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遍地烽火(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抗日之力士凶猛!
原本马本斋的计划是:由战斗力最强的“回民抗倭义勇队”第一中队(全部使用真正的“钢枪”的老兵)埋伏在鬼子的壕沟外面担任掩护,自己亲自带着几个身手矫健的“刀手”悄悄翻过壕沟、剪断铁丝网,干掉鬼子哨兵,然后进入炮楼尽量用大刀解决炮楼里的鬼子兵。如果被鬼子发现,就用手中仅有两把盒子炮以及手中的几颗手榴弹解决炮楼里的鬼子。
前面的行动都很顺利,第一中队很快就进入了战斗位置,架起步枪瞄准了炮楼上的机枪,做好了战斗准备。马本斋背着一把鬼头刀,腰带上别着一把“镜面匣子”,率领十来个精通技击之术的队员慢慢下到壕沟里,准备趟过壕沟到对面。这个时候华北的天气虽然已经开始转暖,但是壕沟里刚刚融化的“冰水”仍然冰冷刺骨,一名年轻的队员不知道是心里有些紧张还是冰水刺激下腿部有些抽筋,脚下一滑“噗通”一声坐在了冰水里。
寂静的夜空中出现这样的“声音”,警惕性非常高地小鬼子马上就警觉起来,探照灯迅速跟踪水响的声音照射过来。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义勇军队员心中一慌,隐藏的时候动作稍微慢了半拍,一晃之间就被鬼子哨兵看到了人影。
“什么人,什么滴干活?”随后就是一连串的鸟语,明白有人想要偷袭自己的炮楼啦,鬼子哨兵一边大喊大叫,一边端起步枪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啪、啪、啪”连放了几枪,也正是这几枪将姚立功他们吸引了过来。
鬼子的探照灯将壕沟里照的如同白昼,“突击队员们”也都已经暴露在了小日子的火力覆盖之下,“哒哒哒”,一连串灼热的机枪打在战士们身旁,一名躲闪不及的队员不幸被机枪子弹穿透了胸膛,牺牲在了壕沟里。
马本斋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他马上命令队员快速趟过冰水,扑倒在壕沟对岸铁丝网下的壕沟边。这里是鬼子机枪的射击“死角”,机枪对他们的威胁顿时减少了很多。
看到队长和战友们被发现,已经处于被动挨打的危险境地,第一中队的老兵们马上开始对着对子炮楼上的“探照灯”和机枪口射击,掩护队长他们的行动。老兵就是老兵,射击技术还是很高超的,两轮射击就打灭了“探照灯”,炮楼周围顿时漆黑一片,鬼子的射击也出现了短暂的间歇。
马本斋心中清楚今天晚上的行动可以说已经失败了,现在再想打下鬼子炮楼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说鬼子的火力太猛,自己的部队难以对抗,时间一长鬼子的援军也会赶过来。毕竟这个据点距离县城只有一二十里地,鬼子的汽车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赶到,到时候怕是想跑都有些困难。趁着鬼子短暂的停火时间,马本斋正准备下令撤退,忽然炮楼另一侧的壕沟里传来“嗵”的一声巨响,一道耀眼的火光从壕沟里窜出来,一眨眼的功夫就打到了鬼子炮楼上机枪所在的位置。“轰隆”一声巨响,鬼子的炮楼上半部分被炸出来一个大洞,耳边也同时响起了鬼子兵们的惨叫声!
还不等马本斋和他的队员们反应过来,紧接着又是“嗵”的一声巨响,鬼子的炮楼下边儿也挨了一炮,炮楼的大门都被炸得粉碎。这个时候马本斋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就不是他啦,大喜过望的他马上命令几个队员上前剪断铁丝网,然后跳起身来,一手拿着“镜面匣子”、一手举着大刀,大吼一声“冲啊!”,就率先穿过铁丝网奔向硝烟弥漫的炮楼。
接下来的战斗就比较简单了,已经被“神秘人”两炮给轰的非死即伤再不然就是炸晕了的十来个小鬼子一个都没有活下来。“回民抗倭义勇队”里这些队员哪一个不是被小鬼子杀害过自己的亲人、对鬼子的残忍暴行恨之入骨?现在有了报仇的机会,可不管他们有没有失去抵抗能力,只要是还能喘气的上去就是一刀,让他们再也没有祸害老百姓的机会。
姚立功趴在壕沟边上,身边放着一个又长又粗黑乎乎的大铁筒子,这就是他轰塌鬼子炮楼的“大炮”,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反坦克火箭炮”,只不过是“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的“改进版”罢了。“火箭炮”并不是到了二战时期才有的,早在一战期间,火箭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交战各方的注意。新兴的山姆大叔不甘落于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进展的汉斯猫、北极熊两国,在1918年夏开始启动一个关于研究单兵火箭筒的项目,其主持者是花旗国火箭技术的创始人之一--R.h.戈达德博士。
戈达德博士先后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他认为步兵用火箭筒最合适的口径为51mm。其设计出的火箭筒发射管全长1.68m,质量3.4kg,使
