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后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
【通天教主沾染上了许多因果,可他的道途就是教化,总归还是要走下去的,不能因为因果就废了道途。
三清一商量,商量出来了一个新的办法。
那就是以圣人分身降临人间,从而教化世人。
为了试验这种可能,不再给通天再加因果,太上老君率先降下分身。
这一试果然有用,随后通天、元始等纷纷降下分身。】
在不知多少重天外的宫殿之中,一束流光从太上老君身上出现,开始急速下降凡间,一下子进了一个妇人的肚子里。
没过多久,这个妇人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孩子生而白眉而又知理明智,颇为神异。
镜头一转这个孩子就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老子。
他讲究的是上善若水,顺其自然,很快就在这世间闯出了名头,人世间开始有了道家。
随后通天的分身在人世间创立了儒家、元始的分身创立了法家、神农的分身创立了农家……
嬴政就有些纳闷儿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可有上千家,恐怕没有上千个圣人吧。
要不还是后世之人会编呢!
大家都有些震撼于这对诸子百家的改编,他们是万万编不出来这等说法的。
不是没有这么大的脑洞,而是不敢得罪天下读书人。
这要是与至圣先师沾了边,那书恐怕也会成为伪书,只会被人唾骂。
【诸位大能在世间传下来了各种各样的学问,但他们并没有一直留在世间,功成之后,他们各自的分身也都回到了本体。
各家的学说都交给了他们指定的弟子。
早在巫妖大战之时,十二祖巫里最小的妹妹后土牺牲了自己,化为六道轮回。
在地府之中,她眼看着各种种族争斗不休,到现在她终于看到了一丝巫族重现人世的曙光。
在漫长的时间里,残存下来的巫族只能躲在暗无天日的地府里委屈求全,这一次后土抓住了机会。
她提出,如果巫族和人族结合,巫人称王,那巫族残留的气运就能被人族继承,对人族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圣人们商量之后,同意了她的请求。
至此,秦国灭六国,天下一统。
巫人结合,最害怕这件事情的无疑是妖族。
他们在秦朝之中安插了自己的眼线,为的就是分走气运,可最终徐福并没能成功。】
嗯嗯嗯???
这段话的言外之意,莫不就是嬴政乃是巫人结合所生,而那位传说中的徐福大师是妖族。
这实在是有些太过离谱了吧。
嬴政万万没想到,这里面竟然还有自己的事。
同时他也听出了言外之意里更深层次的言外之意。
巫人称王只是为了让人族传承巫族的气运,那大秦朝岂不就是妥妥的工具。
在这个体系里,大秦的二世而亡也就有了解释,一个工具不配有长时间的统治,他终将会被人族取代。
所以说这么说也能说得通,但怎么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呢?
好几位皇帝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刘邦更是嘚瑟的不行。
那这么看来,他刘邦反而是那个人族中的天命之子。
【大秦覆灭之后,天上和人间没了什么往来,那些圣人们也不再关注人间了。
就这么晃晃悠悠过了好些年,直到一只天生地养的神猴出世。】
这下子大家全都来了精神,《西游记》的电视剧马上看完了,谁能不爱齐天大圣?
可难不成西游记一行也是一场量劫?
【《西游记》的故事不用我多说,在洪荒神话体系里,这次量劫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补全西方气运。
孙悟空作为天生地养的石猴,算是天道的一个工具人。
而唐僧作为西方的代言人,是一定要把西方佛教发扬光大。
在取经途中,天庭派出了猪八戒和沙和尚,就想来分一杯羹。
这也算是解释了沙和尚和猪八戒的出工不出力。】
基于《西游记》的讨论在各个朝代也是沸沸扬扬。
洪荒体系下的解释无疑可以算得上是另辟蹊径。
有人仔细思考这个所谓的洪荒神话体系,暂时没发现什么十分不对劲的地方。
这个理论体系积极的一点是,不管有什么奇怪的,都可以归咎为天道。
【虽然圣人不再关注人间,可天地灵气还在,虽说修不成仙,但是至少还可以修炼。
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诞生出了一些有法术的和尚、道士。
一些小动物也逐渐可以修成妖,比如报恩的白蛇白素贞,又比如《聊斋志异》里的各种妖狐精怪。
当然,就算有了科学,这种理论还是能说得通。
在我现在所在的时间,应该是处于末法量劫。
灵气消散,这世间再没有了任何神异的东西。】
很多前人不知晓一些后世的传说,他们也只是听了个热闹。
清朝的人们相对来说更能感同身受一些。
这个体系的包容量实在是太大了,所有的传说乃至一些志怪神异的小说话本都可以包含进去。
最关键的是,无论如何都可以自圆其说。
早前他们卯足了劲想找出一个说不通的地方,可人家连后事都包含在内,这实在是无能为力。
【这个神话体系从天地出现之前开始,一直到如今,时间跨度可谓巨大。
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都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东西也是需要传承的。
每一个朝代几乎都会涌现出一些传说大触,在他们的书里,一些真实发生的历史变得更加波澜壮阔。
就不说各种传说中的神话了,单说小说。
西游系列、封神系列、聊斋系列……
每一个都被扩展成了无数的题材,这些故事经过改编成为了所有人茶余饭后的闲谈和娱乐。
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以后的电视剧片单里可以继续安排。】
康熙45年
六十七岁的蒲松龄开始感慨起了自己的一生,从顺治17年到康熙41年,他参加了很多乡试,可一次都没有考过。
可明明他19岁那一年就一连中了小三元,科举之路为何如此难?
罢了,这官不做也罢。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聊斋志异》能在后世占得一席之地,这也算是他留下了一些东西。
此生已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