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撤军部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
古代权力阶层中的女性地位与权利完全来自于男性,她们吃男人的,喝男人的,用男人的,靠男人来保护。不然在乱世她们往往沦为被残害和蹂躏的对象,而即便在所谓和平年代,也是靠着男性才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皇权之下有句话说得很明白,母以子贵,妻以夫贵。
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低下,根本谈不上平等。因为不是一夫一妻制,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女性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得讨好男性,伺候男性,而且与其他妻妾进行竞争。《甄嬛传》就很客观和残酷的反映了古代女子悲惨的命运。女人们因为争宠,内心逐渐黑化,又因为靠近权力中枢,所以又会被政治波及和惠泽。总之一句话,男人占据绝对的统治权。
因此这个时代的女子绝大多数都十分柔和顺从,对夫君百依百顺,因为男人只要动动手指头,女性受宠的地位就荡然无存!就是这种畸形和不平等的制度,导致古代女性的奴性。即便是皇帝后宫的女人也要像猴子明争暗斗,使出最令人发指的阴险手段。
黄月英是受那个时代完全影响的女子,面对袁尚的责打,那个时代可没有“家暴”一说,相反,多少后帏女子被丈夫抛弃乃至迫害。虽然袁尚只是一方军阀诸侯,但是以他的地位权力,想要多少女人都可以,黄月英知道自己貌丑,得到袁尚的宠爱不易,所以她此时做出了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黄月英给袁尚跪倒,随后又给了自己两记耳光,随后用极其恳切的语言向袁尚道歉和求饶:“都怪妾一时糊涂!冒犯了夫君!请夫君勿要生气,大怒伤身,妾向三郎赔罪了。都怪妾是一介女流,想不清那么多关窍缘由,妾乃妇人之间,鼠目寸光只想起昔日姐妹之情。却没有站在夫君的立场和角度去想问题。的确如三郎所言,曹宪背叛夫君,失去贞操,实在是我袁家的耻辱。妾还请三郎息怒,请三郎责罚。”
袁尚此时怒气稍减,回想黄月英毕竟只是一介女子,而且年龄尚小,平日里有些内涵,但也难免说错一句半句话。袁尚对黄月英的情意是在的,此时心里倒有些心疼她了。刚刚自己那一耳光下手颇重。
于是袁尚摆摆手,示意黄月英退下,此时他还要开会。
黄月英连忙乖巧的离开,并略微尴尬的对众臣子施礼后离开了。
这时贾诩进言:“主公息怒,曹操此人乃当时奸雄,他如此做说明很早之前便把我军当做眼中钉,肉中刺!还是主公深谋远虑,我军先下手为强!斩杀夏侯渊和曹洪,消灭其北方主力,实则是未雨绸缪!先见之明!”
袁尚这时坐下,赵云和逄纪把桌案重新摆好。
袁尚说道:“文和先生别说恭维之话了,我军下一步行动,你是怎么想的,说正事。”
贾诩讪讪一笑,刚刚袁尚发怒,贾诩心中实在是颇为畏惧这雷霆之怒,所以习惯性的说了几句漂亮话给袁尚找找面子。怎奈自己的小心思被袁尚看穿了。
贾诩分析:此时袁尚不可因为曹宪之事而扰乱之前的军事方针,什么事也没有夺回北方三州重要。当前三军只有濮阳郡作为落脚之地,实在是如同生存在夹缝之中。如今陈留郡的威胁消除,袁尚可以直接往西北行军,直通邺城!这条通道已经没有大的军事威胁,最多官渡地区的曹军负责人张绣手中略有一些军队。而张绣之前是贾诩的旧主,贾诩深知此人,武艺精湛,但谋略不足,不会成为袁尚的威胁。
听罢贾诩的话,袁尚和逄纪都深以为是,曹军的反扑和袁谭军的觉察,很快都会到来,此时正是袁尚的金蝉脱壳之时。
袁尚还有一件事需要商议,那就是濮阳郡怎么办?是留一部军队在此驻扎坚守,还是调回所有的人。
逄纪主张留下一支部队坚守,为袁尚北撤进行拖延。
贾诩则主张放弃,而且放弃之前把城防推倒一部分,将来还是要打回来的。
袁尚也在博弈,若是留下一支部队,那么这个将领和部队就会成为弃子!他们要面对的是曹操和袁谭十几万大军的绞杀,即便坚守,也逃脱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这个军令将会是一个死命令!
