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西北风云 (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抗日之力士凶猛!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之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以颂秦德。
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刻石是四面环刻,颂辞刻了三面。秦二世胡亥嗣位,于元年(前209年)也东巡,又在空余的一面刻上他的诏书和从臣姓名。刻辞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是李斯所书。
自此以后,历代帝王都到泰山封禅,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并在泰山上留下了一处处名胜古迹以及大量文物、古董。后来随着常年战乱以及“文物贩子”们的猖獗,很多文物古董都被盗走,流落各地,甚至被贩卖到外国,实在是华夏文明的巨大损失。
当年马鸿逵率兵进军河南,配合刘峙的中央军进攻大别山红军根据地的时候,他就仿效孙殿英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马如龙带人乔装改扮潜入泰山,想要盗窃古董文玩以充实军用。而马如龙的运气也实在是好到了极点,竟然被他误打误撞给找到了这两件“国宝”。不过这小子并不知道这两件“国宝”的真正价值,只是看着有些古色古香像是“老货”,上面的文字也很古朴,就连忙带着这两件“国宝”和其他珍玩跑回去交差去啦。
马鸿逵本身虽然也读过书,但是对这两件“国宝”也不甚了了,回到宁夏后对比着《史记》、《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一看,才知道这次马如龙真的挖到宝啦,就将两件“国宝”连同四姨太刘慕侠的的干爹、清宫大太监小德张送给她的“嫁妆”——一个翡翠西瓜一起珍藏起来。这次为了支付姚立功的这批军火,在姚立功的“威逼利诱”之下,不得不拿出来充当了“货款”,倒是让姚立功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姚立功得意洋洋地在几个手下面前“显摆”了一番,就赶忙将这两件宝贝重新装好收进自己的空间,然后又把其余的什么黄金、大洋、古董、文玩甚至名贵药材、稀有毛皮等等收进空间。交代系统除了“秦始皇泰山封禅文告玉蝶和唐玄宗李隆基泰山封禅文告玉蝶”不能动之外,其余的全部换算成“功勋值”。这一算不当紧,即便是少了这两件最珍贵的“国宝”,这一次的收益也是高的吓人,足足达到了五亿多“功勋值”,让姚立功这个小财迷乐的都合不拢嘴啦。
不过,刚刚清理完现场,正准备带着自己的几个手下离开大青山的姚立功接到了马鸿逵发来的电报:“青马”的部队竟然真的向银川城发动进攻啦!
“西北四马”之间尽管同宗同族,更是同乡(都出身甘肃临夏),甚至还有姻亲之谊,但是作为各霸一方的军阀也都是相互利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倾轧的关系。四人中两个“哥哥”的势力相对于自己的弟弟反倒有些弱小,这也就造成那个被称为“西北王”的马步芳和宁夏霸主马鸿逵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一些。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马步芳和马鸿逵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最集中的体现是在“四马拒孙”战争的后期。孙殿英进攻宁夏期间,在石嘴子设有军械库多处。后来孙军一败涂地,晋军趁火打劫乘机抢走了石嘴子所存藏的大批军械和其他物资。
马元海率兵急追败退的孙殿英,顺便也从石嘴子捞到“六五步枪”6000支(鬼子的三八大盖)、“三八马枪”200余支,高射机枪2挺、大炮6门、炮弹5000余发。缴获了这么多武器装备,贪婪成性的马步芳只给马鸿逵送去一挺高射机枪,其余枪炮弹药都作为战利品装进了他自己的口袋。
在“四马拒孙”战争之中同样出力很大,遭受到的损失还比青马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马鸿逵对于这个结果自然是大为不满。他曾经对马鸿宾和自己的手下们说到:“宁夏好像赌场,他们赢了钱都拿去,我们的炕被跳塌了,就没有人来管。”其心中的怨恨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马鸿逵对战利品的分配不公怀恨在心的缘故,于是就借口战争已经结束,对马步芳和马步青的部队一律停发给养。马步芳和马步青自然是十分不满,马步芳也气愤地说:“孙殿英捣坏了宁夏的门、跳塌了宁夏的炕,你们几乎立不住脚!我们帮助宁夏,打走了孙殿英,还没有坐下来休息,就想将我们这些有功劳之人拒之门外,连一口饭都不让吃,太没有道理了。”
