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逃荒后,我被陨石砸出金手指 > 第94章 供菜之事(6)

第94章 供菜之事(6)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逃荒后,我被陨石砸出金手指!

赵秋娘见常村长坐在那却好似手脚不知该放哪一般,神情拘束不自在。

她笑盈盈地起身去厨房冲了杯大麦茶过来。

如今孙阿莲和赵思弟还在屋子里缝衣裳带三个娃,堂屋里就他们三个人,赵秋娘冲了三碗大麦茶一人一碗放桌上。

农家没那么多大户的规矩,喝点大麦茶还得讲究个容器。三个从现代带来的印有青花的白瓷碗,平日里去超市买点方便面都会赠送的那种——批发价1.3一个,八十个起批,赵秋娘直接批了一堆,包括圆盘鱼盘汤盘汤勺之类的全按批发量走的。

这东西回头开食铺餐馆子用得到,赵秋娘早些备齐也挺好。

可对于在现代见惯了的赵秋娘来说相当窸窣平常的几个碗却叫常村长盯着好一阵看。

好家伙,赵秋娘随便拿出来的家用瓷器都不是粗陶瓷而是印花白瓷。要知道粗陶瓷碗在镇上少说也要卖五文钱一只,而粗白瓷少说十来文。

而像常村长手中的这种入手细腻抛了光的,没个二三十文根本拿不下,甚至白文一个都有可能。

常村长低头瞧了半天,这才双手捧着小心翼翼的喝了口大麦茶。

说实话,这茶不过是最窸窣平常的大麦水味,可放在这这碗里,就是莫名觉得味道不一样。

热腾腾的茶水一路顺着食道滑到胃里,常村长觉得自己一路跑来浑身的寒气都被这一碗茶水驱散了。

他舒服得叹出一口气,满脸笑意的将碗放下。瞧着赵秋娘也笑吟吟的喝了口茶,这闲适的姿态,常村长从刚刚开始便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是安定了不少。

至少现在瞧着赵秋娘对他们常家村依旧善意满满,也幸好自己之前有约束着自己村子里的人不要长着嘴便胡说八道。没坏人家名声。

“赵娘子。”常村长朝赵秋娘拱了拱手,随后接着说:“关于您在孙家庄签订供菜契书的事,老小儿我也在孙家来借秤时听了一耳朵。

你也知道我们常家村刚刚经受了马家寨连着两轮的残害,如今家里粮食都被那些畜生抢走了,只剩些院里的菜地有些没被祸害的。

虽说有许多人家都和您签订了租地契约,至少有口吃食不会被饿死,但您也知道,如今这冬天快来了,有许多人家的冬衣还没有备。

可我们这手头没钱又没脸……我这也是不得已才厚着脸皮来您这儿求个供菜的契书。”

如今棠城县封的严严实实,外面到处是流民,这菜定然是不能带出去卖的,别到时候钱没换来人命倒搭进去了。

现在他们每日都能去赵秋娘那儿领吃食,所以说不能做到人人吃到饱,可赵秋娘每日提供的饭甚至比平常年景,有的人家自己做的饭都要油水足,那些个菜是真的吃不上多少的。

家里头的盐也不多了,目前还不知要多久才能进棠城县采买,就只能每日省着点吃,用仅存的盐去做腌菜得是脑袋进水的人家才会去做的事情。

可叫他们眼睁睁看着辛苦伺候的菜烂在地里?

都说老人精老人精,活到了常家村村长这个岁数,心里这笔账算的是门儿清。

他也不奢求赵秋娘能给他们常家村跟孙家一样的价位,哪怕一文钱换取的蔬菜斤数高一点,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他们都认。

赵秋娘听完常村长的所有诉求,她没急着给答复,而是手指轻点着桌面好似在思考些什么。

等待回复的时间并不长,却叫常村长沁出了一脑门子的汗。

半晌,赵秋娘终于开金口:“常村长,收菜的事我觉得也可行,但你说每半月从你们村子运了菜来到我这儿,再让我这儿做熟了,叫你们村子里的人每日过来两趟取饭,会不会有些麻烦啊?您看我们要不……”

赵秋娘斟酌着把自己所想的计划说于常村长听。

将领餐的地点转移到常家村,叫村人每日在自家村里领吃食的事儿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常村长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至于那个辅助工作的人选,那是人家赵娘子的人,自然由着赵娘子选便是。常家村村长上道地保证一定会尽全力维护辅助工作人员,尽全力帮他在村里立住。

赵秋娘满意的微笑,送走了同样因着办成了事情而心情愉悦的常村正,随后留了大舅舅在堂屋。

“大舅,我想让好财去常家村,您看成吗?”赵秋娘等人走了开门见山的对孙大舅说道。

孙大舅听到自家老三的名字一脸的不可置信。

“秋娘 你说谁?我家那个皮小子老三?”孙大舅提到三儿子就头疼。

孙大舅家还在是活着的孩子一共有四个,老大孙好生,老二孙好养,老三孙好才还有最后一个便是小妹孙阿莲。

这三个孩子在孙大舅的心里,老大虽然性子也皮,但心里却是个有成算的。

老二呢是个闷葫芦,不怎么爱说话,听话认真但也有些爱较真儿,搭配着颇为精明的二儿媳妇孟雨显然以后会是三个兄弟里过得最好的。

独独这个老三,打小就比他两个哥哥显得聪明,脑子转的也快。那时候孙大舅因着卖猪肉,家里日子好过了不少,手里也有余钱了,便和孙大舅母商量着要不然送他去读两年书,虽说十来岁去读书确实是晚了些,但老孙家又不求他能去当官儿发财,只要学个两年认识字,会打打算盘能出去当个账房先生也是不错的营生。

可谁知道这皮小子启蒙读了三年,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跟着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一起上课,结果年年调皮打架的还都有他,次次背书背不会被先生打手板儿的也是他。

那段时间都把孙大舅母给心疼坏了。

你要说这孩子整日只知道调皮回家根本不背吧?还不是。孙好财每天肿着手哭着回来,那么大个孩子了,多少是有自尊心的,每日里哭着背书,可就是这么都背不会。

你要说的书多难吗?赵秋娘一个旁观者,每日听她表哥在那儿哭丧个脸背书,居然也能记下来个七八成。

到后来以至于,孙好财没学下来几本儿启蒙,赵秋娘却是把百家姓,三字经背的个滚瓜烂熟。还对照着他那两本儿书,自个儿把字给认全了。

也因为这事儿,把孙好财给打击的,学到了《千字文》认了大部分字,便死活不肯再去上私塾了。

那段时间可把孙大舅给气坏了,那是满屋子拿着扫把追着孙好财打啊!

老三这样不靠谱的影响因着这件事儿,算是深深刻在了孙大舅的脑子里。

所以在赵秋娘说出孙好财名字的那一刻,孙大舅才如此惊讶。

就他?能靠谱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