不过若留下这支队伍,则会保证大军的安全,不会被曹军和袁谭军很快追上。
所以袁尚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留下一支队伍。
这时赵云则有话要说,袁尚遂让赵云发言。
赵云说道:“主公大军退去,濮阳郡必是一处绝境。留守的部队十有八九是要与城池玉石俱焚的。末将建议主公不必消耗兵力和武将在此地,反而可以让曹军和袁谭军来追主公!末将愿领一军断后,即可伏击敌军,又能保证大军安全!说不定主公进入邺城时,末将还能击溃敌军击杀敌将呢!”
袁尚闻言说道:“子龙是想为我大军断后,之后便宜行事?有机会就伏击敌军,同时也保障我军后方?”
赵云施礼道:“正是!”
袁尚思虑片刻后,说道:“如此这样自然最好。我有濮阳郡的物资和陈留郡的物资需要转移运输到邺城之中。而我的先头部队会日夜兼程拿下邺城。这样部队就分为三部分,我与逄纪、邓辰(陈登),颜良,文丑率部先夺回防守空虚的邺城。邺城光复,则军心稳健。
第二部分是物资运输,濮阳郡的物资由,高顺和陷阵营,审配叔侄,尹楷,侯成、成廉护送运输。陈留郡的物资由甘宁,刘辟和龚都护送运输。此外,家小,俘虏,也都在这个队伍之中。
第三部分是殿后掩护的军队,由文和,子龙,宋宪,魏续四人负责。这支部队不求能伏击曹军夺取战功,只要能制造烟幕弹,作为疑兵,达成扰乱曹军和袁谭军的作用即可!当然,有条件的话,子龙和文和建功也不是不可。但是有一条,这支队伍和将领们,都要给我活着回来。”
众人领命,袁尚决定明日先头部队就出发,两日内濮阳郡部众就出发,三日后濮阳郡的一切都可以作为伏击和扰乱敌军的工具。贾诩和赵云等将,袁尚给留下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五千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俗,虽然比不上虎豹骑,但是也是实力远超普通士兵。至少行动力上和战斗力都在袁军中是出类拔萃的。
袁尚连夜还找到养伤中的纪灵,要他和他的原先部队就留在濮阳郡。纪灵表示想追随袁尚,但是袁尚告诉他,要他将来投降曹操,日后与自己交战时,可为内应。袁尚说他需要在曹军中安插楔子,提前布置暗子。而纪灵投降曹操是最高机密,只有袁尚,逄纪和贾诩三人知晓。所以平日里纪灵正常操作即可,除非见到这三人的密令,不要有任何的轻举妄动。保全好自己,就是最大的价值。袁尚表示当下自己要夺回北方三州,但是终有一日,这濮阳郡,这徐州,他是要夺回来的。他要纪灵尽可能的获取曹操的信任,将来好发挥最大的功能。
纪灵表示自己会誓死效忠袁尚,身在曹营心在袁氏!同时纪灵也对曹操充满仇恨,毕竟旧主袁术是被曹操击败逼死,这份仇恨他纪灵不会忘记。而袁尚的多次救命之恩,他也会涌泉相报。
袁尚问纪灵要了一个小的物件作为信物,将来传达密令时,纪灵可分辨真伪。纪灵便送给袁尚一把精致的小匕首,还有精美的刀鞘。
安排好一众事务,袁尚翌日便要出城回邺城。
当晚,黄月英依旧伺候袁尚就寝。袁尚看着黄月英一半略微肿着的脸心中也略有愧意。不过袁尚知道,自己是不能向黄月英道歉的,在今时今日的这个权力地位上,袁尚可以知错,改错,但不能认错!
权力巅峰之人不能认错,一旦认错就会动摇自己的特权统治。就会有人想质疑自己,哪怕自己错了,但是手中的特权不能丢失!
