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红楼:连中六元的我成了冠军侯 > 第207章 宣文帝:真乃国士之言

第207章 宣文帝:真乃国士之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红楼:连中六元的我成了冠军侯!

正如西陵县的知县刘县令先前所想,这县试第四场收上来的卷子他刚点过了份数,还没来得及打开看一眼,就被陈庐派来的人收走了。

乐天的他只能在心中强行自我安慰:收走就收走罢,老爷我还不稀得看呢。

一旁的教谕早已是目瞪口呆:“这,这什么情况?卷子怎么被他们收走了?”

刘县令拍了拍对方肩膀道:“兄台啊,那贾景岳所着的《少年中国说》你可读过?”

“这是自然。”

“那你当知其中一句,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刘县令叹息道:“你我能一览奇花盛放之前的奇貌,便该心满意足了!至于后面的,就留给上面的大人们吧。”

说罢,他负着手在甲一号考房面前打量了半天,方才慢悠悠的离去。

独留下呆若木鸡的西陵县教谕。

#

#

另一侧,从刘知县手中拿过试卷的小吏一路疾驰回到了内阁处。

而陈庐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从小吏手中接过试卷,陈庐转身就朝着宣文帝的御书房走去。

他年纪虽大,但精神矍铄,脚步稳健不见多少迟暮。

第四场县试里大化之治的议题,是他和皇帝在先前共同拟定的,对于贾瑜会有如何的回复,陈庐自己内心也是期待的很。

上书房里。

宣文帝在舆图前负手而立,静静观看景朝如今的大好河山,陷入了沉思。

这是九边在过完年后新呈上来的舆图,上面更新了边塞诸多势力的动向。

可以清晰的看见,自东而西从辽东为始,依次过宣府、太原,一直到甘肃,九边防线如同栅栏一样,将整个草原阻拦于国境之外。

边界之处敌我军力犬牙交错,一时之间难分高下。

“陛下,首辅来了,就在门外。”

夏守忠的轻柔嗓音打断了宣文帝的思绪,他哈哈一笑道:“想必是景岳那边考完了,快宣陈相进来。”

陈庐接到通传,手拿试卷进了书房,沉声道:“陛下,西陵县县试已经完了,这是臣刚拿过来的卷子。”

皇帝接过卷宗,只见上方的封口处完好,心底更是满意。

显然,在他之前还没有人看过其中的内容。

他拆开封口,坐在甲一位置的贾瑜文章赫然就是在第一张。

宣文帝对于最前处的经史子集等题目毫无兴趣,只是匆匆扫了一眼就直接翻到最后,观察贾瑜的文章。

“天下以一人为主,人君以一心为主,善心者万化之源,万事之本也!”

开篇明义,贾瑜直接点明大化之治的根源,在于人君,也即是皇帝的统治。

宣文帝心中果然一动,带着些许认同的情感接着往下看去。

“圣人奉天,而主宰天下之大。举外攘之功,夫岂可以一日而或废哉?然求其要,不越乎爵赏、刑罚、选将、练兵之四者耳。”

贾瑜虽然参加的是文官科举,但他明白这次的题目本质上是皇帝在向自己问策,所以无论任何回答,都不能逾越自己的武勋本分。

实现大化之治固然要文武兼重,但他万万不可以越俎代庖,说什么刷新吏治的文官权责。

所以他在文章最先的开头处,就点名此篇为攘外之作,以求稳妥。

文章的内容也仅限于爵赏、刑罚、选将、练兵等四个方面。

这是他作为景朝的国朝武勋本分之所在!

只要就事论事,就是理所当然,任何人都说不得他!

“夫爵者固所以待有功,刑者固所以待有罪,此二者勿复多言,圣人诚知之矣。”

“然孙子有言: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临阵换将,终有白起坑四十万赵军,秦一统天下。”

“淝水之战,苻坚草木皆兵,优柔寡断,遂有东晋趁胜北伐,一收黄河以南之故土。”

在一些常见的奏对之中,臣子绝不会轻易的表述自己观点。

通常都是先举例历史上的典故以为证据,先加强语句气势,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贾瑜举长平、淝水两例,就是要告诉宣文帝选将之重要性。

“何以选将?臣愿陛下心唐虞三代选将之心,而又精神以感召之,气类以招徕之。投之胶轕繁剧之地,以观其智,置之艰难险阻之中,以观其才,何忧乎智愚之混淆、同类之忌蔽哉!”

这一段,则是贾瑜正式陈述选将之标准。

他的用词格外慎重,字里行间虽没有明说,但都表达出来一个意思。

为将者与为君者,当意气相投,志气相合,神气相似!

貌合神离,那是绝对不行的!

在此之下,还要选择有成绩,有能力,有表现的将军。

不能鱼目混珠,将庸人贤才二者混为一谈。

可以说在他这几句话里,直接就将朝廷里混吃等死的武勋们排除了一大半.....

毕竟景朝内部承平二十余年,除了那些上一辈的老将军和几位边关守将,朝廷中央哪里有几人符合这样的标准?

如水溶等人,让他纸上谈兵可以,但要是真的派出去打仗,只怕自己都心里没谱。

宣文帝微微颔首,这登基十年来的力不从心,让他对此是万分的感同身受。

“何以练兵?臣愿陛下心唐虞三代练卒之心,宽杂征以恤之。其练卒也,成周之制,春夏有协旅操演之教,秋冬有治兵大阅之习!”

“以兵马司之例证,臣入主以来每日一操,始有令行禁止之象。”

关于练兵这里,贾瑜所写的便不是太过详细。

毕竟宣文帝不晓武事不下基层,就算自己说的天花乱坠,皇帝也未必能有多少体悟。

还不如用刚出了风头的五城兵马司作为举例更有说服力。

而皇帝当时也是亲自在场,对于实际效果如何,肯定是深信不疑的。

宣文帝目光沉凝,对于贾瑜文章不敢有一字一句错漏,从开篇一直读到此处简直一气呵成。

这洋洋洒洒的文章,恍若午后阳光落在他的身上,让他顿感舒适惬意。

在向下看时,贾瑜则笔锋一转,开始陈述如今景朝对外之方略。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故臣试言今日我朝之平边战略重心,不在于辽东女真,不在于江南倭寇,而在太原宣府之鞑靼!”

而再下面,就是贾瑜为靖北边而书就的具体的六条国策。

其中文字详实,条理分明,逻辑清楚。

宣文帝看完之后,顿时茅塞顿开。

一字不落的看完这份堪称景朝的‘隆中对’后,宣文帝脸色潮红,原本古板干瘪的脸颊也染上红晕。

他的心情此刻好似那海上的巨浪,心潮澎湃之际,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

猛的一拍桌子,宣文帝意气昂扬道:“真乃,国士之言!”

pS:本篇里参考的是明朝的两篇状元卷文录,分别是正统十三年的彭时和嘉靖朝二十六年的李春芳,其中些许出入,考究党求放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