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马踏匈奴与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
这段时间大家相聚在军营,主要就是为了练习骑射。
皇帝陛下命人照着唐晓给的图纸研制出了新的马具,有了新东西,不用家里大人催促,少年郎们自发都来军营历练了。
练习了一段时间,大家的骑射水平都相较从前提高了不少。
原先骑在马上射箭的时候,基本上射了十次才能中一次,就这,射的还是最近的靶子。
他们个个站在地上射箭的时候,射十次至少有八次是中的。
骑在马上和在陆地上完全不同。
首先马的脾性要好,听见声音的时候不能乱动。
射箭之时,破风之声不小,马儿听见这种声音最容易不安,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射箭之人的马术和箭术,一方面要能安抚住马儿,一方面还要射得准。
这两项技术都得过硬,才能练的出优秀的骑射。
说起来大家都懂这个道理,做起来可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马背上太滑,核心不够,只会东倒西歪,坐都坐不稳,别说射箭了,能顺利骑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好不容易能顺利骑马了,坐在马上射箭又是一个大难关。
就算是现在人人的马上都有了马鞍和马蹬,甚至连马的脚上也定了马掌钉,也只能提高骑射,不能一飞冲天。
说起这些马具,都是皇帝陛下力排众议凑的军费,基本上已经能凑出一个5000人的骑兵团。
所有人摩拳擦掌的想要冲去北边,和匈奴干上一架。
看完了汉代的兵马俑,一转头,一只巨大的石雕的马匹安静的矗立在了旁边。
这匹马膘肥体壮,威武不凡,他蹄下似乎踏着一坨东西,有些模糊,看不太清楚。
【这座石雕的名称叫做马踏匈奴,是茂陵霍去病墓石雕群中很重要的一座石刻。
大家看到的这座只是一个复制品,真品在茂陵博物馆。
霍去病立下万世功业后死亡,作为姨夫的刘彻伤心不已,他将霍去病陪葬在了自己的陵墓旁,还将他的封土修成了祁连山的形状。
当然,还留下了一系列的石雕。
这件雕塑很形象,膘肥体壮的战马用前蹄将一个匈奴人死死的踏在了地上。
匈奴人左手拿着弓、右手拿着箭,即使兵器还在身上,却完全不能抵挡霍去病所率领的骠骑大军,只能被战马踏在地上,狼狈不已。】
看着雕塑,少年人们浑身更加热血沸腾。
马踏匈奴,这是何等的豪情?
霍去病身后,那羡慕崇拜的眼神要是能化成实质,他早就成仙了。
对于未来的事情知晓得越多,霍去病心里的压力越大。
他的心态还算良好,能将这些消息转化成动力,用来鞭策自己越来越好。
要是心态一般的人,恐怕会终日惶惶不安,只怕自己最后成不了那么大的功业。
可反过来说,心态如此不好的人,就算在原本的历史进程里,只怕也不会创下什么厉害的功业。
马踏匈奴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摆放着一件黄金做的怪兽,这只怪兽的样子很精致,底下是莲瓣形的花台。
卫青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匈奴王族的装饰品。
匈奴人一般不会戴很复杂的首饰,这个小小的金兽是王族的一种身份代表,普遍被缝在了帽子上。
要打匈奴,身为将军,他自然得知晓匈奴人的基本等级。
这些饰品也是必修课。
什么身份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自古以来一直是大家都认同的道理。
【来来来,大家跟我来。
查攻略的时候,我注意到很多人都会忽略掉这件文物,但这件文物是很重要的一件,同时也是大汉雄风展馆我们看到的最后一件文物。】
大家努力睁大眼睛,才看见了摆台上摆放的那只小小的蚕。
蚕这种动物,不管是在秦朝还是清朝,饲养他的人都不算少。
【这只蚕总共长5.6厘米,胸围只有1.9厘米,长度可能和一般人的小拇指差不多,但要细上很多。
昂首吐丝的蚕宝宝被刻画的惟妙惟肖,难得的是它通体鎏金,头、胸、腹、脚全都清晰可见,从头到尾总共九个腹节,形象十分完整。
这件东西的名称叫做鎏金铜蚕,是当时皇帝奖赏蚕桑生产的御赐品。】
明朝江南地区
王家大娘子摆弄着手里的织机,认认真真的听着铜蚕的故事。
江南大部分百姓都是以蚕为生,他们对蚕很看重,平日里还会祭祀蚕神以保家里的蚕能顺利吐丝。
这些年头,日子好过了一点,苏州,杭州这里家家户户都不种田了,改种棉花或者桑树。
靠着生产出来的衣裳、布料,江南人不知攫取了大明王朝多少财富。
天下谁不知道苏州的苏样?就连北京城里的娘娘都心动不已。
可以说,苏州完全引领着整个大明的潮流。
生意做大,大家追求的不再是钱财,而是一种身份上的认同。
人人都说士农工商,商是最低。
为了摆脱这种既定想法,那些大豪商们最想要的就是朝廷的嘉奖和敕封。
王大娘子作为王家说一不二的掌门人,心里自然也惦记着这个事情。
她们家族世世代代养蚕卖丝,能占上江南生丝行业的半壁江山。
要是她家能得皇上赏赐这么一个鎏金铜蚕就好了。
【一只小小的蚕,耗尽一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华美的丝织品。
湖南长沙一座汉墓曾经出土过一件薄如蝉翼、轻如烟雾的纱衣,它的名称是素纱襌衣。
这件衣服就是由蚕丝做成的。
丝绸之路正是从汉朝张骞开始,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当真是恰如其分。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的最多的东西不正是我大汉的丝绸吗?
刘彻笑了笑。
算算年头,这一趟张骞总共走了13年,他走的时候,自己刚刚登基不久,朝政还掌握在太皇太后的手中,现在时移世异,他刘彻终于成了真正说一不二的皇帝。
早在去年张骞回来时,刘彻就曾与其彻夜长谈,听着张骞说起一路上的坎坷,刘彻仿佛身临其境,只恨不能立刻马踏匈奴。
听着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刘彻同样心驰神往。
看来以后大汉和西域的交流要再更深入一些。
打完匈奴,西域要是能归入大汉也是一件美事。
刘彻本来打算等张骞休息好之后,就让他去军中效力。
现在看来也是不必了。
唐晓没有说过张骞在军事上的成就,反而对出使西域大说特说,也从侧面说明,张骞实在没有什么军事天赋。
不然照他这般有名的人物,只要在军事上有一点点可取之处,定然不会一句都没有。
罢了、罢了。
按后世的话来说,张骞应该算是难得一见的外交型人才。
让他去打仗,属实是用人没用到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