用时射手须将管身前部架在自己肩膀上,以便随时调整射击方向,发射管后部则靠一个轻型两脚架支撑。配套的火箭弹长510mm,质量3.63kg,其中战斗部质量1.81kg。
当年11月初,该火箭筒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大射程曾达到685.8m,但这样一种似乎大有前途的武器因为一战结束而被打入了冷宫,戈达德博士的研究工作半途而废。如果当时继续发展下去,而且1939年二战爆发时欧洲陆军能够用上这种武器的话,那么汉斯国发动的“闪电战”则很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世界历史也将因此而改写。
真正的“巴祖卡”之父当属花旗国陆军上尉莱斯利·斯金奈。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对火箭产生浓厚兴趣,曾自行制造和发射过许多火箭。1931年,他被调到花旗国陆军军械部所属的阿伯丁试验场任职,在那里他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制造和试验火箭筒。现在这个时候他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还没有正式量产,但是系统里只要是这个世界上已经研制出来的东西都可以“生产”,而且升级后还可以对这些武器装备进行“改装”,所以山姆大叔的军队还没有装备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就被姚立功率先使用上了,实验证明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姚立功身边的“保镖”已经换成了“傻婆子”李翠莲,因为他们夫妇二人和陶山虎原本就在附近,而且也在商量着是不是搞掉小日子的这座炮楼开开荤,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啦。所以他们马上跑过来准备帮忙,却正好被快速赶来的姚立功和“穿天猴”邱二狗碰个正着。姚立功让“侏儒男”赵占魁带着“穿天猴”邱二狗和陶山虎二人埋伏在通往县城的官路上监视县城方向,免得被鬼子的援兵抄了后路。他自己带着“傻婆子”李翠莲,趁着马本斋他们吸引了鬼子注意力的机会,悄悄来到另一边的壕沟旁,用增大了口径和威力的改进版“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两炮就干掉了鬼子的炮楼,然后就等着马本斋扫荡完炮楼之后前来“拜访”自己。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几分钟过后,几个高大的人影就快步来到他和“傻婆子”李翠莲藏身的地方。一个头戴小白帽、体形魁梧、身体健壮、长着一张并不比“赵大脸子”的那张大脸小多少的国字脸的大汉向他所在的位置抱拳一礼,声如洪钟一般喊道:“本人马本斋,代表‘回民抗倭义勇队’感谢朋友仗义援手,帮我们消灭了小鬼子。如不嫌弃,还请朋友现身一见,让马某当面表达谢意!”
姚立功来沧州目的就是为了结识这位抗倭英雄和他领导的这支英雄部队,给予他们所急需的武器装备和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的,怎么可能和马本斋避而不见呢?
他先是“哈哈”大笑了几声,学足了古人出场时的“做派”,可惜的是身旁的“傻婆子”李翠莲傻乎乎的不知道捧场,要是她老公赵占魁在这儿一定会问上一句:“老板,这深更半夜的何故发笑?”
笑声之中,姚立功已经站起身来大步向马本斋迎了过去。他当然没有忘了在他们之间还有一道鬼子的“铁丝网”呢,站起身来的时候他的手里就已经冒出来一把巨大的“鬼头大刀”,正是他砍掉黑谷实脑袋的那把大刀。
只见他双手握刀,对着横亘在他和马本斋等人面前的铁丝网猛地一挥,铁丝网连同一根支撑铁丝网的碗口粗的木桩子竟然被他的大刀齐刷刷砍为两段。铁丝网在弹力的作用下“呼啦”一声缩了回去,留给了姚立功一个宽阔的通道。
马本斋没想到帮助自己的“回民抗倭义勇队”打下鬼子的炮楼、全歼了鬼子一个步兵班的“友军”竟然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位还是个女的。看到姚立功干净利落、势大力沉的这一刀,马本斋佩服的五体投地。沧州是华夏着名的“武术之乡”,民风彪悍,习武之风盛行。
马本斋自幼也曾习文练武,从军后又在军队中学习了一些格斗术和刀法,不敢说登堂入室吧最起码也能不让三五个壮汉近身。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要知道想要一刀砍断柔软的铁丝网,光有力气是不行的,不但要有速度更要有很高的技巧,看起来这位比自己还要高大强壮的多的大个子在大刀上的功夫比自己这个打小儿就苦练武艺的练家子可是强的太多啦。
马本斋和他的手下这些热血好汉本来就因为得到了姚立功二人的帮助心存感激,现在又看到这个年轻英俊、孔武有力的大汉又漏了这么一手儿,更是对他心生好感。这也正是姚立功想要达到的效果,因为华夏自古以来都讲究“强者为尊”,特别是在军中,“强者为尊”的观念几乎可以说已经深入每个人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