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粮价又涨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帝征我去做官,朝堂没了我不行!
翌日一大早。
族长就赶着牛车过来了。
今日要去镇上。
去请木匠,还要买桐油。
出发时把李青山捎上了。
老牛拉破车,到了镇上,已经8点多了。
晁冷先带族长和李青山去吃早饭。
族长和李青山都有些不好意思。
“就不去吃了吧?等回家再吃。”两人都说道。
李青山是没打算吃早饭。
他家本来就每天只吃一顿。
虽然兜里有二两银,但那是抓药用的,他舍不得乱花。
而族长带了干粮。
怀里揣着一个粗面馒头。
他们可以忍,但晁冷不能忍。
习惯吃早饭的她早已饥肠辘辘。
好说歹说把他们带去了小吃摊。
还是那家豆汁店。
“小郎君又来了?”老板娘笑眯眯地打招呼。
“来了。”晁冷也笑着应道。
今天吃饭的人不多,六张矮桌只有一桌坐人了。
晁冷挑了一张桌子,带两人坐下,随口闲聊道:“大娘子,今早吃饭的人不多啊。”
“哎,可不是,”老板娘眉间浮上一丝愁绪,“正想和小郎君说呢,我这摊上吃食涨价了,有人嫌贵就不吃了。”
“哦?涨了多少?”
“豆汁两文一碗,肉包三文一个。”她怕晁冷不理解,又赶忙说道:“主要是粮食涨了,我们不涨就不赚钱了。小郎君可还吃?”
“吃,来六碗豆汁,10个肉包。”
吃完早饭,李青山去药店配药。
而晁冷和村长去买桐油。
上次来镇上,晁冷想买些豆油或菜油烧菜吃。
可惜没买到。
她这才知道,古代只要涉及到“油”,都不便宜。
桐油在大闵朝的用途还是很广的,比如做油布,油纸,加工熟漆。
木器、船只的防水都用的桐油。
桐油燃烧的烟,还可以用来做墨块,做印刷用的油墨。
在大闵,植物油的提炼,还没有大规模普及。
就像前面说的,黄豆的用途比较单一,还没有用来榨油。
她来镇上两次,都没看到集市上有卖油炸小吃的,可见油的稀缺。
这里能买到的唯一的素油,就是芝麻油。
但芝麻油的主要用途并不是食用。
而是用作灯油。
芝麻油的价格很贵,贫苦老百姓根本用不起。
所以老百姓晚上很少熬夜点灯。
至于烧菜用油,一般都是用荤油。
猪油或是羊油。
所以,这里的肥猪肉比瘦肉要贵。
瘦肉十五文一斤,肥猪肉要二十。
说回桐油。
在现代人眼里,传统的榨油作坊简单且效率低下,但在大闵,桐油提炼属于技术性产业。
技术性产业的壁垒很高,一般都控制在少数人手里。
普罗大众无法窥其法门,榨油作坊自然就少。
产量低,需求大,价格自然就高。
当然,价格高是对当地百姓来讲的。
对于晁冷这种揣着几十两银子的,就无所谓那点钱了。
不过从这市场需求来看,晁冷觉得自己以后可以经营榨油行业。
小时候邻居就有榨油作坊,她经常过去玩。
对于物理榨油门清,开个油坊应该毫无难度。
买了一大桶熟桐油,又去找木匠。
镇上只有两家木匠。
本来想两家都请。
她不在乎钱,只图快。
谁料一家有活在手,腾不出时间,只好先请了一家。
好在这个木匠师傅带了两个徒弟,都是学了三四年能干活的。
木匠师傅的工钱一天一百文,徒弟减半,管饭。
三个人一天也就是二百文。
族长说工匠人工费贵,晁冷还以为要多少,没想到才这么点。
和木匠约好时间,让他们明天自行去白石村。
因为要给工匠管饭,晁冷又去采购些米面粮食。
粮食价格果然涨了一倍。
限购也改成了两斗。
且全部的杂粮都限购。
见微知着,只怕灾情越来越不乐观。
粮食限购,但熟食不限购啊。
晁冷把几家熟食摊上的馒头和烧饼,不管是粗粮的,还是细粮的,全都买了。
整整三大竹篓。
“族叔,你要不要让村人储些粮食,最好把手头的钱都拿来买粮。”晁冷道。
天气一冷,村民赖以生存的野菜也会大幅减少。
若不储备些粮食,这个冬天很难熬过去。
且现在是秋天,野菜也不多了。
要不是白石河两岸的河滩水土滋润,野菜都挖不到。
族长年轻时读过几年书,见识也比村民多,稍作思考就能分析出当前形势。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族长很赞同她的建议。
“是该囤些,回去我就跟大伙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