那些徒子徒孙说。别的事儿我还真不在乎,要说当个诗坛魁首,我还是乐意之极的。”

安小山一听到这个话题来了兴趣。

“可别这么说,那是大乾的读书人,你的名声在江南那可是家喻户晓。江南的读书人佩服的很。要不是因为你是个太监,江南不知道有多少少女哭着喊着过来找你。”

这个时候关可卿痴痴的一笑开口了。她先是被安小山所救有了好感,后来也是不可救药的,沉迷于安小山的才学里面。

“历史不会随便遗忘一个人,几百年之后你的诗词必然家喻户晓,好的东西,好的文字,没人愿意忘记。”

老头评价着说道。

“来来来,把你做过的诗词全都背诵一遍,让老夫佐酒。”老人家来了兴趣。

安小山一看这文人果然不一样,您看看这位老人家就这诗词就能下酒。

这事关可卿最愿意干。他一手一手的把安小山的诗词全都背诵了出来,每到精彩之处,老人必然手足蹈的拍桌子,然后干一杯。

干杯之后还要尽情地点评一番,仿佛唯有这样才能完整的拒绝这精妙之处。

关可卿和大长公主也极其凑趣,她们要把这位老人的点评记录下来,籍录成册,那可是名传千古的东西。

就算是不想着名垂千古有这位老文宗的点评,那也可以成为镇家之宝了。以后谁还敢瞧不起安小山?

谁家能拿出来文宗点评的诗词歌赋。

很快安小山做过的诗词就全都背诵完了。不过老人家依然意犹未尽。

“痛快,痛快,定北王可还有新的应景诗词佳作,来一首让老夫过过瘾。”老人家直呼痛快之后,还要一首诗。

“应景的?”

安小山说着,看到窗外天色阴沉,雪花开始飘散下来。不经意间看到了李卓。

“送李卓一首吧。”安小山突然说道。

“我?哦,多谢义父,还请义父赐诗。”李卓赶紧说道。

他还真有几分期待,要知道义父的诗词之名天下皆知。而且送的人特别多,比如关可卿姑娘,比如大长公主。

都是送完了之后,然后……

李卓有种不好的感觉,貌似以前义父送诗词都是女子啊,送完之后……

他看了看两位的肚子,感觉特别的别扭。义父送我诗词是啥意思?

关可卿和大长公主立即兴奋了,安小山可是好久没做诗了。自从把两个人骗到手之后,好像就不怎么上心了。

今日难得有诗词出现,当真是太好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安小山信口先说出两句,也算是应景。

“嗯,不错,应景而且笔触简洁景色辽阔。”老头辛子羊摇头晃脑的说道。

李卓也觉得写的不错,不过并没有惊艳的感觉。关可卿已经兴奋的握紧了筷子,她知道自己男人的才学绝不会出普通的作品。

安小山停顿了一下,假装思考一会儿,然后缓慢的吐出了最后一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原来叫别董大,是一首送别的诗。不过送给现在的李卓也正是合适。

李卓现在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天怒人怨,被整个京城的权贵恨死了。虽然现在被叫做万家生佛,但是以后究竟怎么样真的不好说。

莫愁前路无知己,这个前路可以指董大离开的路,也可以指现在李卓的未来。

未来史书上怎样记载李卓?他做的事情是不是对。后人如何评价他?

安小山给了明确的答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是告诉李卓,你必然将名垂千古。

将来有一天天下人都会给你拍手叫好的。

李卓也是读书人瞬间就感受到了安小山的拳拳之意。他的眼睛红了。鼻子也酸了。

这首诗是对他做的事情的最大的肯定。

李卓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命,但是作为读书人,他是在乎自己的身后名的。

这首诗他听出了义父对自己的认同,他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三番两次得罪义父,但是义父依然站在自己这边。

这不是利益上的认同,而是一种价值上的认同,他认同李卓为着天下人做的事情。

辛子羊摇头晃脑的品味这,诧异的看了安小山一眼。这诗写的朴实,但是绝对大气。

而且满怀了美好的期许和祝福。

更重要的是他从这首诗里面听出来,安小山一定会给李卓一条活路。

“义父……”李卓扑通一下跪下了双手举着酒杯嚎啕大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李卓受过太多太多的煎熬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孤独的持刀者,他一直以为自己身前都是敌人,而身后是万丈深渊。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自己还有一个坚实的靠山。

“没用的东西哭什么?”老头没好气的说道。

“老祖宗,我实在是忍不住了。这些年我过得好苦啊。”李卓说着竟然泣不成声。

“行了,好好吃个饭,你哭什么去?一边墙角哭去。”老头子没好气的说道。

“哎……”李卓十分听话的站起来,端着酒杯躲到墙角呜呜的哭去了。

“你对李卓的期许是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你对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吗?”

老头子觉得诗词意犹未尽,又问到了安小山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我?”安小山犹豫了一下。

“了却天下事,何计身后名。”他脱口而出。

“洒脱,大洒脱啊。好一个‘了却天下事,何计身后名’!”

老头子非常高兴,拍着桌子说道,这句话里面透露出来安小山的决心和洒脱。

未做正确的事,可以不计手段。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只要结果是好的,什么手段根本无所谓,更加不为名声所累。

这有点佛家修心的意思了,一切只问本心不计手段。

老头子好像找到了知己,一般接下来就是老头子开始劝酒了。他喝一小杯,就让安小山喝一大碗。

安小山觉得不公平,但是架不住左右护法大长公主和关可卿这两位孕妇绝对是胳膊肘往外拐。

很快他就喝多了。啥人也搁不住这么灌啊。

当然老人家也喝趴下了。立即有两个贱妇抬着软兜,把老头像大马猴一样给兜走了。

至于安小山被抬到了卧室里面。

打发走所有的用人之后,大长公主和关可卿悄悄的来到床榻之上。两个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面看到了兴奋。

当然两个孕妇是不可能有什么坏心思的。

“相公,作诗了,到你做诗了,来一首咏梅。”关可卿摇着安小山的手臂说道。

“别闹,我都罚酒了还做什么诗。”安小山翻身嘟囔着。

“快点,大家都喝了,到你做诗了。”关可卿不客气的说道。

“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安小山嘟囔着。

关可卿和大长公主兴奋的点了点头,赶紧记下来。

“相公,你给妹妹做了一首,我的那,我不依……”大长公主为了诗词也是拼了,竟然开始撒娇。

“好好,都有……都有……”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安小山又嘟囔了一首,大长公主和关可卿兴奋的记录下来。

“哎呀,王爷,下雪了,来一首咏雪的么?”关可卿看大长公主撒娇管用,也开始撒娇。

“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安小山不胜其烦之后说道。

大长公主一下子笑喷了。

关可卿没好气的踹了安小山一脚,什么黄狗白狗的,这是什么诗,简直是……

“江上一笼统……”大长公主开始记录。

“你不要记……”关可卿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