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女主不光长了嘴,她还会造谣 > 第186章

第186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女主不光长了嘴,她还会造谣!

从公社回去的路上,陈述一直委婉地劝。

发现梁靖坤的心思后,以前被忽略的东西就变得特别明显起来,最直观的是梁靖坤的性格影响,他变得沉默了很多。

虽然以前话也不多,活跃气氛的都是陈述,但梁靖坤总体上是个阳光开朗的人。

可现在梁靖坤跟阳光开朗两个字根本不搭边,他总是沉默地在做自己的事。

本来陈述之前都是疯忙的,都没怎么顾得上梁靖坤,发现他不对后,尽量挤出时间跟梁靖坤呆在一块。

还特别注意不在梁靖坤面前提裴照临。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梁靖坤冲陈述笑了笑,“我也知道不会结果,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心,你让我把想做的做完。”

想到什么,梁靖坤又道,“你也不用为了我跟裴照临刻意保持距离,他人挺好的。”

陈述帮着把东西搬到废品站的三轮车上,“你发现了?”

梁靖坤翻了个白眼,他只是闷头做自己的事,不是傻了,陈述最近那么明显的变化,他怎么可能察觉不到。

“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自己想办法克服,不关他的事。”梁靖坤心里什么都知道,就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

别说裴照临看着跟谢泷西没什么了,就是真的有什么,也轮不到他来泛酸置气。

“我现在就想,做些能做的,做完我心里就舒服了,至于感情的事,交给时间吧。”

等谢泷西真处对象了,可能他就能放下了。

现在也不能说叫他不喜欢他就可以做到不喜欢,不惦记,那不现实。

“你能自己想明白就好。”陈述也松了口气。

想劝梁靖坤别做太多吧,但梁靖坤又这样说,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劝。

他总觉得做得越来陷得才会越深,梁靖坤现在应该做点别的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才对。

两人把电视机拉回大队部,梁靖坤在大队部组装调试,陈述去谢家请谢奶奶,还有别的爷爷奶奶过来一起看电视。

“哎哟哎哟,这小盒子里真有小人啊?”爷爷奶奶们满脸惊奇,还有爷爷背着手去大木头盒子后头找人,以为是梁靖坤他们在变什么把戏。

小孩子们就更热闹了,扒在电视机面前不肯离开。

大家对盒子里的小人都很新奇,但是小人总是呆不长久,没几秒钟就闪起了雪花。

等到画面终于稳定下来,声音调大一些,大家才发现,大木头盒子里的小人是在唱样板戏,当即就有人跟着哼了起来。

可惜没看多久,电视就变成雪花一片,梁靖坤再怎么调,也调不出画面,只能就此作罢,明天再试。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爷爷奶奶们知道他们大队有电视机了,叫电视机的大木头盒子里还有小人唱戏,这不得找别的大队的亲家,亲戚,好好炫耀炫耀。

就是谢奶奶,回家第一件事,也是让谢淙北写信,告诉谢泷西大队有电视机了,好看!

“我去看了一眼,我们看着还好,这些老头老太太,几个看得清里面演什么,就是听呢。”谢二婶笑着跟刘春华八卦。

刘春华也笑,“那也稀奇啊,听说妈和小姐妹约了明天去看戏呢。”

现在地方上不让唱戏了,等上面的剧团下面演出,那还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呢。

谢奶奶平时没少念叨以前赶场的时候,场子里搭的戏台子,那是逢场就有啊,现在都好多年没见到了,想得慌。

一大把年纪,黄土埋脖子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好好看场戏。

现在有电视机了,谢奶奶新鲜得很,尤其是听梁靖坤说每天都有戏曲节目后,就激动得厉害。

谢二婶就笑,“确实稀奇,明天下工,咱们也一起去听听。”

挤不进去前排,坐后头听着也有味儿。

刘春华点头,她也去看个稀奇,到时候写信讲给谢泷西听,“听听就回了,我得练字呢。”

上了年纪,学认字是学了忘,但刘春华一直坚持忘了学,现在还练起字来,每天两页纸。

用的谢淙北的本子,仔细把先前写过的擦掉,再由谢淙北教,布置作业,每天练习。

刘春华坚持的动力,就是为了有天能自己独立给谢泷西写信。

谢二婶笑着应下,没多一会儿,家里就来了好些关系好的妯娌姐妹,都是来约她们明天一起去大队部看电视的。

“这下可有得热闹了。”大队长看着大队部堂屋中间的木头盒子,又稀奇又无奈。

但更多的是骄傲,这十里八乡,哪个大队有他们大队这么多人才的,居然连电视机都能组装。

就大队长知道了,他们整个县,有电视机的怕是都不超过十台,其中一半以上是单位采购的。

“小梁贴的钱都给他,不给让他又贴人情又贴钱。”大队长同旁边一样看稀奇的会计说道。

会计点头,“给,我明天就去找他问清楚花了多少。”

大队现在不是以前的大队了,以前大队没什么产业,除了地里的粮食和一点农副产品,根本没有别的收入渠道。

现在就不一样了,光是一个食品厂,就每个月都有不菲的进账。

“小裴白天来开了条子,说是要去周边的县和公社走一走,说是要推销产品。”会计同大队长道。

这事大队长知道,裴照临跟他说过。

这时候虽然是统购统销,但很多单位不了解他们的产品,他们是可以拒绝商业局的分派计划的。

所以裴照临打算带着产品,一个个去跑去问,找客户建渠道。

最好是把蒲宁罐头,和蒲宁食品厂打出名声来,一旦有了名声,就不愁订单了。

“现在几个供销上咱们的货,也是小裴一家家跑下来的。”大队长万分感谢当初拍板同意接收知青的自己。

他做了这辈子最英明的一个决定。

裴照临成分是有点问题,但他确实是个好青年,勤劳肯干,不出风头不喜功,干的全是实事。

食品厂是他一手办起来的,但他连副厂长都不肯担任。

主要还是成分问题让他有顾虑,这事大队长劝过几次,现在也不劝了.

裴照临做这么多,唯一的要求,竟然只是上面对牛棚那边的政策有变动,有风声的时候,请求他们能提前提醒他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