这就是权力对人的腐蚀。因为一旦对权力产生了贪恋,又没有任何制度的约束,自然而然产生权力对人的腐化。最初想掌控权力的袁尚,最终也彻底沦为权力的奴隶。
与其说是权力的腐蚀,不如说是人性使然。曾几何时袁尚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少年郎,如今也是满脑子阴谋诡计,一心只想自己权力和利益的割据军阀了。
此时的袁尚,与曹操、袁绍、董卓、吕布已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了。只是程度和手段不同罢了。
当晚黄月英趴在袁尚怀中,向他请求,这次让自己待在先头部队和袁尚一起回邺城。
袁尚则告诉黄月英,先头部队都是急行军,黄月英的身子是吃不消的。他还是让黄月英继续待在第二行军队伍之中。黄月英只得从命。夫妻之间都没有再提曹宪之事,袁尚自知当时也是迁怒了黄月英,心中暗暗记着黄月英的好,以后补偿她就是了。
而黄月英今天也成长了很多,她的丈夫不是寻常之人,是一方割据的诸侯,掌握着数万士兵,上百万民众生死之人。以后说话,黄月英一定要每句话都思考过后再说。切不可再有浅薄之言,而且男人在讨论事情的时候,自己应该尽量躲开,女人在这个时代的任务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而不是去谈论军国大事!至此黄月英再不主动的去接触时事,她可以侧面打听,掌握信息,但是要避开。除非袁尚专门询问自己的意见。今天这一耳光把一个内心稚嫩,纯洁的黄月英打醒,她以后要学会如何在军政和夫妻情感中取舍。
第二天一早,袁尚与颜良、文丑、逄纪、邓辰一起出发,率军从濮阳郡往西北方向的邺城进发!
这一路上,袁尚率领着他的部队进行着急速行军,艰苦的行军生活让每一个士兵都感到疲惫不堪。他们穿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时而遇到陡峭的悬崖,时而又要穿越茫茫的平原地区。风雨交加,风吹日晒,但袁尚却毫不动摇地领导着部队前进。
袁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将领,他深知战争的残酷性和变幻莫测。在急速行军的过程中,他总是细心观察着周围的环境,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他善于利用地形优势,灵活调动部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所幸,沿途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经过陈留郡前后,偶有小股的曹军,但都被颜良和文丑的轻骑兵给击溃,没有大的威胁。
毕竟因为信息差,曹操从徐州得到消息,再派兵到陈留郡,再继续寻找袁尚的行踪,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的真空期给了袁尚极佳的行军时机。
慢慢到达冀州境内,袁尚遇到的抵抗更是微乎其微。众多的郡县相反还很欢迎袁尚的回归。
即便一些郡县有军队也没有向袁尚的军队进行进攻,原因有两点:
其一,冀州最能打的两位将军就在袁尚阵中,没有人敢有这个胆子同颜良、文丑厮杀,那无异于自杀。
其二,袁尚在冀州素有威望和贤名,很多官员其实知道袁绍生前最器重最想传授衣钵的是袁尚而非袁谭。
其三,袁尚的舆论攻势已经散布到北方各个地方!袁谭弑父夺位的说法被很多人接受,所以人心所向更加倾向于袁尚。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官员们和地方将领以及世家大族,都不愿意掺和到袁尚和袁谭的兄弟之争中!因为这场争斗的结果很难预测,绝大多数官员和世族没有把握押宝!而且无论谁输谁赢,这些官员和世家的利益不变,袁尚上位或者袁谭继承,都不影响他们的利益。所以在战局不明朗的情况下,不押宝,不站队,没有倾向性反而是最保险的做法。
这个思想在明朝朱棣反叛战中最为相似明显。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不服气父亲传位给朱允炆,于是起兵造反,一路从北平打到南京。沿路的官员和将领们都心照不宣,绝大多数没有出兵阻拦。他们的想法就是:你们老朱家内讧,我们外人不掺和,反正朱棣和朱允炆谁当皇帝官员们都一样的做官,因此何苦去出兵阻拦?
不过袁尚顺利前进的过程中也听到很多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