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沧桑过后话更年 > 第18章 泥泞漫漫

第18章 泥泞漫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沧桑过后话更年!

周末,大哥、二哥都回家来了。爸爸已在家养病十来天了。

一见到两个儿子,妈妈鼻涕眼泪的又哭诉起来。

大哥皱着眉,面无表情地说\我咨询了我当医生的同学,这个病是个富贵病。既不能干什么累活,还得鸡鸭鱼肉蛋的营养着,不能多吃,可以多餐。\

\咱们一天三顿饭,得了这个病,一天要四顿、五顿的加餐。\

\啊,怎么你得了这么个缺得病?到哪去买这些鱼呀肉的,得多少钱呀!我的妈妈呀,怎么过呀!\

妈是连哭带数落,二哥本来就话少,妈一哭,他除了流泪,也说不出一二。

两个小妹妹低头写作业,手里各自拿着笔,抬头看看大家,又赶紧把头低下,继续做作业。

躺在炕上的爸爸,除了叹气,一言不发。

尴尬!此时,我的家里,除了妈妈抽泣的悲声,便是爸爸的哀叹。

大哥冷漠的皱着眉,一声不吭,二哥低头呆坐不知所以。

\爸爸的病,既不是什么传染病,也不是治不了的绝症,都别坐在那儿愁生死。\我打破这尴尬的沉默,劝着大家。

\往后,爸爸以养病为主,只要控制住血糖,人就跟咱正常人一样,只是,药不能断,累不能受,营养还要跟上。\

\我们回家,无论是高兴还是受了委屈,好歹有爸爸妈妈在,有人心疼我们。

有爸妈听我们倾诉,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活着才有意义。有个家,我们两个小妹妹,还有我们,才是有爸妈疼爱的孩子。

我们不会成为村西头老万家的,那几个没爸妈心疼的孤儿们。\

二哥又抽泣了,妈也哭出了声。

爸慢慢坐了起来,眼睛红红的,\倩茹,你说得对,爸爸会好好活着,照看着你们。\

\话说得是漂亮,可是,这治疗和长期吃药你知道需要多少钱吗?\冷漠的大哥又开始了他的说辞。

我算了算对大家说:\优降糖,一月按两瓶算,五元,加上中药六味地黄丸,一月按四合算,不必天天吃,三元一合,十二元,验血糖的试剂没几个钱,一月下来,有二十来块差不多。\

大哥接过我的话茬又说:\吃喝呢?这可是个大问题,而且,要日久天长。\

\我这一个月几十块钱,买药得去一半\。大哥板着脸,认真地说。

\那也得该买的买,该治得治呀!\二哥有点着急地说。

\就你那四十几块,刨了吃饭,能剩多少?\大哥有点讥讽的怼二哥。

\你不就六十多点吗?有嘛了不起的。\

二哥不服气地说。

\行啦,不管怎么说,先紧着爸的病治。\我又一次说给大哥听。

\还说盖房子了,这下儿,又盖不了了。\大哥又说了一句。

妈一听,又哭上了。\哎呀,怎么弄呀,大哥都二十七了,老二也二十二了,怎么办呐。\

\你别哭了,我有办法。\

爸爸有点气虚,弱弱的对一家人说。

原来,自从改革开放,很多私企工厂,都需要爸爸这样有经验的电工。因为爸爸以前是正式的市电业所工人,他是五十年代末的高小毕业生,有文化,专门学的电工。

后来因为国家政策,建设家乡,哪里的回哪。爸爸带着电工技术,回到家乡当了农民电工。

爸爸这些年干电工,平时也爱看书钻研,一些小问题爸爸都能解决。所以,像个香饽饽,改革开放,建起了很多私人工厂都找爸爸来帮忙。爸爸加班加点,一个人干着三四个电工的活。

爸爸没日没夜的操劳,就是为了多赚点,给俩儿子一人盖处砖房,再娶个媳妇,自己这个当爹的,就算完成任务了。

一家人谁都没想到,爸爸省吃俭用这些年,攒了五千块钱!

一向面无表情的大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拿出了工作三年存的一千元大团结。

妈更是喜极而泣,又笑、又哭。还质问爸爸为什么背着她攒了那么多钱。

要知道,在当时,三千元就可以建一所五六十平的农家小院。

那是爸爸拿命换来的!那是一九八六年的秋天。

刚好,大队给村民放宅基地,无论农业、非农业,只要是本村村民,够上二十周岁,就给一块宅基地建房子。

我家大哥二哥都够条件,大队同时批给了两块宅基地。

秋后,在两块宅基地上,我家同时盖起了两所砖瓦房。虽然,还没钱装修里面,但是,在当时,已轰动了全村。

入冬前,房子盖好了,只等来年春天再装修房子的里面。

刚好也没钱装修了,一家人又接着上班攒钱。

爸爸又去了工厂干他的电工,只是,我们只让他干白天的活,不能累了,只赚一份工钱,他上班还多了一个小包。

里面有他天天吃的降糖药和维生素b1,还有六味地黄丸。另外,捎着十几块糖和几毛钱一袋的饼干,以防止低血糖。

春天转眼就到了。盖房修房的民工也陆续来到村里。

爸爸和修房的民工讲好价钱,开始动工修房子。

一个月之后,新房子修好了。那个时候的装修,无非是白灰墙,窗户开的大点,亮堂。双门窗,就是一层带纱窗,一层是玻璃,水泥地面,两个卧室,不烧火炕,自己用木头做的床铺。冬天点烟筒炉子。

修完房子,人家修房的民工要工钱了,两所房子,一千元的工钱。

爸爸这回为难了。

从来没和谁张过口的爸爸,不知道该找谁借。

那时候,哪一家都是挨肩的孩子,上下差不了三两岁,二十一过,有大男孩儿的,都紧着钱盖房子。

今年的钱够买砖的买砖,码一边存着。干一年,挣得够买木料的,把木料买了,够买沙石料就买沙石料,反正,攒点钱,就买盖房子的材料。

乡村的农民,八零、九零年代,差不多都是这样,攒着、省着,和亲戚借点,给儿子把房子盖了,把儿媳妇娶了,有了孙子,你这个人在村里是会受人们尊敬的。

不然,不但会被人看不起,还会遭亲朋白眼,让村民耻笑。

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还别说我家差着一千元。

妈去了她的娘家,找她最有钱的哥哥,我大舅借钱,大舅开个小饭馆烩饼。

妈说明来意,大舅说主不了,得问舅妈。

我们的舅妈从来就看不起我家,听我妈说明来意,马上就说没问题,要是有钱,有多少借多少。

现在,她们家也没什么钱,就有一百,用,就拿去用。嫌少就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