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空间:无痛养崽,我在古代做美食 > 第250章 给贵人治病,两县夏收

第250章 给贵人治病,两县夏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空间:无痛养崽,我在古代做美食!

霍启君要去应付各位大人,接待这些家眷的事情就交给了霍思佳,还将施妍叫了回去帮忙。

施夫人半年时间没见女儿,一见面就心疼的直流眼泪。

施妍安抚了好一会才控制住情绪。

来的家眷都认识施妍,有些身份比她高,有些不如她。

当初施妍学医的消息在她们圈子里传开以后,褒贬不一。

知府夫人还专门叫了施夫人去说话。

至于她们说的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妍丫头过来,帮我看看。”知府夫人是个看着跟霍启君差不多大的妇人,但实际上还比霍启君大几岁。

“夫人,不可……”她身边的丫鬟阻止道。

知府夫人还是一副和蔼的样子:“有什么不可的,妍丫头你又不是不认识,她既然学医,那我便来试试她学的如何。”

施妍也不迟疑,大大方方的走过去为知府夫人把脉。

片刻之后,她收回手,眼睛看向知府夫人:“夫人最近是否经常感觉胸口绞疼,说话喘不过气,总是嗜睡,且睡不好,会梦中惊醒,醒来大汗淋漓,浑身没劲。”

知府夫人和身边的丫头均是一惊,确实如施妍所说。

“这种情况已经有月余了,大夫说是惊寒引发的心症,需要静养。”

施妍摇摇头:“不对,您这是先走的心症,再有的惊寒,静养没错,但不可日日不出门见风,否则会头晕目眩,没有胃口吃东西,身体越来越弱。”

“若是心症再犯,会伤及根本,很严重的!”

众人听得一惊一乍的,尤其是知府夫人,脸色已然差了许多。

但施妍还没说完:“病因寻不对,这下的药也就有问题,是药三分毒,药吃错了,会更伤身体。”

“若我没猜错的话,给您看病的大夫应该是去了两次,第一次的药方里缓解心症的药材为主,而第二次换了药方,则以治疗惊寒为主了。”

“大夫认为您身体受惊且被寒气入体,所以需要热性药物驱走寒气,达到治疗的效果。”

“殊不知您的心症才是导致寒气入体的原因,心症未治,只治寒气,就像冬天还未过去,就想用热水融化所有的冰一样,殊不知一盆盆热水泼上,冰没化,热水也结了冰。”

“水越多,冰越厚,永远化不了!”

施妍的话比喻的简单形象,所有人都能听懂。

听懂之余也是震惊无比,竟然有人敢给知府夫人用错药,是不想要命了吗?

室内一片安静,

知府夫人脸色很难看,她身边的丫头也是一脸惊慌。

若真如施妍所说,那她家夫人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

“妍丫头可有治疗办法?”知府夫人问道。

丫鬟惊呼:“夫人?她才学了多久的医?她哪里有什么办法?”

这话一出,施家人心里有些膈应,这不是瞧不起人么?

反观施妍一脸淡定:“夫人若是不放心我,我可以请师父过来给您瞧瞧,我师父行医数十载,这些病症对于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丫鬟听闻立马附和道:“依奴婢之见,不如请施小姐的师父……”

知府夫人看她一眼,丫鬟立马噤声。

“妍丫头不怕,我信你,如何治你说了算,出问题我自己承担,不会怪罪你和你的家人。”

施妍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谢夫人信任,小女一定全力医治夫人!”

知府夫人不是她医治的第一个病人,但绝对是最有分量的病人。

只要治好她,以她的身份,足够帮师父打开知名度,好好宣传一下了。

夜里知府大人得知白天的事情,立马紧张起来。

他们是少年夫妻到今日,最是看重彼此。

如今妻子的身体有大问题,他是最担心的。

“施家那丫头还有这本事?”

知府夫人叹了口气道:“那丫头也是个命苦的,先前被退婚的突然,我都不知道,如今她学医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瞅着那丫头学的是不错的,而且我这病症她全都说对了,是有点本事的,不如就让她治。”

知府大人还是担心:“她到底年轻,学医时间也不长,咱们还是小心为上。”

知府夫人也不犟,为了让丈夫安心,答应了他再找大夫来诊治的意思。

连夜找了几家医馆的大夫,有的说的跟之前一样,只有极少数说的跟施妍一样。

最终夫妻俩还是选择相信施妍,毕竟她的师父在这县城里太出名了!

客栈的动静,周县令很快就得到消息,继而告诉了霍启君。

霍启君听了也一笑了之。

说起来,谁都不会信一个学医半年的女子,会这么厉害。

当初要不是9号开口,她也不会同意施妍留下来。

如今看来,还是9号的眼光好。

知府夫人的治疗方案很快便定好了,由施妍负责。

为了治病方便,知府夫人便带着丫鬟入住了霍宅。

一开始丫鬟还觉得乡下人家不好,脏乱差,哪里能住?

待她们住进客院以后,便瞬间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屋子里太凉快了,而且白天感觉凉快舒适的温度,到了夜里也不冷,总之是很舒服的环境。

舒适的环境加上对症下药,知府夫人的身体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大山村夏收时间持续的不长,半月左右便完成了。

府城来的官员大多都在大山村参观,也有分到其他村去。

等到两县的夏收数据出来,直接震惊了众人!

总产量是去年的五倍,且全都是颗粒饱满。

按照之前的规定,每户每亩地需要上交二分地的收成,作为当初秧苗的费用。

一开始百姓收了这么多粮食,并不想上交,有脑子灵活的算了一笔账。

每年三成的赋税,只有秧苗费用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对比,众人皆是后悔不已。

早知道这水稻的产量如此高,宁愿继续交赋税,也不愿意交秧苗的钱!

如今知府大人就住在霍家,那些拿着大刀的护卫看着就吓人。

如果因为自己说不算数,被关进大牢就得不偿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