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男轻女?带着女儿离婚不过了!!
萧母在外面晾菜,准备把这些腌制成酸菜,刚忙完,她听到屋里妞妞和萧槿说话,从外面走进来看到女儿坐在椅子上翻纸箱子里的书,下意识说:“这些一直给你收着没卖掉,想着你下次回来想看了还能看。”
萧槿扭头看一眼萧母,解释说:“谢谢妈,看到这些就想到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
萧母感慨说:“那个时候家里太困难了,尤其是你爸走了,妞妞又小,家里当时粮食也不多,都没多少能让你带到学校换粮票,开支太大,也就只能供你读到高二,没办法的事。”家里的日子也就近两年才慢慢好起来,没有那么困难。
萧槿安慰她说:“都过去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已经够我用了。”这个年代能上完初中都不错了,她最起码还读到高二,算是高学历,至于大学生那属于凤毛麟角。
“饿不饿,等你嫂子和哥哥从田里回来,我再炒菜,稀饭已经煮上了。”
“不饿,中午吃了一碗半,没那么快饿。”
“谁说的,你现在在奶孩子,我当初生下你的时候,没一会就饿,你等着,给你炖的水蒸蛋马上就好,还加了点糖。”
虽然穿到的是农村,体会到了婆家人的无情和刻薄,可回到原主娘家又让萧槿感受到了温暖。
她妈从厨房端来水蒸蛋时,她看着一边做作业的妞妞,并不避讳母亲,大大方方的跟妞妞分享。
自从农村允许养家畜后,很多村民都在家里养了鸡鸭,吃蛋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因为要交公粮的缘故,剩下的一部分还要挑好的留做种子,粮食有时候会有些不够吃,得结合其他农作物一起。
妞妞看一眼坐在门口摇着扇子的奶奶,偷笑着赶紧吃一口小姑姑递过来的鸡蛋,滑嫩香甜,可太好吃了!
姑侄俩你一口我一口的把一碗水蒸蛋吃完了,汤也一口不剩,本来萧槿还要给老母亲分享,但老母亲拒绝了。
“我不吃,我嫌鸡蛋腥。”
那个年代过来的老人怎么可能嫌弃鸡蛋腥,有东西吃都谢天谢地怎么会嫌弃食物有味道。萧槿看得出来老母亲只不过是想让孩子们多吃点罢了,另外就是口腹之欲没有孩子们重,愿意她们多吃点,她心里也开心。
“你们吃,之前攒了一筐鸡蛋,本来是准备提过去给你坐月子用,现在也用不上了,咱们自己吃,等舟舟回来了,明天我做个青椒炒鸡蛋,大家吃个够。”萧母拿着针线筐,在鞋垫上绣花样。
妞妞一听,开心地欢呼。
“好啊好啊!我最喜欢吃鸡蛋了!”其实不是最喜欢吃鸡蛋,她什么都喜欢吃,萧槿在这个家这么久,就没见到有人挑食。
只是鸡蛋不经常吃,便显得诱人起来。
吃了点水蒸蛋后萧槿查看妞妞的作业,确定写得没什么问题,起身去东屋看圆圆,同时拿出之前抄下来的投稿地址还有一些简单的投稿要求。
这个年代的稿费千字普遍只有15到60块钱之间,看似不多,但对于这个地方的收入水平,一旦有一篇过稿就能大大的改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对于没名气的新作者投稿,千字最多给到15到20,除非有点名气或者出版社比较财大气粗,才会给到20块以上,过稿次数多也会进行调整。
不管是15还是20,萧槿都不嫌少,这个年代的15块能买太多东西了!
好多工人现在的工资水平也不过30块钱一个月,农民收入就更少了,今天她哥以为她要买东西,一下子拿出1块钱,她都觉得好奢侈,一颗糖论分买,一块钱真不少。
但凡她能过一篇稿子,家里就能吃上肉了!
萧槿没急着创作,而是研究投稿方向,比如说《故事大王》,要的是童话故事,小动物拟人化后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是以小朋友或者青少年视角写的冒险故事,亦可以是亲情友情相关,反正不要爱情。而《读者文摘》喜欢的是挖掘人类心里的真善美,反正就是写鸡汤,感情之类的。
再比如《故事会》,耳熟能详的火车读物,更具趣味性和多样性,有悬疑,有民间小知识,有些则很荒诞夸张,每一本杂志对自己的定位都不一样,要根据定位来研究写作方向和故事。
除了杂志可以投稿,还有报刊,社会新闻也会刊登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长篇是以连载的方式刊登,如果反响好,等到连载结束也会集结出版。
她研究了一番每一本杂志和报刊对投稿的要求后,才拿笔在稿纸上写下了第一句话。
书写不像在电脑上写完了发现有错字直接改,她得每一字都好好斟酌,免得觉得这里忽然写的不合适,那个地方词汇用错了,总不至于画个煤球写下一个字,写到一半直接换纸张写又太浪费。
她目前一分钱都没有,得节省。
她写的第一篇短篇是投给《故事大王》的,以小刺猬和小羊为主角,拟人化后在森林里发生的故事,当然也少不了反派狐狸或者大灰狼做点缀。
萧槿觉得写童话故事相对来说简单好操作一些,所以先写的这个,字数上保持在三千字以内。
她没有一篇一篇投,打算直接写好几个短篇到时候一起放到邮箱里邮寄出去。
第二个短篇写的是《故事会》,选择的是书写海外文学,有个栏目是鉴赏海外文学,她可以把看过的海外故事翻译出中文标明作者后投递过去。
她学习英语阶段,看过大量的原文小说,长篇短篇都看,几乎可以说是脑内自动小书库,随便翻译一篇就能投过去,这个对她来说最简单,故事情节都有,她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来,表现出风趣幽默,让人看完会忍不住会心一笑,附和栏目风格就够了。
显然萧槿做事很严谨,精准定位每一本杂事的约稿要求,分门别类的写出他们想要收的稿子。
只是太久没用笔写字,颇有些不适应,好在写着写着就越来越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