马步芳先令大部分部队撤回青海及河西,紧接着又命马继融同马德团撤退到中卫,计划分批调走。但在这一期间,当地县政府秉承马鸿逵的旨意对青海军的给养仍然拒绝供应。团长马德非常恼怒,把县长董天祥(原为马鸿逵的参谋处处长)诱至团部软禁,一杯水也不让他喝,逼他答应提供给养。马继融恐怕问题闹大了不好办,叮嘱助手劝说马德,才送走董天祥。
董天祥为了和缓对立状态,很勉强地支应了半月粮草给养。但第一师第二旅派驻在中卫的罗团,虽未参加战斗,却受到充分的给养。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马步芳认为马鸿逵太挖苦青海军了。他怀着极不愉快的心情,离开宁夏。路经靖远城的时候,被李贵清所部的守兵突然开枪射击,并打伤马步荣的左臂。马步芳不敢冒进,急行后退,到马鸿宾所部驻防区,始渡过黄河转返西宁。
双方因此结下仇恨,只是因为都没有吃掉对方的把握,“麻杆儿打狼——两头怕”,所以才维持着“和平共处的局面”。几个军阀心中都很清楚对方的心思,时时刻刻提放着对方,原时空中马鸿逵始终都没有敢派兵参战,根本原因就是害怕后方空虚被其他军阀乘机夺了老窝,让自己变成没有根的浮萍。
经过姚立功的一番“开导”,更为了得到姚立功的军火物资,马鸿逵终于咬牙带着自己的精锐骑兵离开了银川城。他的行动当然逃不开有心人的眼睛,而坐镇兰州的马步芳兄弟得知自己派出去监视马鸿逵行动的骑兵被打死打伤了好几十人,不由得大为恼怒。
逃回来的几个侦察骑兵报告说马鸿逵的主力部队竟然舍近求远,绕道阴山脚下出兵绥远,这让马步芳感到十分疑惑,不知道老狐狸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他们当然不知道马鸿逵和姚立功的交易,只是以为马鸿逵害怕遇到红军,怕红军为了报“西路军”之仇找他的麻烦才选择了这么一条行军路线。
虽然猜不到马鸿逵的真实想法,但是这样千载难逢、消除异己的机会他们却绝对不想错过。不过这几个家伙也不是傻子,马鸿逵可是打着“抗倭”的大旗离开的银川,这些日子以来又受到民众舆论和国民政府的赞扬和嘉奖,自己要是在这个时候出兵银川岂不是变成了“破坏抗战”的汉奸?那个时候自己可就要成为各方势力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会被中央定性为“叛国”,最后的下场肯定不会很美妙。
就在几个人顾虑重重却又不甘心放弃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的时候,马步青灵机一动竟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让马步芳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各大新闻媒体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并不是出兵支援抗战,而是勾结倭国“驻蒙兵团”司令连招蕃以及“伪蒙政府”德王、李守信等企图投敌卖国,准备联合倭国“驻蒙兵团”和“伪蒙军”夺取陕西,从背后夹击第二战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个新闻,引来全国上下一片骂声,就连****和国民政府也有些半信半疑,急令军统散布在西北的特工人员查明情况,并让朱绍良马上动身返回兰州控制局面。然而不等朱绍良回到兰州,“青马”的部队就已经开始展开行动。马步青亲自带领自己的一个加强骑兵旅和马彪的第一师共计两万多人马急行军杀到银川城下,准备夺取银川。
马步青善于耍阴谋诡计,他并没有一到银川就开战,而是派人给留守银川城的马敦静送信,说是受国民政府委托前来银川检查防务,要马敦静开城迎接。
马敦静虽然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但是对西北这些军阀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了解的,再加上马鸿逵离开时再三叮嘱决不可相信“青马”甚至他大伯马鸿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他们一兵一卒进入银川城。所以他以“父亲出兵抗战不在银川,为保守银川不敢放军马入城”为由拒绝了马步青的要求。
马步青马上以“抗拒中央、图谋不轨”为借口,摆开阵势开始进攻银川城。马敦静的守军尽管只有一个步兵旅外加几个保安团的兵力,远远赶不上“青马”的实力,但是马步青的骑兵旅和马彪的第一师都是骑兵,平地上冲锋陷阵自然是威力巨大、所向披靡。但是面对高大厚实的城墙,让这些习惯了纵马奔驰的骑兵离开自己的坐骑、扛着云梯去攻打坚城却无疑是“以己之短、攻敌所长”。打了半天除了死伤无数人马之外一无所获,马步青和马彪合计了一下还是没有一点办法,只好下令收兵,另谋他途。