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报刊社邀请去北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男轻女?带着女儿离婚不过了!!
中考结束,就是暑假,接着就是高考。
高考期间,中考成绩也出来了,苗苗没能考上师范,这时候的师范生太难考了,毕竟出来就能拿编制,但可以申请县城的高中,其实镇上也有高中,叫六高,考不上县城的一高二高三高什么的,就会被分流到周边镇上的高中读书。
芙林镇是六高,另一个镇是七高。
舟舟的分数进了一高,苗苗去了二高,铁蛋和牛牛则留在镇上的高中读,其实这已经让他们的妈妈很惊喜了,原本以为孩子是考不上高中的,虽然萧槿给他们补习后有了点想法,但不敢打包票一定可以上高中。
牛牛和铁蛋的父母得知儿子能上高中后,在家里请了亲戚朋友过来吃饭庆祝儿子有高中上了,开心的事当然要庆祝。
至于舟舟和苗苗家则较为低调,离得近,私底下两家聚在一起搓了一顿,算是给孩子庆祝,免得被村里人说张扬。
萧槿这个补习老师也被几个补习的家长塞了不少吃的用的,有油,米面,这个时候给别人家送米那真是很贵重的,自己家都舍不得吃几顿米饭,何况是送人,一般送个糖包,两瓶白酒就算是不错了。
说到这个白酒,萧槿有一天去镇上逛了传说中供销社,发现里面的茅台……
特别便宜……15块一瓶。
当然对于现在的物价来说也不便宜,但是对于写文有稿费的她来说,真的好便宜,尤其是她在后世知道茅台后面有多贵,还限购。
她就忍不住买了两瓶。
其实她不爱喝酒,也不怎么喝酒,品不出酒的好坏,但作为00后,她只在家里长辈宴席上看到过这个东西,但那也是长辈喝的,小辈们,尤其是还在上学的小辈,父母是不让碰酒的,所以她迄今为止都没喝过传说中的茅台。
在供销社看到茅台后,她就买了两瓶,抱着品品传说中死贵硬贵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存在。
那天庆祝舟舟考上一高,家里就开了一瓶,除了小孩子,他们成年人都来了几口,萧家姊妹的堂弟和叔叔婶婶也在。
萧槿是第一次喝白酒,除了觉得刺嗓子,并不能感觉到这个东西有多好喝,但是看到叔叔婶婶还有萧弘宇和堂哥,以及陈云芝都说这酒好喝,绵密清冽什么的,用词还挺那个,她就觉得,可能好酒就是这样,不论是什么时代,懂酒的人就是能感觉出来酒的好坏。
她拆开之前还特意把茅台酒倒到小酒壶里,所以家里喝酒的都不知道这是茅台,但他们就是品出了酒好,和平时喝的那种在小卖铺买的散装白酒不一样。
也是后来萧槿才知道她买的是五星茅台,53度,这个在后世可以卖到几万块一瓶,极具珍藏价值。
她不了解酒,只是知道这种酒后来要买好像是两三千?
反正知道会升值,就算不升值,以后拿出来给家人朋友喝也挺有面。
所以在并不知道能卖好几万的前提下,萧槿开始了定期去供销社买茅台的习惯。
她寻思多屯点,以后总能派上用场。
但供销社并不是经常能拿到茅台,尤其是这种小镇子,舍得买茅台的人不多,有钱买茅台的也不会有那种靠酒赚钱的想法,所以萧槿算是捡了漏,每次她去逛供销社,就能拿到,也不多买,一次就两三瓶。
别人问起来就说家里有老人爱喝这个,所以定期买点给老人送过去,一个月至少去一次。
弄的萧槿和供销社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那男人也就比萧槿大五六岁而已,知道她是镇上开批发店萧弘宇的妹妹,颇有些重新认识萧家实力的感觉。
这算是个小插曲,来到这个世界后,萧槿养成了囤货的习惯,刚来那阵吃的不好,现在就喜欢家里搞一排腊肉挂着,种的粮食不够吃就去镇上买米买面回来,反正不能没东西吃。
7月初期,也就是高考那段时间,萧槿收到了来自报刊社的信件,是邀请她去报刊社参观并签名出版书。
报刊社在北京,她的长篇连载这个月刚结束,热度非常非常高,读者来信更多了,多到报刊社都放不下!
自从签了合同后,萧槿就收到了报刊社的稿费,那边也会定期汇报长篇出版的校对问题和出版进度,没想到这么快就发来信件,希望她可以去参观报刊社,出行住宿全部报销。
老实讲,萧槿还是挺想去看一看这个时期的北京是什么样子,她虽然去过很多次北京,但那都是21世纪的北京,和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尤其她在这个小村子待了两年了,想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情很强烈。
但是她在了解过这个时代的治安比较混乱后,又不敢独自出门,弱女子出门,遇到那种拉帮结伙的歹徒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是得有人陪着。
但是哥哥和嫂嫂要看店,堂哥的媳妇马上就要生了肯定走不了。
萧槿也愁,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算带上防身武器,没准还会被人家抢了。
出门在外防人之心不可无。
萧弘宇知道这件事后,说什么也要陪着,他不放心妹妹一个人去北京,尤其他自己出去都叫上堂弟跟着,怎么可能让妹妹一个人去,现在的火车站可乱了。
周慧妍听到妹妹的顾虑,直接拍板说:“怕什么,最近刚进了一批货,慢慢卖就是了,一个人看店也是看,忙不过来我就早点关门,有什么事能有妹子的事重要,别说你哥了,就是我都不放心你一个人去外地,就算是大北京也不行。”
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不仅萧弘宇陪着,萧弘宇的小舅子也一起,小舅子和萧槿差不多的年龄,有一把子力气,听说是去北京,不需要他花钱,那是十万个愿意,还能去见世面,有啥不愿意的。
这便暂时定下了这个计划,去北京的时间拟定在八月下旬,因为八月中旬才能印出来,印出来后还要再检查一边,做实体校对,有什么问题还要再修改重印的,这个时候对出版物的要求很严格,有错字会扣校对老师的工资,能拿到市面上卖的书必须得没有任何纰漏,所以便把萧槿的邀请时间定在八月下旬那几天。
等到临行之前,也就是买火车票的前几天,又加入了一个新成员。
沈词,他考上了北京大学,沈敏敏带着他来萧家借学费和生活费时,陈云芝听到也是那个时间,想着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个胆,也能互相帮衬着,就问萧槿到时候几个人一块。
萧槿和陈云芝想的一样,多个人多个伴,有什么不行的,还热闹。
沈敏敏一听萧家人也要去北京,时间还差不多,简直求之不得,她作为母亲,也忧虑儿子一个人去北京的事情,但村里就这么一个考到北京大学的,上哪儿找伴去,同班同学里也没有的,如今知道萧家人也去,连忙让儿子也一道走,虽然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天。
“那就一起”萧槿拍板,并对沈词考上北京大学这件事表达了恭喜,“这学校很好,你很优秀,去了学校要好好学习。”
一旁的沈词看向微笑着恭喜他的萧槿,“谢谢。”
沈敏敏对于儿子沉默寡言的性子似乎很是苦恼,一脸抱歉地说:“这孩子从小话不多,不会来事。”
萧槿摆摆手,十分理解地说:“孩子嘛,正常,这个年龄段的都不爱说话。”青春期嘛。
就这样,三人行变成了四人行,队伍壮大后,萧槿一点都不担心这次出门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